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分子化學課程在材料系復合材料專業(y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該課程圍繞聚合物的制備、合成工藝展開研究;結合高分子化學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探討課程變革的方向。
【關鍵詞】高分子化學 教學現(xiàn)狀 變革方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4C-0140-02
高分子化學課程是高職復合材料加工與應用技術中的專業(yè)課程。目前,高職課程中的高分子化學可以劃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部分,力求實現(xiàn)“理實一體”的教學方法,全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性。高分子化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技術型人才,為學生將來從事高分子的合成、設計、成型和加工應用等奠定基礎,所以該課程的教學是整個高分子材料專業(yè)課程教學的關鍵。本文結合現(xiàn)行的課程教學現(xiàn)狀,提出有效的變革措施,為材料系復合材料專業(yè)教師提供更多的教學經驗,滿足學生的根本需求。
一、高分子化學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
(一)分離式教學
分離式教學是高職院校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也出現(xiàn)在高分子化學課程中。以某高分子化學課程中的乙酸乙烯酯溶液聚合為例,該課程每周安排了4個學時,教師采用兩周8個學時的方式,理論與實驗按照4+4的課時安排,1周學習理論,1周學習實驗,無法保障教學的緊湊性,導致理論與實驗嚴重分離,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實驗學時不夠
實驗學時不夠是高分子化學課程教學現(xiàn)狀中很難解決的問題,主要是受到化學本質的影響。如甲基丙烯酸甲酯實驗設計中,課時總長約2個小時,但是升溫聚合的反應就消耗3個小時,不能在課堂上完成實驗教學,教師課程緊,無法預留充足的時間,學生不能學習整個實驗操作,教師只能簡化實驗安排,將實驗中的部分知識利用理論知識代替,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缺乏課程創(chuàng)新
高分子化學課程的創(chuàng)新不夠,容易降低學生的注意力,影響教學質量。高分子化學課程中,化學實驗過程慢、反應時間長,期間引起教學枯燥,無法保障教學的質量。高分子化學教學中,一直提倡課程創(chuàng)新,用于改進現(xiàn)行的課堂狀態(tài),改變被動式教學的方式,有目標地完成課堂教學。
二、高分子化學課程教學的變革目標
(一)知識目標
知識目標是指在教學變革中,注重知識的基礎性。如聚合物成型加工實驗中,教師準備好教學的理論知識,以高分子材料、聚合物成型加工為基礎知識要點,設計全面的知識體系,融入實驗教學方式,注重教學綜合性。
(二)素質目標
素質目標主要是在課程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對高分子化學課程的主要認識。高分子化學課程變革中,樹立了素質目標,學生要具有節(jié)約、安全、環(huán)保的意識,不論是學習中,還是從業(yè)后,都要遵循課堂中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
(三)能力目標
能力目標是對高分子化學人才的評估。如某高職院校的高分子化學課堂,教師在PPT理論教案中,專門寫出了教學改革后的能力目標,每學期設計能力評估,以打分制的方法,評估學生能力,要求學生掌握高分子化學合成的基本知識,能夠自主完成聚合物的制備,獨立解決實驗教學中的問題,學會使用化學新技術。
(四)價值目標
高分子化學課程教學具有一定的價值性,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樹立價值目標,明確掌握高分子化學課程潛在的價值。因為高分子化學課程并不是單一的教學內容,其中包含非金屬、高分子材料、金屬材料等多方面的內容,存在多樣化的價值,所以教師主動挖掘出高分子化學課程的教學價值,傳遞到學生群體內,進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明確價值目標的含義。
三、高分子化學課程教學的變革方向
結合高職院校中的高分子化學課堂教學案例,明確課程教學變革的方向,注重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教學模式,根據(jù)教學現(xiàn)狀,提出變革的措施。
(一)優(yōu)化設計教學課程
高分子化學課程的教學設計,是變革的一項重要內容。高職院校應該準確定位專業(yè)人才,設計符合人才培養(yǎng)的課程。如某工科高職院校的高分子化學實驗教學中,同樣是每周4個學時,該院校教師采用“2+2+4”的模式,兩周結束教學,2+2是指理論與實驗,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的理論和實驗知識,教師不能僅僅按照課本教學,還要進行課外延伸,注重課堂知識的壓縮與導入,豐富學生的能力,第二周的4個課時,教師選擇指導型教學,學生可以去圖書館、相關生產企業(yè)了解教學中的高分子化學知識。例如,該工科高職院校教師帶領學生去周圍的化工企業(yè),專門參與玻璃鋼成型加工的工作過程,學生能夠深入了解復合材料的加工和應用,進而實現(xiàn)教學中的“理實一體”,全面優(yōu)化教學課程。
(二)拓寬實驗教學學時
高職院校在實驗課程教學不夠的情況下,提出了拓寬學時的教學安排。因為高分子化學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知道化學結論,實驗是一項驗證的過程,所以教師在設計實驗課程時,針對耗時比較長的實驗,提出拓寬課時的改革策略。如安排學生參與到實驗的準備工作中,教師根據(jù)實驗教材,制定靈活的實驗方案,前期準備工作由學生輔助完成,促使學生可以準確掌握實驗的要領,而且學生參與實驗教學和準備,還能起到監(jiān)督的作用,促進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學習。大量學生參與的實驗教學,都可利用課余時間完成,既能完成實驗教學,又能豐富學生的課堂生活。教師將學生分組,大概10-12人一組,以實驗競爭的方式,由學生自己根據(jù)課本完成實驗操作,學生可以自由查閱書籍,咨詢教師,主動安排實驗設計,直接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加深學生的實驗記憶。
(三)推進創(chuàng)新型變革
以某示范性高職院校為例,分析高分子化學課程變革的創(chuàng)新性。該院校積極推進各類課程的創(chuàng)新變革,其中高分子化學課程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績。該院校教師在高分子化學課堂上,開發(fā)了應用型實驗,將教學中固定的實驗,結合到化工生產、化工制造等產業(yè)中,不以單純的實驗教學開課,而是以工廠生產為實驗背景,要求學生掌握實驗與生產的關系。該院校與多家企業(yè)存在校企合作的關系,所以將高分子化學專業(yè)的學生送入與生物材料、化學合成、高分子研究等相關的企業(yè)中,讓學生在就業(yè)中體會高分子化學知識的應用。該院校注重課堂知識的實踐性、創(chuàng)新性改革,不約束學生的學習范圍,而是利用校企合作的關系,拓寬學生的知識范圍,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拉近教學與就業(yè)的距離,利用應用型實驗教學,一方面提高了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實現(xiàn)教學的創(chuàng)新變革。
(四)多維度教學變革
高分子化學課堂應該注重多維度教學變革,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學生與教師”“教師與教師”“學生與學生”的多維度結合,變革課堂教學的方式,積極改進原有單一的教學模式,通過多維度教學渠道,更有利于課堂的變革。所以,高分子化學課堂變革中,推進多維度教學變革,體現(xiàn)多維度教學方式的優(yōu)勢和價值,滿足高職課堂的需求,解決傳統(tǒng)課堂單調教學的弊端。
(五)變革考試方式
高職院校的高分子化學課程目標是培養(yǎng)全面性、多才能的專業(yè)人才。教師在高分子化學課程中,結合相關企業(yè)的實際生產,規(guī)范了科研教學,提出變革考試方式的發(fā)展方向,促使學生可以靈活運用課堂中的高分子化學知識。以某省級高職院校的復合材料教學為例,分析考試的變革方式。該高校在高分子化學課程中,提倡“全面性一體化”考試模式,采用分散考核的方法,提高知識的穩(wěn)固性。例如,該高校打破了傳統(tǒng)的單一考試方式,根據(jù)實驗課程,設計課后作業(yè)、課后專題調研考試、期中考試、專業(yè)考核、期末考試等多項考試指標,學期內分多次考試,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每次考試完后,教師主動分析考試質量,提出“定性與定量”的變革方式。定性分析是指教師對考試整體提出改進意見,執(zhí)行到日常的理論和實驗課堂內,定量是指統(tǒng)計學生的考試成績,尋找學生的薄弱點,安排強化教學的方式,促進課堂變革??荚嚱Y束后,教師將反饋的信息重新納入課堂改革中,積極尋找最適合高分子化學課堂的變革方法。
(六)引用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課件常用于文科課堂內,理科課堂應該積極引用多媒體課件,豐富課堂教學的方式。多媒體課件主要以視頻、圖像、表格、動畫的方式表現(xiàn),增加教學的方式,利用最生動的表現(xiàn),展示化學課堂。例如,某高職院校教師在高分子化學課堂中引入多媒體課件,該教師提前利用課余時間,針對每節(jié)課堂的內容,制作動畫演示課件,如聚合反應、縮聚反應等,均可通過動畫演示的方法教給學生,而學生也能根據(jù)動畫中演示的操作,掌握課堂內容,該教師將此類課堂教學積極推廣,已經在全校展開應用,推進了高分子化學課堂的教學變革。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不僅變革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更重要的是課件具有傳播的優(yōu)勢,教師將課件放在教學系統(tǒng)內,學生可以登錄系統(tǒng),下載教學課件,隨時觀看多媒體課件,鞏固課堂內容。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促進了高分子化學課堂的多樣性變革,教師利用互聯(lián)網,收集網絡資源,延伸高分子化學課程的教學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范圍。
總之,高分子化學課堂變革,是現(xiàn)代高職院校教學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工作,結合課堂的現(xiàn)狀,全面落實變革措施,促進高分子化學課堂的順利改革。高職院校做好高分子化學課堂的變革工作,才能為社會輸送技術型的人才,推動化學行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國建.《高分子化學》課程教學體會點滴[J].高分子通報,2012(11)
[2]唐黎明.高分子化學課程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高分子通報,2014(7)
[3]豐慧,錢兆生.應用化學專業(yè)“高分子化學”課程多維互動教學模式的探索[J].化學教育,2014(22)
[4]郝智,伍玉嬌,羅筑,黃彩娟.高分子化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初探[J].高分子通報,2012(5)
[5]王明.《高分子化學》課程設計與教學改革探索[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7)
【作者簡介】姚文平(1968— ),女,山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助教,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復合材料玻璃鋼方向。
(責編 丁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