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紅
炮制對牽牛子有效成分及藥效的影響研究
楊世紅
目的 對炮制前后牽牛子中的有效成分以及藥物效果進行調(diào)查。方法 選擇生牽牛子50g、炮制后牽牛子50g,采用水浸出物、脂肪油、瀉下實驗、毒性試驗對牽牛子炮制前后情況進行研究調(diào)查。結(jié)果 生牽牛子的浸出物含量為0.11g,炒牽牛子的浸出物含量為0.28g,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生牽牛子的脂肪油含量為(17.26±0.34)g;炒牽牛子的脂肪油含量為(18.23±0.42g),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組服小鼠的炭末推進率為(19.24±0.37),2組小鼠的炭末推進率為(17.03±0.45),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組小鼠死亡數(shù)目為7只,死亡率為35%;4組小鼠死亡數(shù)目為1只,死亡率為5%,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牽牛子炒后安全性較高,入藥效果最好。
牽牛子;藥物炮制;有效成分;藥效
牽牛子性味苦寒,毒性小,具有瀉下通便、殺蟲、化痰飲的功效。藥物入藥前均要進行炮制,不同的炮制方式會對藥物的功效帶來不同的影響,炮制前后藥物的功效也會發(fā)生不同的改變。因此對藥物炮制前后的情況進行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河南省新鄉(xiāng)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在2013年9月~2014年9月間對炮制前后牽牛子中的有效成分以及藥物效果進行調(diào)查,旨在為中藥使用提供可參考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牽牛子產(chǎn)自遼寧,中藥飲片來源于浙江大學中藥飲片廠。生牽牛子50g、炒炙牽牛子50g。同時選擇50只小白鼠,雌鼠25只,雄鼠25只,體質(zhì)量為18~20kg,平均體質(zhì)量(19.20±0.60)kg,所有小鼠均在光照12h、黑暗12h條件下飼養(yǎng)。
1.2 一般方法
1.2.1 浸出物測定 采用乙醇溶液對生牽牛子(8g)和炒牽牛子(8g)中的浸出物含量進行測定。
1.2.2 脂肪油測定 牽牛子粗粉5g放置錐形瓶中,加入乙醚適量,采用回流提取方式收集提取液,時間為8h,而后將干燥物放置恒重蒸發(fā)皿中,水浴揮去溶劑,干燥1h而后將其冷卻30min而后計算干燥樣品中的脂肪油含量[1]。
1.2.3 炭末推進率實驗 選取10只小鼠,實驗前24h所有小鼠停止進食,飲水不受限制,將所選小鼠隨機分為2組,1組為生牽牛子給藥組,2組為炒牽牛子給藥組,每組5只,2組小鼠一般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采用炭末液0.3mL/10g灌胃,所有小鼠給藥后30min脫頸椎處死,解剖小鼠胃腸,測量腸道全長及炭末在腸道的推進距離[2]。
1.2.4 毒性試驗 將剩余40只小鼠平均分為2組,3組為生牽牛子給藥組,4組為炒牽牛子給藥組,每組20只,2組小鼠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將藥物按照濃度比例進行稀釋,按照0.2mL/10g劑量灌胃,觀察小鼠24h死亡狀況。
1.3 效果觀察 對所有時間結(jié)果進行記錄,并將結(jié)果進行比較。炭末推進率=炭末推進距離/腸道全長×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不同樣品中浸出物含量進行比較 生牽牛子的浸出物含量為0.11g,炒牽牛子的浸出物含量為0.28g,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03,P>0.05)。
2.2 不同樣品中脂肪油含量比較 生牽牛子的脂肪油含量為(17.26±0.34)g;炒牽牛子的脂肪油含量為(18.23±0.42)g,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08,P<0.05)。
2.3 2組小鼠炭末推進率比較 1組服小鼠的炭末推進率為(19.24±0.37),2組小鼠的炭末推進率為(17.03±0.45),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12,P<0.05)。
2.4 對2組小鼠的死亡情況進行調(diào)查 3組小鼠死亡數(shù)目為7只,死亡率為35%;4組小鼠死亡數(shù)目為1只,死亡率為5%,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37,P<0.05)。見表1。
表1 2組小鼠死亡情況
牽牛子是一種峻下逐水藥物,逐水效果非常強,容易對人體正氣造成損傷[3-5]。主要是因為牽牛子水浸出物中含有非常強烈的刺激成分,容易對機體胃黏膜造成影響,促進胃腸道蠕動情況,進而導致腹瀉狀況發(fā)生[6-7]。在試驗中也可以看出1組服小鼠的炭末推進率為(19.24±0.37),2組小鼠的炭末推進率為(17.03±0.45),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結(jié)果進一步證實上述觀點。
牽牛子在炮制后非常利于脂肪類油脂、浸出物的析出[8]。在試驗中可以發(fā)現(xiàn)生品的脂肪類油脂與炮制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生品的浸出物量與炮制后浸出物量比較有所下降,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此外,在藥理檢測中也可以發(fā)現(xiàn),炮制后的藥物毒性明顯低于生品,主要是由于炮制過程中牽牛子中的瀉下成分遭到破壞,因此導致藥力下降。
總的來說,牽牛子炒后毒性較低,浸出物、脂肪類油脂析出量更高,因此更適合入藥。
[1] 田連起,鄭玉麗,白吉星,等.牽牛子(黑丑、白丑)炮制前后咖啡酸的含量比較[J].2010中藥炮制技術、學術交流暨產(chǎn)業(yè)發(fā)展高峰論壇論文集,2010(10):23-24.
[2] 孫娥,徐鳳娟,張振海,等.中藥炮制機制研究進展及研究思路探討[J].中國中藥雜志,2014,39(3):363-364.
[3] 孫立立,戴衍朋,石典花.對中藥炮制研究的一點思考[J].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藥炮制分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12):13-18.
[4] 趙平,許海玉,許浚,等.吳茱英不同炮制品化學成分的變化分析[J].中國中藥雜志,2011,36(5):559-562.
[5] 莊志宏,毛克臣,陳志峰,等.硫磺熏蒸前后當歸中阿魏酸含量的比較研究[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1,18(8):60-61.
[6] 尹氓,毛克臣,陳志峰,等.不同炮制方法對天麻中天麻素含量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0,17(7):49-50.
[7] 吳劍坤,毛克臣,莊志宏,等.不同炮制方法對亳白芍中芍藥苷含量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0,17(1):38-39.
[8] 范鑫歆,畢開順,魯雪峰,等.GC法同時測定牽牛子脂肪油中5種脂肪酸[J].中成藥 2011,33(9):1553-155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9.013
河南 453000 河南省新鄉(xiāng)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藥劑科 (楊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