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生明
學校管理實際上是由兩個方面組成的:一個是“管”,一個是“理”?!肮堋庇锌赡苁且环N人治的力量,也有可能是一種制度的約束;而“理”則是一種教育的氛圍,說到底是一種文化的力量。校長在學校管理中要追求少“管”多“理”的境界。
一、少“管”:講究“三化”
校長在學校管理中,要善于把紛繁復雜的學校管理事務分解成每一個分管校長和中層管理者的工作任務,讓不同層次的管理者“忙”起來,讓自己“閑”下來。這樣,不僅可以使不同層次的管理者都能感受到自己崗位的重要,而且校長還可以從瑣事中擺脫出來,真正做到統(tǒng)籌全盤,把握全局。
決策,講究民主化。決策是校長的首要任務、核心工作,許多校長往往為決策費盡心思、絞盡腦汁。其實,只要講究民主化,校長就不僅能從決策的困境中擺脫出來,而且會使決策更加科學。一是把制定決策草案的任務分解給各分管校長,各分管校長組織中層管理者進行研究;二是決策草案讓教職工代表大會討論修正。這樣的決策過程發(fā)揮了分管校長和中層管理者的工作潛能,汲取了全體教師的智慧,加深了學校員工對決策的理解,為決策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校長在決策過程中起統(tǒng)籌、指導、點撥的作用。
執(zhí)行,講究規(guī)范化。決策的落實、制度的執(zhí)行,最主要的是規(guī)范化。每個職能部門都要制定出明確的工作規(guī)范,按規(guī)范辦事,全校員工一律平等。尤其是各級領導者要率先垂范,做出表率。領導者身先士卒,是無聲的號角、無言的紀律。校長只要把這些抓在平時,不需插手下屬的工作,各項工作也會按部就班地進行。
評價,講究多元化。評價的多元化,一是教職工自評;二是職能部門和學科組之間的互評;三是學生、家長、社會參評;四是上級部門考評。對這種多元評價的結果教職工容易認可。可以說,多元評價既避免了單一評價的片面性,也緩解了傳統(tǒng)評價中易引發(fā)的各種矛盾和沖突。
少“管”,表面上看,校長好像管得少了,管得輕松了,實際上是“管”的藝術得到了升華。
二、多“理”:講究“四性”
校長的管理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不僅決定著學校管理的方式,而且決定一所學校的發(fā)展方向,決定教職員工乃至學生的行為方式。作為校長,應在“理”上有所作為,變無形的“理”為有形的“理”。
學習,講究“理”的創(chuàng)新性。一位善于主動學習的校長能帶動起一個善于學習的教師群體。更為重要的是,校長只有在不斷的學習中才能掌握先進的理論,才能把實踐的經(jīng)驗和理論的智慧精妙地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具有學校特色的新鮮方法、新鮮語言、新鮮思想和新鮮經(jīng)驗。這樣,校長講話就不再是陳詞濫調(diào),而是新鮮活潑、富有啟迪的智慧之音。
思考,講究“理”的科學性。校長要制定學校的發(fā)展規(guī)劃,梳理學校的工作思路、分析學校出現(xiàn)的難題、掌握教師的思想情緒。因此,校長應該是有思想的人。校長要把自己的“理”放在教育改革理論的大背景下去驗證,看這“理”是否符合時代的潮流、科學的規(guī)律;校長要把“理”放在學校工作的具體情況中去驗證,看這個“理”是否符合學校的客觀實際;校長要把“理”放到自己的工作中去驗證,看這“理”是否符合自己的風格,是否能令人眼前一亮、心靈一震。
調(diào)查,講究“理”的針對性。講究針對性的基礎是校長要沉到基層調(diào)查“民情”,親自感受基層的酸甜苦辣。校長要樹立五“勤”意識:腳勤,經(jīng)常轉一轉,要轉到每一個角落,讓人感覺無處不在;眼勤,要勤于觀察各種微妙的變化,看出背后的內(nèi)容,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耳勤,要勤于聽取各種各樣的意見,校長絕不能只聽幾個人的話;嘴勤,要勤說,這里的說當然不是聲色俱厲、婆婆媽媽,而是真心關切、激情鼓舞、啟迪建議;手勤,要勤動手,要盡量多地掌握一些專業(yè)技能,在寫的過程中挖掘問題、深化思考。校長的“理”有了針對性,才能見實效。
溝通,講究“理”的情感性。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理與情的巧妙結合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談心是校長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校長要定期找各崗位的教師談心,交流思想,增進感情。一學期至少和每位教師談一次心,讓每一位員工都知道校長心中有我。校長的談心要做到“五談”:談生活、談工作、談理想、談業(yè)務、談興趣。談的面越廣,越能讓教師敞開心扉。談心時,校長應忘卻自己的身份,并努力讓對方也忘掉自己的身份,雙方平等交流。溝通是一種情感投資,得到的將是情感與智慧的雙重回報。
校長要做到少“管”多“理”,這是“管”與“理”的有機結合,它能讓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相得益彰,更好地促進學校的建設和發(fā)展。
(作者單位:甘肅天??h新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