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瑩
【摘 要】“教學有法,教無定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教師要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巧妙設置一堂課的“前奏曲”,讓精彩的課堂導入成為調動學生積極情緒的“開胃劑”,成為連接新舊知識的紐帶,從而全面激活初中數學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課堂教學 導入 精彩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6-0269-02
數學課堂導人法,是指在數學教學活動開始之時,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一種方式,是課堂教學的啟始環(huán)節(jié)。一堂課的開頭十分重要,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課開始時,運用巧妙而富有趣味的導入,易給學生留下良好的初步印象,有利于后續(xù)課堂的穩(wěn)步推進,同時可以引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開拓學生思維。促進學生養(yǎng)成“好知”、“樂知”的學習態(tài)度。
初中數學課堂實例,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導入新課。
一、直觀導入,引起好奇
夸美紐斯曾說過,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過事物本身來學習,應該盡可能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圖像呈現(xiàn)給學生。
人類最原始最經典的學習方式就是實物學習,實境學習?,F(xiàn)在知識呈幾何倍數的增長,直觀式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集中高效學習的需要,但是直觀式教學仍具有其獨有的優(yōu)勢,用直觀教學的方法導入新課,學生摸得著看得見,有助于將數學知識化抽象為具體,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各方面條件的限制,教師很難利用實物實境進行教學,但是教學多媒體工具可以幫助教師制造模擬出生動的“實境”,彌補教室空間的局限性。
例如,在“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導入時,利用多媒體課件放映日出的全過程,并把太陽抽象成一個圓,海乎面抽象成一條直線,進而讓學生討論圓與直線有幾種位置關系? 再用幾何畫版放映出圓與直線的位置關系的變化過程,最后歸納出圓與直線的相切、相交、相離的三種相對位置關系。運用這種媒體導入,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頓時生動化、情境化,抽象晦澀的數學模型也會變得熟悉可愛起來。
二、開門見山,直接導入
溫故知新,舉一反三是比較理想的導入狀態(tài),能促進新舊知識的網絡化、一體化。但是在有些情況下,新授的數學知識難以借助舊知識引入,這時開門見山,直接導入反而更有效率。
例如,在教學《二次根式的加減法》時,可以這樣引入:我們已經掌握了二次根式乘除的計算方法,那么兩個二次根式相加或相減,怎么計算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內容。這樣導入,直截了當,促使學生迅速集中到新知的探索中來。
三、巧用故事,生動導入
在數學發(fā)展的歷史上,產生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數學趣味故事。結合課本內容,適當的介紹一些古今中外數學史中有趣故事,利用這些資源創(chuàng)設導人情境,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還能適當地在數學教育的過程中滲透人文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
例如,在講平面直角坐標系時,可利用歷史上笛卡兒在夢中見到蜘蛛網上蜘蛛的爬動,受其啟發(fā),創(chuàng)造了解析幾何這門學科的故事來引入。這樣的設置不僅能增添課堂的人文趣味,還能引導學生更加深刻體會數學源于生活的理念,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理思維分析實際生活問題的意識。
四、類比分析,比較導入
類比分析是通過比較兩個或兩類數學對象的共同或相似的屬性,從兩個相似的屬性的比較中分析差異,通過鮮明的差異引入新課,使學生更有效地集中于學習的關鍵點。這樣能做到溫故知新、舉一反三,促進新舊知識的網絡化、一體化,提升學習效率。
例如,在講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時,可以通過解一元一次方程來類比。先讓學生解答幾道一元一次方程后,然后把等號改成不等號,即“大于號”或“小于號”,指出這些就是一元一次不等式。怎么解呢?引出學習主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通過回顧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很容易類比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學習也能做到高效輕松。
五、動手操作、探索導入
初中生的思維處于從形象思維過渡到邏輯思維的關鍵期,同時獨立自主意識增強,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尊重這一規(guī)律,通過設置具體形象的操作對象,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在積累形象意象的基礎上,推導抽象規(guī)律。這樣既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成熟。
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可事先準備一些各種形狀的圖形,有的是軸對稱圖形,有的不是。拿出來讓學生對折,哪些對折后能重合,哪些不能重合,能夠重合的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這就導出了要學習的“軸對稱圖形”及其規(guī)律。
六、設置疑問,懸念導入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是孔子留傳至今的教育箴言。教師教學啟發(fā)的最佳時機是學生產生了疑惑并且有強烈解惑的動機。而要激發(fā)這樣的動機,教師要善于設置疑問,懸念導入,在此基礎上,趁熱打鐵,答疑解惑,易給學生留下茅塞頓開的印象,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也易維持。
例如,在教學概率時,可以這樣設置疑問:在北方的除夕夜里,有吃餃子的風俗,而且他們的餃子很獨特,除了料足味美之外,還包著好彩頭─硬幣。據說誰吃到包有硬幣的餃子,來年就會有好運,因此每個人都期待著成為除夕的幸運兒。王奶奶一共有十個孫兒,這一年都聚在王奶奶家過年,王奶奶高興極了。除夕那天晚上,她先包了十個餃子,其中有一個包了硬幣,分給十個孫兒,十個孫兒依次咬開餃子,大家都拭目以待,急切地想知道今晚誰是那個幸運兒。大家想一下,如果第一、二、三個孫兒咬開餃子都沒有咬到硬幣,那第四個孫兒咬到硬幣的機概率是多少,第五個呢?如果王奶奶換一種包法,十個餃子里有兩個包有硬幣,那么在同樣的情況下,第四個、第五個孫兒咬到硬幣的概率是多少?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是學校教學的一大重要科目,是學生提升數學能力、鍛煉數學思維,為現(xiàn)實生活積累理論知識的重要途徑,搞好初中數學教學,對于學生的整體發(fā)展與綜合素質的提高意義重大。要想搞好初中數學教學,教師首先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在于教師要有良好的課堂導入技巧。
參考文獻:
[1]陸蕙;課堂導入要有理且有效[J];現(xiàn)代教學;2009(02)
[2]徐文娟;如何設計引人入勝的課堂導入[J];科技資訊;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