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勇
【摘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反思的方法是什么?任何一種理念只有落到操作實處,才具有實踐意義。教學反思也不例外,當教師掌握一些反思的方法后,可以使自己在教學后有序地進行反思,從而對自身行為產生指導意義,對自身成長也起到催化劑作用(特別是新教師),我工作16年,回顧成長過程,深感教學反思的重要性。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 教學 反思 教師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2-0062-02
一、教學反思的重要性
教學是一種學術活動。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實踐加上及時反思才能成長,在經驗之中有規(guī)律可循。當你下次在教同樣內容時你就會彌補以前的不足。教師的反思能力決定著他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和在工作中開展研究的能力。正如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對后繼行為產生影響。他十分簡潔地提出了教師成長的規(guī)律:“經驗+反思=成長”。通過反思,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同時形成對教學現(xiàn)象、教學問題的深層次思考和創(chuàng)造性見解,使自己真正成為研究型教師。
二、數(shù)學教學反思的內容
(一)對教學設計的反思
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對當前的教學內容及其地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教學目的,重點與難點,如何依據(jù)學生已有認知水平和知識的邏輯過程設計教學過程,如何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學生在理解概念和思想方法時可能會出現(xiàn)哪些情況以及如何處理這些情況,設計哪些練習以鞏固新知識,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等,都已經有一定的思考和預設。教學設計的反思就是設計的各方面內容哪些適合學生,哪些不適合學生,從而有效地改進教學。
(二)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我們知道,數(shù)學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地掌握數(shù)學雙基、發(fā)展數(shù)學能力的認識活動,也是學生在掌握數(shù)學的雙基、發(fā)展數(shù)學能力的過程中獲得全面發(fā)展的實踐活動。數(shù)學教學過程既包含教師的“教”,又包含學生的“學”,是教與學統(tǒng)一的過程。從“學”的角度看,數(shù)學教學過程不僅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習數(shù)學知識、形成技能的過程,而且還是學生發(fā)展智力、形成數(shù)學能力的過程,也是情感與教育的過程。教學過程中,學生、教師、數(shù)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媒體、教學環(huán)境、校園文化等都是影響教學效果的直接因素,其中,教師、學生和教學中介是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的三個基本要素。教學中介是教學活動中教師作用于學生的全部信息,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組織形式、反饋和教學環(huán)境等子要素,其中的主體是教學內容。對數(shù)學教學過程的反思就是對教學過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過程及其效果的反思。具體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1)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是否合理(特別要反思是否把時間用在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應用上)
(2)教學重點和難點的處理情況
(3)是否啟發(fā)了學生提問
(4)問題是否恰時恰點,學生是否有充分的獨立思考機會
(5)核心概念的“解構”、思想方法的“析出”是否準確、到位
(6)是否關注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活動是否高質高效,有沒有“奇思妙想”、創(chuàng)新火花,有沒有抓住這種機會
(7)是否滲透和強調了數(shù)學能力的培養(yǎng)
(8)教師語言、行為是否符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學生有什么反應
(9)各種練習是否適當?shù)?/p>
(三)對教學效果的反思
對數(shù)學教學效果的反思,是指在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對整個活動所取得的成效的價值判斷,包括學生所獲得的發(fā)展和教師自己的價值感受兩個方面。前者主要考查學生的數(shù)學雙基的掌握,數(shù)學能力發(fā)展,數(shù)學學習方法的掌握,數(shù)學的情感、人文價值的認識等諸方面;后者主要考查教師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對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的了解程度的變化,個人教學經驗的變化,實施有效教學能力的提升,教學思想觀念的變化等。其中,教學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如有不足,該如何彌補,是教學效果反思的重點。
(四)對個人經驗的反思
這是教師對自己教學活動的持續(xù)不斷的反思過程,是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必備。對個人經驗的反思有兩個層面,一是反思自己日常教學經歷,使之成為真正的經驗;二是對經驗進行解釋、歸納和概括,提煉出其中的規(guī)律,使之成為有一定普適性的理論。沒有經過教學反思的經驗,其意義是有限的。如果教師只對個人經驗作描述性的記錄而不進行解釋,那么這些經驗就無法得到深層次解讀,從而也就無法形成具有普遍意義的理論。只有對經驗作出解釋后,對經驗的閱讀才是有意義的。也就是說,形成經驗的過程既是對經驗的解釋過程也是對經驗的理解過程。
三、個人撰寫反思材料
具體進行教學反思時,要注意“不求全面,但求深刻”。撰寫反思材料時,應圍繞自己感興趣的反思問題。可以通過分析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課堂反映,即教師是怎么教的、學生是怎么回答的,考查其中的利弊、得失,并進行原因分析,分析時應當有一定的理論高度,最后應當給出改進的方案。
以上是數(shù)學教學反思的一點不成熟的看法,持之以恒的堅持寫教學反思是快速成長的基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完善自己。
參考文獻:
[1]《教師怎樣寫案例、反思和論文》主編:潘海燕 何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