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莎
摘 要: 小學語文要求學生自如地參與語文交流活動中。但是在新課改不斷深化的今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仍存在教師講解多、學生活動少,互助合作活動少的現象,老師重學生獨立操作輕合作學習,重問題解決輕問題意識培養(yǎng),如何克服學生學習的消極被動情緒,把語文教學的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是教育工作者必須探究的課題。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小組合作 教學應用
小組合作學習是系統(tǒng)利用教學動態(tài)因素之間的互動展開學習,以共同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活動。它不僅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而且有利于促進學生情感的發(fā)展與同學間的互愛及學生社交能力的提高。我國自90年代初期起就開始探討合作學習,小學語文課中的小組合作教學,可以使個別差異在集體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合作學習在實踐中開發(fā)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實施策略,多年來很多教師都積累了成功的經驗與案例,但更多的是空有其形,許多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搞得五彩斑斕卻內容空洞,有的看似美麗卻無法掩飾其內在的空虛,如此現狀下的小組合作學習,無從談起對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知識的培養(yǎng)。
一、組建學習小組
首先要遵循差異性的分組原則。結合所教學生的學習水平等因素,組建4人或6人為一學習小組。在組建學習小組時,結合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各項能力的發(fā)展進行組合,不能隨機分組。小組綜合實力不能存在優(yōu)劣之分,力求公平競爭。每組成員都要有各自的任務,避免出現“看、等、靠”的現象。同時要避免小組在完成任務質量上的明顯差異,以及加強學生的成功體驗。然后是選出“小先生”,在經過一段時間后小組內進行輪換并逐漸縮短輪換時間。語文學習合作小組要求每個小組中的成員坦誠相見、民主平等。教師合理地在各個語文學習小組間分配任務,讓孩子們體會到小組合作成功的喜悅和互相關愛的真摯情感。
其次要編排學生的座位。小組要根據學生的人數采取多種座位的排列方法。座位編排要使語文課堂教學呈現師生、生生、學生與老師間的雙向、立體多層多向的交往。在這樣的氛圍下,師生間廣泛地進行信息交流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種有效學習方式。同時,力求使每個學習小組保持相對均衡,這樣建組的好處能保證成員間相互幫助和深入交往,從而有利于小組之間在同等條件下展開公平競爭和相互幫助,充分地調動每個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方法,但不是任何時候都需要進行合作交流。一是出現意見分歧時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教學中有時會出現較大的意見分歧,此時采用合作學習可以形成思想交鋒和智慧的碰撞,學生思維的語言表達的準確性都將得到相應的提高。二是思維受阻時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在教材的重點、難點處思維受阻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例如:教學古詩《游園不值》時,在學生欣賞了滿園春色后,教師問:從“一枝紅杏出墻來”這句詩中你受到了什么啟示?引領學生進一步探究難點,此時學生的思維往往無所適從。這時讓學生小組互相啟發(fā),再全班交流,理解“紅杏”是必然要“出墻來”的由此得知,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必能沖破束縛而蓬勃發(fā)展。三是動手操作時,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動手操作探究時進行小組合作,使組員形成一種與人共同操作的良好品質。如:在教學《詹天佑》這篇課文時,為了使學生了解詹天佑杰出的才能,我先請各學習小組畫出施工示意圖;然后把施工示意圖通過實物投影向大家展示,這樣學生可以在共同操作中鍛煉合作能力。
三、創(chuàng)設小組學習環(huán)境
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有利于使學生主動、歡樂地投入學習。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以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比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該篇文章時,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并按照課文里的對話模仿增加一些表情與語言。表演前制定游戲規(guī)則,獎勵獲得隊。由于小學生大多會對這種表演游戲感興趣,會因為獎勵踴躍參加。扮演角色的過程,不但會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而且會交流。
四、實現有效的交流
1.安排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
教師要根據教學教學內容的需要,在課堂上或者是課后進行安排小組合作學習。新教材要求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法激活他們的思維,幫助他們主動參與,根據語文課本相關內容精心設計帶有一定研究性的問題。如:讓學生獨立完成預習,劃出難點并進行小組討論,語文小組合作學習要將自然融入課堂設計之中,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開展交際活動。通過合作探討促使學生主動發(fā)表自己觀點,培養(yǎng)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訓練。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小組討論交流,不斷提高學習成績。小組合作學習的有些問題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內是無法解決的,可把一些相關的問題留到課外。小學成員之間的交流有利于對其他成員有更多的了解,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友誼和成員之間的進一步合作。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交流能力,有利于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
2.培養(yǎng)合作意識
在學習閱讀、古詩、分角色朗讀環(huán)節(jié),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基本流程,需要在小組長的調控下反饋交流,經過課內外和校內外的合作,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教師對每個小組要從課內外的有效合作、組員成績之間互評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為每位學生的合作品質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丁敏.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實施[J].現代教育科學,2010(06).
[2]王燕鴻.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
[3]劉利達.探究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時代教育,2015(06).
[4]申建華.小學語文合作學習內容的設定及實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5(12).
[5]鐘曉理.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快樂閱讀,2015(10).
[6]劉樺.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與反思[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