劉強
我在初中教語文32年,當了25年班主任,現將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中的體會拙見寫下。蘇霍姆林斯基在《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一書中寫道:“教育——首先是人學。”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要關注學生的生命世界。北京師范大學的肖川博士認為:所謂生命教育就是為了審美主體的自由和幸福所進行的生命化教育。
在語文學科的教學中,生命教育的滲透更是可以與之水乳交融。因為語文學科包羅萬象,其中更是不乏作家文豪們優(yōu)秀的人文關懷等內容,在這方面,語文學科有比其他學科更為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那么,在語文學科中如何滲透生命教育呢?
一、在閱讀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一)從多年教學中我發(fā)現,語文教材中有三類與生命相關的內容。
1.直接寫對生命看法的作品:《熱愛生命》(杰克·倫敦),《敬畏生命》(嚴有春),《爸爸的花兒落了》(林海音),《荒島余生》(笛福),《再塑生命》(海倫·凱勒),《真正的英雄》(里根),《孤獨之旅》(曹文軒),《親愛的爸爸媽媽》(聶華苓)等。
2.有關對社會、對他人及自我生命體驗的作品:《海燕》(高爾基),《偉大的悲劇》(茨威格),《我的母親》(胡適),《社戲》(魯迅),《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頓·亨特),《行道樹》(張曉風),《散步》(莫懷戚),《丑小鴨》(安徒生),《紫藤蘿瀑布》(宗璞),《愚公移山》,《背影》(朱自清)等。
3.對自然及他類生命的關注的作品:《春》(朱自清),《馬》(布封),《濟南的冬天》(老舍),《綠色蟈蟈》(法布爾),《月亮上的足跡》(朱長超),《珍珠鳥》(馮驥才),《斑羚飛渡》(沈石溪),《華南虎》(牛漢),《那樹》(王鼎鈞),《地下森林的斷想》(張抗抗)等。
(二)在閱讀教學中如何滲透生命教育
1.在創(chuàng)設情境反復誦讀中感悟生命的燦爛。語文學科的基本要素是語言,由語言組成的文章,絕不是字詞句的簡單拼湊堆砌,而是生命意識的符號化。誦讀就是要讓這些富有生命意識的符號滲透進入學生思想意識的深處。首先從整體入手,讓學生初讀了課文。其次在了解了故事大致內容后,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感情朗讀情境讓學生在反復的有感情的朗讀中,理解語言文字,感受課文內涵的情感氛圍,品味感悟生命的燦爛。
例如:學習《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課,我先讓學生自由誦讀理解課文內容,再從朗讀的語氣、節(jié)奏等方面進行指導;然后播放背景音樂《愛的奉獻》,讓學生上講臺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聽讀完畢,學生自由發(fā)表評價意見,我引導學生總結:這篇文章的主題可以用《愛的奉獻》這首歌中的歌詞“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概括。所以說只有在學生感受課文內涵的情感氛圍中,讓學生敞開心扉、傾注熱情,與文本進行靈魂的擁抱、心靈的對話和情感的碰撞,才能品味感悟生命的燦爛。
2.在教學中讓學生合作探究,咀嚼生命的價值。生命教育的現實目標是要學會咀嚼生命的價值。生命價值體現源于對生命的敬畏,對生命價值的理解。新教材不僅是文本性教材,更是體驗性教材。因此,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將散落在課程中的生命教育內容進行提煉和挖掘,并將之落實到課堂教學中。
通過對文學作品中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讓學生合作探究式的分析,以引導學生對生命有所感悟,有所體驗。
如學習《窗》這篇文章時,通過對“靠窗的病人”和“不靠窗的病人”心靈的美與丑、善與惡的對比,使學生明白“靠窗的病人”盡管自己的身體承受著巨大的折磨,但依然把美好的東西帶給自己和病友,相比之下,“不靠窗的病人”為了能夠看到窗外的“美景”,對自己的病友深夜發(fā)病見死不救,裝聾作啞,因個人私欲而葬送良知。就這樣,學生在合作探究與自主學習中,可以發(fā)現他人理解、思維的獨特之處,尋找自身的不足及原因,并獲得修正對生命價值認識。
二、班主任工作中提升對生命內涵的認識
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塑造學生心靈的重要途徑。葉圣陶先生曾說:寫文章不是生活的點綴和裝飾,而是生活本身。所以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并提升學生對生命內涵的認識。
初中學生對人生、生命的感悟還不深刻,所以語文教師要關注誘導學生抒寫有關生命的話題,培養(yǎng)學生認識生命,感悟生命的情感,讓學生在未來的生活中時時關注自己的生命,關懷別人的生命。如:在最近一次寫作訓練時,我設計了這樣一道作文題: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08年南方雪災、汶川地震,2010年王家?guī)X煤礦透水、玉樹地震、房屋倒塌,失戀輕生、上網喪命……
這些沉重的話題一次次警示人們:生命是多么珍貴。
你對生命的認識有多深?你對生命的關愛有多重?請以“關愛生命”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立意自定,體裁自選,不少于600字。
結果,許多學生在習作中結合自己的經歷或發(fā)生在身邊的事,寫出對生命的不同程度的感悟,收到了預想的教育效果。
“豪華落盡見真淳,鉛華洗卻見本真”。新課程倡導的生命教育是以人的發(fā)展為中心的教育,讓我們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心理與良好的心態(tài),使每個學生都能反復嘗試成功的喜悅,樹立起學習的信心,燃起他們對前途的希望之火,讓生命的小船風正帆懸,平穩(wěn)地航行在人生大海上,感受人生的美麗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