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
摘要:教師指導學生作文用"厚重感"方法,并寫下水作文,學生要博覽群書,積累作文素材,提高語言思維能力,這是作文改革的理念。
關鍵詞:作文教學;厚重感四法;寫作改革理念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099-02
筆者從事語文教學以來不知讓學生寫過多少作文。學生在寫作文的過程中,只有少部分學生在寫作中馳騁文思,筆墨揮灑自如,不知有多少學生抓耳撓腮,絞盡腦汁,而寫出的文章,不是牛馬莫辨不知所云,就是文辭生澀毫無生氣。無論是平時的作文,還是考試的作文,優(yōu)秀作文寥若晨星,筆者深感作文教學的無奈。聯(lián)系近年來高考作文得滿分者僅在萬分之五左右,難怪語文界有人慨嘆:"高考作文制造著新聞,制造著轟動,也打擊著所有疲憊的考生們。"
1.高中作文教學現(xiàn)狀
研究一下現(xiàn)在高中作文教學現(xiàn)狀,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問題:
教師只從文本出發(fā),往往運用文章文本寫作教學的經(jīng)驗指導學生,如:如何審題,如何構思,如何結構;議論文的寫法,記敘文的寫法,說明文的寫法,材料作文的寫法,等等,從而導致學生寫作缺乏個性,作文脫離實際,生編硬套,文思不暢,像擠牙膏似的想一句寫一句。這不能不說是寫作教學的悲哀。
教師缺乏明確的訓練要求、系統(tǒng)的訓練內(nèi)容和科學的訓練方法。忽視積詞煉句訓練,聯(lián)句構段訓練,必要的章法和程式訓練;忽視學生寫作能力的差異,沒能因材施教,分層次指導。由此導致學生的作文能力得不到普遍的迅速的提高。
教師在作文評價上對學生習作要求太完美,學生的作文得不到充分肯定。評價方式單一,隨便寫個評語,打個分數(shù),推薦一兩篇較好的作文就完事了,忽略學生的創(chuàng)新點。由此導致學生沒有成功感,寫作文缺少積極性,缺乏感情的投入。
另一方面學生的作文思想蒼白,感情虛假,失去了生活的真實性。這種情況不僅僅出現(xiàn)在應付作文的同學身上,即便有些同學,作文能力不錯,他們的作文即使極有文采,依然脫不了胡編亂造的弊病,難以動人。
作文材料匱乏,內(nèi)容空洞,缺乏文化氣息。 思維單一,思路簡單。語言蒼白,句式單一,語匯貧乏,缺乏修辭,言不及義,甚至錯字連篇。
正是存在著以上兩方面問題,高中的作文教學才這般無奈而又艱辛。
那么,面對這樣的高中作文教學現(xiàn)狀,該怎么辦呢?
2.用“四個厚重感”方法來指導學生寫作
2.1作文要體現(xiàn)出一定的思想厚重感。文章要有真情實感?!肚f子·漁父》中說:"不精不誠,不能感人。"意思是只有真實的感情才能動人。劉向、楊雄曾贊譽《史記》"其文直,其事核(核:翔實正確),不虛美,不隱惡"的據(jù)實錄史精神;王充以"疾虛妄"作為自己寫作的原則。這都說明了前人贊賞和提倡寫內(nèi)容真實,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文章應該寫真事,表真情,說真理,否則,就好比是絲繡的花草魚蟲,沒有生命的活力和靈動。在平時的學生作文中,矯揉造作,虛情假意,無病呻吟的現(xiàn)象比較突出。正如有人說的,如今作文人、事可以造假,思想可以造假,甚至情感可以造假。造成這種假象的原因自然很多,有社會的,有學校的,有老師的,也有學生自身的。如社會和學校向?qū)W生過多灌輸要多唱頌歌、贊歌,明明是虛假的,也要粉飾頌贊。老師過多給作文定框定調(diào),在一定程度上也束縛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
立意要新穎。作文中的見解和感受,要不落前人窠臼,如果人云亦云,拾人牙惠,則無新意可言。主旨貴在創(chuàng)新,立意要面向?qū)嶋H、張揚個性,這才能寫出富有生活氣息和時代感的好作文。
立意要深刻。有些學生的作文讀起來讓人感覺寒傖的原因就是思想蒼白,對歷史,對現(xiàn)實,對未來,對自然,對生命,缺乏理性的思考。只有學會獨立思考,才會讓文章充滿了理性的厚重。"深刻"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它需要多方面的條件才可水到渠成。
平時要對某些生活現(xiàn)象或社會問題給予關注,要善于思考,分析問題;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要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如果只埋頭讀書,不聞不問身邊事,想在寫作文時憑自己的靈感文才就想將就一篇好文章,那是不可能的。
2.2作文要有一定的文化厚重感。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文化源遠流長,詩經(jīng)楚辭,唐詩宋詞,元曲雜劇,明清小說。在這樣的文化積淀中,學生的作文是應該充滿厚重的文化氣息的??墒乾F(xiàn)實卻不是如此,視野狹窄,見少識寡,材料匱乏,導致許多學生作文如同沒有根基的水上浮萍,沒有文化意蘊。而那些能在高考中鶴立雞群者,他們的文章大都有文化的厚重感。如高考優(yōu)秀作文《赤兔之死》、《昭君的選擇》,之所以能得到改卷老師的青睞,恐怕其厚重的文化氣息是主要的原因。
2.3作文要有思維的厚重感。全國中學語文教學法研究會會長朱紹禹教授指出:"語文教學要適應三個面向,最基本的問題是進行思維訓練、發(fā)展智力,這是當前的世界性課題。學校的讀寫訓練應進入新時期,標志是:由記憶進入思維,由一般思維進入求異思維、橫向思維、創(chuàng)造思維。"作文和思維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任何形式的作文都是思維的表現(xiàn)。學生作文展不開,主要是思維打不開。而一篇好文章必須思路開闊,思維活躍。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求同思維、求異思維、擴展思維、辯證思維、整體思維、層次思維及形象思維的訓練,讓學生的思維飛翔起來,"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籠天地于形內(nèi),挫萬物于筆端"(陸機《文賦》),使得作文呈現(xiàn)出思維的厚重感。
2.4作文要體現(xiàn)出語言的厚重感。一要詞匯豐富;二要句式多變;三要修辭多樣化。近年的高考《考試說明》寫作部分明確要求:作文要有文采。而學生的作文大多是樸實平淡缺文采,語言干癟少活力,這就難以透出語言的雅致和厚重而獲好評。
3.將“厚重感”落實到學生作文的方法
一方面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修養(yǎng),要使自己的思維活躍,要提升自己的語言功底,這才能引導學生在寫作文時落實"厚重感"。要建立科學的作文訓練體系,使學生的作文在科學的訓練中逐步得到有效的提高。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敢于寫師生同題的下水作文,讓學生在老師范文中感悟到老師作文教學的"厚重感"理念,尋出自己的差距,并從中得到啟發(fā)。另一方面學生要博覽群書,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思維與語言水平。要積累詩文名句和優(yōu)美語段。要關注社會、人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獲取創(chuàng)作的靈感。要筆耕不輟,方能筆下生花,寫出有厚重感的好作文。
現(xiàn)實中的高中學生作文確實有點令人無奈,但是,如果教師堅持指導學生注重作文上述四方面的"厚重感",讓學生們筆耕不輟,必將會有一篇篇作文令我們眼前一亮,心中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