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桂艷
摘要:本文簡述小學英語課堂評價應該建立在多元化和全程評價的正確認識上,并從評價的藝術(shù)性、范圍、尺度、結(jié)果處理等方面給出方法建議以及保證措施。
關(guān)鍵詞:課堂評價;藝術(shù);反饋;評價形式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169-01
小學階段是英語教育的啟蒙階段。該階段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情感的教育、自信心的建立等將對今后的英語學習產(chǎn)生較大影響。如何抓好小學的英語教學是外語教育工作者必須給予重視的。基于我國人口眾多,基礎(chǔ)教育受面大的國情,我國的英語基礎(chǔ)教育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途徑展開。由此,抓好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尤為重要,而保障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運用好課堂教學評價手段。下面就形成性評價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談幾點看法。
1.應用形成性評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受傳統(tǒng)考試評價理念的影響,當前小學英語教學評價一直存在一些問題。要么只采用考試的方式進行評價,導致評價偏離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要么不采用任何評價方式,使學生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教師也得不到相應的激勵,小學英語課程形同虛設(shè)。
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指出,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通過評價,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fā)展;使教師獲取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適當?shù)恼{(diào)整,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在當今這種仍然以考試為主要評價方式的背景下,任何與考試制度相違背的評價方式總是受到來自教師、學生、家長、學校乃至社會的阻力,這也是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多年來評價方式未能有效改變的主要原因。小學作為升學壓力相對小的階段,受考試制度的限制相對較小。同時,小學英語課程在絕大多數(shù)學校都沒有安排學期、學年或畢業(yè)考試,這進一步降低了小學英語受考試制度的限制。
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特別適合運用形成性評價,這既符合英語課程的特點和課程改革的要求,又不會與考試制度形成明顯的沖突。
2.課堂教學評價之方法
2.1掌握課堂教學評價藝術(shù)。根據(jù)兒童的心理特點,小學生學習外語會呈現(xiàn)不穩(wěn)定狀態(tài),產(chǎn)生階段性差異的變化。當他們初始接觸英語時,在心理上會產(chǎn)生較強的新奇感,對英語充滿學習興趣,而且由于他們處在接受語言訓練最佳的年齡階段,故學得也快,有很強的模仿力。但這種本能的求知欲很稚嫩,隨著知識水平與心理要求差距拉大,一旦知識滿足不了心理要求,它們之間產(chǎn)生的矛盾就會引起學習外語的情緒變化。一方面,一些學生探秘心理更強,求知欲更旺盛;另一方面一此學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逐漸淡薄,甚至消失,滋生英語難學、英語無用的錯誤想法。為此,在運用課堂教學評價手段上,教師要根據(jù)學生階段性差異變化,評價方式及評價內(nèi)容要不斷加以調(diào)整,保證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及自信心。教師課堂中的評價,要促使學生有參與的需要,有表現(xiàn)的欲望。不要壓抑他們活潑好動的天性;通過活化教材,刺激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中的各項活動;設(shè)計符合他們的心理活動和知識水平及表現(xiàn)能力的教學活動,形成融洽的師生關(guān)系。同時教師還要關(guān)注兒童的智力差異因素,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不僅要關(guān)注接受能力好、表現(xiàn)欲強、積極參與活動的學生,對于基礎(chǔ)較差的學生,同樣要加以鼓勵,保護他們的興趣和熱情,從而讓所有的孩子都能輕松愉快地學習英語,在活動中掌握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2.2控制課堂教學評價范圍。首先,教師要根據(jù)該堂課的主要教學任務,確定評價的主要范圍。如果是以聽力為主的課,就將評價的著重點放在對學生的聽力評價活動上;如果是以說為主的課,就將評價的著重點放在對學生說的活動上。至于在以某種技能為主的活動中,穿插其他技能的活動,教師就不宜占過多時間面面俱到都加以評價。如聽力活動課出現(xiàn)讀的練習、寫的練習,就無需對讀、寫一一加以評價。不僅課堂時間不允許,而且也會使學生迷惑,不知該堂課應該注意哪方面的技能。
2.3把握課堂教學評價尺度。教師對學生活動的評價,一定要簡練、明確、到位。注重評價實效性,使評價起到畫龍點睛作用。教師一方面要控制評價頻率,避免使用過于煩瑣的評價程序,占用過多的教學時間,延誤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另一方面要防止評價的形式主義的現(xiàn)象產(chǎn)生。
2.4及時進行評價反饋總結(jié)。評價反饋的目的就如《英語課程標準》中所指出的:"使教師獲取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適當?shù)恼{(diào)整,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師教學活動中形成性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饋的信息量大,客觀性強。教師及時將課堂評價信息進行反饋總結(jié),并對其進行理論升華,然后再指導今后的教學,這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有很大的幫助和提高。反饋總結(jié)方式可采用寫課堂教學小結(jié),讓學生填寫調(diào)查表或與學生交談等方式。
3.課堂評價形式就是保證評價內(nèi)容得以實施的方式
形成性評價形式多種多樣,如,課堂學習活動評價、學習效果評價、學習檔案、問卷調(diào)查、訪談、家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與評價、平時測驗等等。我們可將這些形式劃分為教師評價、學生個體評價、小組群體評價三個方面。課堂教學評價可將教師、學生個體和小組群體評價三者結(jié)合起來使用。但評價的具體形式要根據(jù)每堂課的主要教學任務性質(zhì)選用相適應的評價形式,教師無需將所有評價形式都在一堂課中體現(xiàn)。如,以口語訓練為主的課,教師通過組織學生單個說句、二人對話、表演游戲等活動,著重采用個體評價和教師評價方式;以聽力訓練為主的課,可著重采用個體評價與同座互評相結(jié)合的方式;以讀寫為主的訓練課,可著重采用教師、個體和小組相結(jié)合的評價方式;等等。
課堂教學評價因受時空限制,教師一般通過口頭貫穿在教學活動中。但為了能讓教師更系統(tǒng)地全面了解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促進教學更好地進行,培養(yǎng)學生逐漸建立良好的學習策略意識,教師不妨制定幾種課堂活動評價記錄表,發(fā)給學生,定期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在課堂上的活動情況做測評記錄。教師可每月將表格收上來,根據(jù)學生的自評,給予月評價。為了防止學生丟失表格,教師可要求學生將表格貼在課本后頁。表格設(shè)計思路要根據(jù)《英語課程標準》中一級目標的描述制定。表格形式要簡單明了,便于學生使用。通過該表的使用,學生可以對自己的英語學習有所了解,并能對自己不斷進行自我總結(jié),逐步養(yǎng)成反思的習慣,同時,教師通過學生的自評,更全面、更系統(tǒng)地了解學生,并對學生的評價有信息依據(jù),使今后的工作更有目的性,更有成效。
教師評價目的是通過評價,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fā)展;使教師獲取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適當?shù)恼{(diào)整,從而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實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教學實踐與研究》河北省報刊發(fā)行局 2014年第3期/ B(1)
[3]《教學實踐與研究》河北省報刊發(fā)行局 2014年第14期/ 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