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瑾玫
摘 要: 所謂的“導讀思練寫”是課改下所倡導應用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也是影響高效課堂順利實現(xiàn)的保障,更是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方面。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認真學習該模式的核心思想,明確每一環(huán)節(jié)存在的意義,之后,結合教材內容有效地將該模式應用到語文教學活動之中,目的是在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同時,也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和語文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作出貢獻,同時,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關鍵詞: 導讀思練寫 高中語文 《故都的秋》
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語文教師一直采取的是灌輸式教學模式,導致很多學生越來越看不到語文學習帶來的樂趣,也找不到學習的興趣點。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認識到以往的語文課堂帶來的影響,通過認真學習“導讀思練寫”模式在教學應用中產生的作用為高效課堂教學的順利實現(xiàn)作出貢獻,同時,也為學生綜合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教育教學思想,有效將導讀思練寫模式與語文教學結合起來,以展示語文課程的價值,同時,也為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本文就對如何將“導讀思練寫”模式應用于《故都的秋》教學進行論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為高效語文課堂的順利實現(xiàn)做好保障工作。
“導”是指導入,是一節(jié)課的開端,也是影響高效課堂順利實現(xiàn)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是調動學生學習欲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灌輸式導入方式帶來的影響,并有效地將多種適合學生發(fā)展和語文課程發(fā)展的導入方式應用到語文教學活動之中,不僅提高課堂的導入質量,確保高效語文課堂的順利實現(xiàn),而且對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故都的秋》這一節(jié)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我選擇了“微課”導入法,借助微課的短視頻向學生展示了“秋天”,展示了各地的秋天及秋天的一些代表事物,比如:秋天的菊花、變黃的樹葉、秋蟬的殘聲、秋天的落葉,等等。這樣導入一來能夠將學生帶入到秋的意境中,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秋,感受秋的意境,二來能夠讓學生在視覺的沖擊下找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與提高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質量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大幅度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對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xiàn)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多種導入方式的應用展示語文課程的價值,進而,為高效語文課堂的順利實現(xiàn)邁出第一步。
“讀”是指閱讀,是指讓學生有目的地自主閱讀。這一過程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且對促進學生能力水平的提高,對學生競爭力的提高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進而,確保學生在自主閱讀中了解文本中心思想,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也為高效語文課堂的順利打造,也為學生能力水平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在《故都的秋》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為了避免出現(xiàn)學生盲目閱讀,也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組織學生正式閱讀之前,我創(chuàng)設了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幾個問題:
(1)故都的秋天是怎樣的?
(2)文章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文章中描寫了幾幅故都秋天的畫面?
……
鼓勵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行自主閱讀,這樣不僅能夠快速幫助學生了解文本大意,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而且對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對高效語文課堂的順利實現(xiàn)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我們還要鼓勵學生提出在閱讀時產生的疑問,比如:
有學生提出:作者寫北國的秋,為什么還要提到南國的秋呢?
還有學生提出:作者描寫的秋有什么特別之處嗎?
還有學生提出:作者對秋有怎樣的情感呢?
……
鼓勵學生大膽地將自主閱讀時遇到的問題提出來,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而且能夠鍛煉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對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思”是指思考,也是學生讀的效果的體現(xiàn),更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本節(jié)課教學時,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上一環(huán)節(jié)中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并結合教材內容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總結能力,而且能夠確保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順利實現(xiàn)。比如:在本環(huán)節(jié),組織學生對“為什么做這些北國的秋還要寫南國的秋”,引導學生針對這一問題進行自主交流,彼此說一說觀點和看法,說一說作者這樣描寫的好處,等等。又如:針對作者在文本中對“秋”的特點,即:“清”“靜”“悲涼”都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進行總結和歸納,并說一說自己對秋的看法,等等。總之,在思考環(huán)節(jié),我們要相信學生,給學生留出足夠多的時間,這樣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和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進而,在確保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最大限度實現(xiàn)的同時,也幫助學生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促使學生在高效的語文課堂中獲得良好的發(fā)展。
“練”是為了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對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提高,對學生健全的發(fā)展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學時,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通過選擇經(jīng)典的練習題引導學生解答,這樣不僅能夠保護學生長久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對學生綜合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使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獲得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例如:在《故都的秋》這一節(jié)課的“練”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我選擇了下面幾道練習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練習,如:
(1)說說作者選取了哪些景物,寫出了故都的秋怎樣的特點?
(2)對“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這句話進行解讀,說一說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3)作者筆下的“南國秋”,其景象有什么特色?從哪兩個側面表達出來?
……
組織學生對上述的練習題進行思考、練習,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檢驗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而且能夠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為學生考試能力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
“寫”是“導讀思練寫”模式中最后一項工作,也是提高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應用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教學《故都的秋》時,為了升華情感,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中心思想,也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在“寫”的環(huán)節(jié),我組織學生以“秋天”為話題,自主確定寫作方向,確定寫作主題寫一篇帶有情感的文章。但是,需要說明的是,在“寫”的過程中,我們要相信學生,要鼓勵學生自主、大膽地寫,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才能為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
總之,在“導讀思練寫”模式的應用中,教師要認識到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存在價值,要從多角度入手有效地將該模式與實際語文教學結合起來,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使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獲得良好的發(fā)展。但是,在應用過程中,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主動閱讀、獨立思考中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同時,也為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對高效語文課堂的順利實現(xiàn)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春回.“導讀思練寫”語文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J].成才之路,2013(04).
[2]曹方蓉.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三步曲”——讀·思·練[J].科學咨詢,20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