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偉 王永良(洛陽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河南 洛陽 471000)
采用護理干預老年癡呆患者精神行為障礙的臨床療效
王世偉 王永良
(洛陽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河南 洛陽 471000)
目的 對老年癡呆患者精神行為障礙采用護理干預的臨床療效進行探究。方法 選取在我院進行治療的老年癡呆患者精神行為障礙者80例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為分組依據(jù)對患者進行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患者。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方式,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護理干預,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結(jié)果 觀察組患者經(jīng)護理后的焦慮評分(43.10±3.70)、抑郁評分(44.10 ±3.20)均低于對照組的焦慮評分(49.85±4.10)、抑郁評分(48.70±3.95),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均好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87.50%)明顯好于對照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60.00%),兩組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對老年癡呆精神行為障礙患者采用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較好,可降低患者的焦慮、抑郁率,提高護理服務的滿意率,值得推廣應用。
護理干預;老年癡呆;精神行為障礙;臨床療效
老年癡呆是一種腦病性疾病,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增多,發(fā)病例數(shù)也在逐漸增多,可導致患者的記憶能力下降,認知功能變?nèi)?,甚至有精神癥狀的變化,容易激動,可產(chǎn)生攻擊行為,甚至會傷害患者自身及家人的健康,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1]。老年患者常常會伴發(fā)精神行為障礙,患者會出現(xiàn)幻覺、妄想和過激行為等,患者可能會有抑郁、焦慮癥狀,嚴重的患者甚至會有自殺傾向[2]。為了對老年癡呆患者精神行為障礙采用護理干預的臨床療效進行探究,特對80例患者進行研究分析,現(xiàn)將研究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在我院進行治療的老年癡呆患者精神行為障礙者8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的年齡62~89歲,平均年齡為(74.65±6.40)歲。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為分組依據(jù)對患者進行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患者40例,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齡為(73.70±5.40)歲;觀察組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齡為(75.20±6.51)歲。所選取的患者均取得其家屬的知情同意,排除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方式,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治療及護理方法,鼓勵患者及家屬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和護理工作[3]。
觀察組在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采用護理干預,具體做法為:①健康宣教:老年癡呆精神障礙患者及家屬可能對疾病不了解,產(chǎn)生煩躁等消極情緒,不利于對患者的治療。醫(yī)護人員應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了解疾病,充分認識到疾病,消除患者不良情緒,鼓勵患者及家屬對治療工作予以關注[4]。②心理護理:由于老年癡呆精神行為障礙疾病較難治愈,容易反復發(fā)作,隨時折磨患者的身心健康,患者由于疾病可能會產(chǎn)生煩躁、孤獨等不良情緒,醫(yī)護人員應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疏導,消除不良情緒。③精神癥狀護理:患者可能會產(chǎn)生一些興奮沖動、幻覺、妄想等癥狀,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很大的危害。醫(yī)護人員應對患者的精神癥狀多加重視,鼓勵患者多與醫(yī)師進行溝通交流,醫(yī)護人員耐心解答患者的問題,減輕患者的焦慮癥狀,找出患者的精神癥狀發(fā)生的因由,并采取相應的措施。④家屬指導:醫(yī)護人員應叮囑患者的家屬多對老年人進行關心,尊重老人,與患者進行交流[5]。
1.3 療效評定標準:①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進行比較,每個量表各有30條項目組成,SAS標準分>55分說明患者有焦慮癥狀,SDS標準分>60分說明患者有抑郁癥狀,評定的得分越低,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越輕。②對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進行比較,滿意率=非常滿意率+一般滿意率[6]。
1.4 統(tǒng)計學處理:統(tǒng)計分析時采用SPSS17.0軟件分析,用(±s)表示計量資料,用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t檢驗比較組間,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進行比較:觀察組患者經(jīng)護理后的焦慮評分(43.10±3.70)、抑郁評分(44.10±3.20)均低于對照組的焦慮評分(49.85±4.10)、抑郁評分(48.70±3.95),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均好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焦慮評分(SDS)抑郁評分(SDS)對照組 40 49.85±4.10 48.70±3.95觀察組 40 43.10±3.70 44.10±3.20
2.2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比較: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87.50%)明顯好于對照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60.00%),兩組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比較[n(%)]
本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經(jīng)護理后的焦慮評分(43.10±3.70)、抑郁評分(44.10±3.20)均低于對照組的焦慮評分(49.85±4.10)、抑郁評分(48.70±3.95),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均好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87.50%)明顯好于對照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60.00%),兩組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老年癡呆是困擾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常會導致老年人的記憶力下降,智力水平低下,降低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zhì)量[7]。老年癡呆患者常常會伴發(fā)精神行為障礙,容易激動,可產(chǎn)生攻擊行為,甚至會傷害患者自身及家人的健康。對老年癡呆精神行為障礙患者采用護理干預的治療有較好的臨床療效,通過對患者及家人進行健康宣講,了解疾病,消除消極的情緒,使患者及家屬能夠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對有精神癥狀的患者應找出原因所在,采取相應的措施,消除患者的精神癥狀[8]。
綜上所述,對老年癡呆精神行為障礙患者采用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較好,可降低患者的焦慮、抑郁率,提高護理服務的滿意率,值得推廣應用。
[1] 江芳輝.應用整體護理干預老年癡呆患者認知功能的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8):721-723.
[2] 劉孟花.康復護理對老年癡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6):69-70.
[3] 嚴翠香,曾曉蘭.護理干預對老年癡呆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3):51-52.
[4] 邵璟.早期家庭護理干預對老年癡呆患者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影響[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28(21):3654-3656.
[5] 帥蘇蓉.護理干預對老年癡呆患者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21):30-32.
[6] 李燕玲,霍世英,程曉蓉,等.護理干預對部隊住院老年癡呆51例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17):4159-4160.
[7] 鄭淑梅,劉薇.老年癡呆患者住院期間用藥安全護理干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1):13-14.
[8] 王利群,關青,王軍輝,等.吉林市老年癡呆病人社區(qū)護理干預現(xiàn)狀及對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9):1905-1906.
R473.74
B
1671-8194(2016)14-02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