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冬梅
【案情回放】
原告趙某系被告某中心小學在校學生。2008年12月23日上午,該中心小學組織趙某等學生在校園內(nèi)進行晨跑,學生跑步隊形是二人一排,前后各有一名老師帶隊伴跑。趙某在由北向南跑步通過六年級教室西墻與學校西外墻之間的水泥路面時跌倒受傷。事發(fā)后,該中心小學立即通知趙某家人到校將其送至醫(yī)院治療,趙某傷情經(jīng)醫(yī)院診斷為右肱骨上段骨折。2011年1月11日,趙某訴至法院要求中心小學賠償醫(yī)療費等各項損失。經(jīng)原告申請,法院依法委托蘇北人民醫(yī)院司法鑒定所對原告?zhèn)麣埖燃夁M行司法鑒定。2011年10月6日,蘇北人民醫(yī)院司法鑒定所出具司法鑒定意見書,鑒定結論為原告右肱骨上段骨折不愈合,屬八級傷殘。因原告?zhèn)榻?jīng)鑒定構成八級傷殘,原告請求法院判決被告賠償醫(yī)療費、殘疾賠償金、精神撫慰金、鑒定費、交通費共計154043元,并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被告中心小學辯稱:對原告在我校組織的晨跑中跌倒受傷的事實無異議。我校組織原告在內(nèi)的學生晨跑是按照上級部門關于開展“陽光體育運動”“體育大課間”等通知要求進行的,跑步之前由學校老師勘察有無安全隱患,確保沒有安全隱患后組織學生晨跑。原告當天晨跑場地是適宜跑步的。原告受傷后,學校立即通知其家長將其帶至醫(yī)院治療。綜上,我校已履行了相應職責,不應再承擔賠償責任。
【法院判決】
關于原告主張的賠償費用法院認為:(1)醫(yī)療費239元,屬原告受傷后合理復查費用,應予認定;(2)殘疾賠償金137664元(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職工平均工資22944元×20年×傷殘等級確定的賠償比例30%),因原告在城鎮(zhèn)中心學校就讀,應按城鎮(zhèn)居民標準計算殘疾賠償金,故予以認定;(3)精神損害撫慰金15000元,結合本案實際情況,酌情認定10000元;(4)鑒定費840元予以認定;(5)交通費300元,法院根據(jù)原告治療的實際情況,酌情認定200元。綜上,原告的總損失為148943元。
關于原告要求被告承擔全部賠償責任的訴訟請求,法院認為,中心小學為增強學生體質,組織小學生進行晨跑活動并無不當,但中心小學作為教育部門,在組織未成年學生進行體育活動中應當做到科學組織、合理安排,對學生的生命健康安全負有謹慎注意義務。本案中,趙某在跑步時不慎摔倒致傷,其自身原因是損害發(fā)生的主要原因。但中心小學組織學生晨跑活動中,選擇硬質水泥路面場地存在安全隱患,對趙某在晨跑中受傷致殘具有過錯,其過錯行為與趙某損害后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7條第1款規(guī)定,對未成年人依法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學校、幼兒園或其他教育機構,未盡職責范圍內(nèi)的相關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據(jù)此,法院判決被告某中心小學賠償原告趙某59577.20元(原告總損失148 9 43元×被告過錯比例40%=59577.20元)
【法理分析】
未成年人在學校等教育機構人身權利受到侵害的,主要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38條、第39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7條的規(guī)定處理。學校等教育機構承擔的民事責任為過錯責任,但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蛘咂渌逃龣C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責任。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認定。未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和完全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10周歲以上1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中小學在校生年齡段一般為6周歲至18周歲,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2)未成年人在晨跑中受傷害的,中小學承擔過錯責任。行為人有過錯造成損害的,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過錯之有無與行為人的辨認能力有關,有辨認能力的要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沒有辨認能力的,對自己的行為不承擔責任;有部分辨認能力的,要承擔部分責任。未成年人在晨跑中受傷害時,中小學只要沒有過錯,則無須對未成年人承擔賠償責任,未成年人的損失要自行承擔;中小學有過錯的,需要對其過錯行為承擔責任。例如,在上述案例中,中心小學組織學生晨跑活動時,選擇硬質水泥路面場地存在安全隱患,對趙某在晨跑中受傷致殘具有過錯,其過錯行為與趙某損害后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因此中心小學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但承擔責任的范圍限于自己的過錯范圍。學校等教育機構的過錯由人民法院根據(jù)學校未盡職責范圍內(nèi)的相關義務之具體案情確定。
(3)舉證責任倒置。學校等教育機構對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所承擔的職責有很大不同,對前者承擔教育管理職責更嚴格,要求更高?!肚謾嘭熑畏ā返?8條、第39條對未成年人在教育機構受到傷害要求賠償時,對過錯的舉證責任倒置作了不同規(guī)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受到傷害的,教育機構要承擔起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舉證責任,如果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就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如果能夠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則無須承擔責任。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受到傷害的,受害人只有證明了教育機構存在過錯時,才能要求學校等教育機構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案例啟示】
(1)中小學運動場所或設施,應該符合國家有關規(guī)定,不能存在對中小學生不合理的危險。運動場所或設施存在安全隱患造成中小學生人身損害的,對未成年人依法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學校等教育機構,未盡職責范圍內(nèi)的相關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損害,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
(2)學校在組織未成年學生進行體育活動中應當做到科學組織、合理安排,對學生的生命健康安全負有謹慎注意義務,未履行好該注意義務致使學生發(fā)生人身損害的,學校應當承擔相應責任。
未成年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應該注意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如果學生對發(fā)生人身損害也有責任的,應當減輕學校等教育機構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