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書芬
摘 要:課堂提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鞏固課堂所學知識,促進師生關系和諧發(fā)展,形成高效的課堂氛圍。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注重課堂提問,積極尋找適合小學生的提問內容,設計形式豐富的提問方式,從而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小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5-007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5.048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不僅考驗著數學教師的教學水平,還是教師教學觀念的體現。好的課堂提問內容和形式能夠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欲望,調動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小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而且,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數學教學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情,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等獲得數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終身學生的意識。下面,筆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以冀教版小學數學為例,探究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效率的策略,以期對廣大同仁有所幫助。
一、注重啟發(fā)式的提問,激發(fā)小學生的探究欲望
小學數學教師所設計的課堂提問必須要具有啟發(fā)性,能夠激發(fā)小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小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數學學習中。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師只注重提問的過程,而沒有真正意識到提問的作用,所以導致小學生對課堂提問并不重視,不能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所以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應該推陳出新。比如講冀教版小學數學分數的相關知識時,為了讓小學生能夠快速建立起分數的概念,我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了問題情境,通過啟發(fā)式的提問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我拿出一個蘋果分給兩個學生吃,然后問:如何能讓這兩個同學吃得一樣多?怎樣分配才合理?這時小學生能夠很快地回答:平均分配。然后,我把蘋果切成大小相等的兩塊,然后分給兩個學生,并提問:你們手中的半塊蘋果是幾份當中的幾份,我們就叫它幾分之幾好嗎?其中,一個學生看著手里的蘋果說:我的蘋果是兩份當中的一份,是不是該叫兩分之一?另一個小學生也搶著回答:我的蘋果也是兩份中的一份,是不是也叫兩分之一?我立即答道:對,是兩分之一,我們就用1/2來表示。通過這種具有啟發(fā)式的提問,能夠有效把握課堂教學節(jié)奏,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二、提問與教材緊密相連,引導小學生自主思考
冀教版小學數學教材注重小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不僅涵蓋基礎知識,還包含有利于小學生成長的延伸知識,是對小學生進行數學教育的重要材料。在日常教學中,數學教師應該深入挖掘數學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設計緊密聯(lián)系數學教材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確保學生在理解教材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有效拓展。數學課堂提問也必須要緊密聯(lián)系數學教材,發(fā)揮教材的作用,幫助小學生梳理數學知識的框架,建立清晰的答題思維,引導小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比如,講冀教版小學數學“千克和克”時,小學生需要熟練掌握用豎式計算除法并會驗算,掌握千克和克之間的換算。我首先利用多媒體給小學生展示定義:要想知道物體的質量,可以用秤來稱一稱,稱一般的物體,通常用千克作單位,千克可以用符號“Kg”表示,即1千克可以寫成1kg?!翱恕笔潜容^小的質量單位,1克很輕,一枚2分硬幣、幾粒黃豆都大約重1克??丝梢杂梅枴癵”表示,即1克可以寫成1g。然后,我在大屏幕上展示一些物品并進行提問:一塊橡皮重10克還是10千克?一袋洗衣粉重450克還是450千克?1頭牛重500克還是500千克?小學生聽到這些問題以后都能夠積極進行思考,從而快速掌握所學知識。
三、明確課堂提問的目標,及時進行指導和評價
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需要明確課堂教學的目標,即確立學生應該學習的方向,減少學生走彎路。當然也需要明確數學課堂提問的目標,能夠根據不同的學情選擇不同的提問內容。數學教師在進行提問以后還要及時對小學生進行指導和評價,以完善小學生的數學思維,促進小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同時,數學教師所設計的課堂提問還要突出教學目標,要有思考性,難易程度適中,因為如果難度過大會讓小學生望而卻步,如果過于簡單小學生則會不重視。比如講冀教版小學數學“角的認識”時,教學目標是讓小學生直觀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掌握畫角的方法,并會比較兩個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培養(yǎng)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間觀念。因此,我讓每個小學生都在本上畫一個點。然后,我提問:在同一個點上能畫幾條射線?小學生經過嘗試得出:無數條。然后,我繼續(xù)提問:在你畫的圖中除了直線,還發(fā)現有什么圖形?學生通過思考不僅順利掌握了角,還找出了不同的邊與角的關系,了解了對頂的兩個角大小相等。這樣一個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能夠使小學生領悟到數學蘊含的奧妙,并讓小學生的數學思維逐漸打開。
四、提問具有層次化和針對性,面向全體小學生
由于每個小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別,所以在數學提問過程中需要設計具有層次化和針對性的問題,幫助優(yōu)等生更上一層樓,幫助差生不斷進步,促進全體小學生共同成長。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把課堂的主人還給小學生,激發(fā)小學生的數學天賦,做到統(tǒng)籌兼顧。同時,教師還要不斷學習和鉆研,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式,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解決問題上,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比如講冀教版小學數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之后,又一個關于數的運算性質新的領域。它既與整數除法的商不變性質有著內在的聯(lián)系,也是后面進一步學習分數的計算、比的基本性質的基礎。所以必須要求全體小學生都能夠深入地掌握這部分知識。因此,我在教學中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選擇了難度不同的提問問題。如對于優(yōu)等生,我讓他們自己去總結分數的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對于差生,我則會提問一些教材上的基礎知識。我還會讓學生進行分組學習,通過學生互幫互助和合作探究等形式,促進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和靈活運用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霞.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策略[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15).
[2] 張巧玲.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策略的研究[J].讀與寫,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