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軍燦
摘 要: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基礎的工具學科,對學生未來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從教學任務的設計、合作小組的建立以及注重真實的體驗、結(jié)合學校教育專題等方面入手,闡述如何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關鍵詞:高效課堂;信息技術;教學策略;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6-0041-01
受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以及部分家長甚至教師對本學科認識偏差的影響,導致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目的不明確,學習興趣不高,使得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如何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增強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讓每位學生在每堂課中有最大化的發(fā)展,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
一、巧妙設計學習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激發(fā)興趣
任務驅(qū)動教學法是目前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它以完成一些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nèi)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既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又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并逐步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例如,“名片DIY”這一課,先讓學生觀看一些名片的范例(圖略),然后告訴學生這些可愛的名片其實可以利用學過的Word軟件來實現(xiàn),學生的學習興趣馬上就被激發(fā)起來。此時,給學生布置如下幾個小任務。任務1:在Word中輸入一段簡短的個人資料。任務2:對名片進行簡要的排版和美化。任務3:通過電子郵件把名片發(fā)送給好友。由于任務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樂于接受。任務1旨在讓學生通過觀察名片,了解名片所包含的一般信息;任務2是通過自學課本來學習名片頁面設置的方法;任務3是在上一課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電子郵件的使用方法。以上的學習任務,有效降低學習難度。學生在一系列的學習交流活動中,思維活躍,參與度高,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建立合作小組,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體驗互助的快樂
新課程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更有效地進行交流,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進而促使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有力地促進了課堂效率的提高。受到計算機房特定環(huán)境的制約,小組合作通常根據(jù)機房的布局進行劃分,一般以四至六人為一組。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意愿來組合,教師再根據(jù)各小組成員的能力差異或男女比例等情況加以調(diào)整,使各小組的學生搭配盡量平衡,每個成員既是互相平等的個體,又有各自不同的分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且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形成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更為寬松,自主發(fā)揮的空間更為廣闊。另外,在小組的合作學習中,同伴之間相互幫助,動手實踐,在交流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互助中提高能力。通過合作,滿足了學生的各種內(nèi)在需要,激勵了他們主動參與的意識,并能使他們在參與學習的活動中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
三、創(chuàng)造條件,在真實體驗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體驗是指人們通過手、眼、耳等多種感官或自己身體行為直接感知客觀現(xiàn)象,并在感知現(xiàn)象的過程中,開動思維機器,認識現(xiàn)象的本質(zhì)的過程。信息技術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知識經(jīng)驗的獲得,通過真實體驗的方法,比教師演示或?qū)W生自學效果更為明顯,而且使人印象深刻。“采集生活點滴”這一課中,讓學生認識采集信息的工具,并了解話筒、數(shù)碼相機、攝像機等是如何記錄聲音、圖像、影像等信息,并存儲到電腦的。這類設備多數(shù)學校都已配備,信息技術教師通常是這類設備的管理員,可以方便地使用它們。因此,把這些設備請進課堂,讓學生有機會親手操作一番,課堂氣氛非?;钴S,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高漲。課后,甚至有部分學生還特意通過QQ和教師交流“怎樣才能把手機里的照片取出來”等問題,既鞏固了知識,又增進了師生的情感交流。
四、結(jié)合學校教育專題,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每個學校都會在特定的時期,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教育教學活動,如“始業(yè)教育”“安全教育”“文明行為養(yǎng)成教育”。這些專題教育活動,通常需要班主任老師去開展。此時,身為信息技術教師,若能主動與班主任溝通,在信息課堂中加以實施,必定得到班主任老師的大力支持,學生參與也會更為積極與主動。此時,適當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就能達到雙贏的效果。去年五月,學校針對學生近視日益增多這一現(xiàn)狀,開展“保護視力,珍惜光明”專題教育月活動。而五年級第三單元的教學任務就是讓學生學會利用網(wǎng)絡,查找、下載、分類、整理相關資料,并制作成PPT演示文稿。于是,適時地把這一單元的學習主題由“文明禮儀”改成“保護視力,珍惜光明”,旨在通過讓學生查找、分析、整理“近視的危害”“近視的成因”“如何預防近視”等問題,學習保護視力的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用眼習慣。學生在一系列的學習過程中,進一步掌握信息的查詢、歸納、整理和創(chuàng)造的方法。
五、結(jié)束語
總之,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課堂效率,需要每個教師認真觀察,悉心研究。要重視教學任務設計、合作小組建立、真實的體驗,同時結(jié)合學校教育專題。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教學策略,著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主動、開心地學習信息技術,使得課堂高效,從而增強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促進學生成長。
參考文獻:
[1]齊艷秋.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性之我見[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0(05).
[2]高紅霞.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有效教學[J].山西教育,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