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鶴
【摘 要】中國戲曲藝術在世界藝壇上獨樹一幟,歷經(jīng)千年發(fā)展,獨具魅力。北戲的粗獷、南戲的柔曼,都彰顯了民族音樂的多彩多姿。但戲曲教學的實際情況堪憂,本文針對如何在音樂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戲曲教學、消除學生對戲曲的陌生感、提升學習興趣進行分析,與廣大的音樂教師交流經(jīng)驗。
【關鍵詞】戲曲;策略;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J8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5-0207-01
一、小學音樂課堂戲曲教學現(xiàn)狀
當前,在我國小學的音樂課堂上,戲曲藝術已經(jīng)成為了音樂教學的內(nèi)容,音樂教材中也有專門的戲曲學習課程,但學生們卻對戲曲藝術并不是很感興趣,他們覺得戲曲就是“咿咿呀呀”,根本聽不懂在唱什么唱詞、在表達什么情感。尤其是在小學高年級的音樂教學中,戲曲是比較難完成的教學任務。加上有一些音樂教師自身對戲曲的了解有限,教學方法過于枯燥,戲曲音樂課難以開展,戲曲藝術的傳承與發(fā)展出現(xiàn)了巨大的危機。音樂教師有責任和義務擔負起培養(yǎng)學生了解戲曲、欣賞戲曲、熱愛戲曲的重任。
二、音樂課堂戲曲教學有效策略
音樂課是推廣與普及戲曲藝術的重要途徑,如何拉近學生與戲曲藝術的距離,提起學生對戲曲藝術的興趣,讓戲曲學習的方式變得更輕松,讓學生更簡單地掌握戲曲藝術,都是需要我們進行積極探索和思考的問題。
(一)教師自身需要提高戲曲素養(yǎng)
教師要對教材和《音樂課程標準》進行透徹地學習,戲曲教師進行戲曲教學的同時,自身也需要不斷更新戲曲的知識,對戲曲各行當要有充分的了解,能夠?qū)Ω餍挟斶M行正確的范唱、表演,還必須學習和掌握戲曲的發(fā)展情況以及必要的戲曲理論知識。通過不斷積累、總結教學經(jīng)驗,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
(二)把校本課程和音樂教材相結合,注入戲曲教學
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興趣、需要,將戲曲教學教材分為低、中、高三段,分別確立戲曲教學的內(nèi)容體系,如:低段的黃梅戲、中段的越劇和高段的京劇,并包含了戲曲欣賞、戲曲學唱、戲曲表演及戲曲知識,內(nèi)容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通過欣賞、學唱、表演,讓學生初步了解中國戲曲,感受戲曲的韻味美。
(三)運用高效的教學方法
1、“音語合璧”,把聲音變成音樂。如果“故事”被當做一種能夠廣為流傳的訴說方式,那么戲曲也可以依靠這個載體而發(fā)光發(fā)熱,促進戲曲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也便是這種故事性。
教學情景:
(1)開始部分,引起學生的興趣。導入語:“同學們,今天啊,我們一起去聽戲,好不好?看一看戲里的演員們唱的是哪一種戲曲?”(教師播放京劇片段課件)
(2)基本部分,采用多種形式教唱歌曲。首先,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他唱的是我們國家的哪一種戲曲嗎?”“京劇演員唱的時候,他的聲音是怎樣的?今天呀,有兩只小動物也來聽京劇了,他們是誰???我們來聽一聽龜兔賽跑的故事吧?我們還編了一首龜兔賽跑的兒歌呢!”(老師變拍手邊說兒歌內(nèi)容,即歌詞)
其次,播放《龜兔賽跑》的錄音,觀看課件,學生完整地欣賞一遍歌曲。教師通過提問,讓學生了解“京歌”。
活動開始的時候,讓學生們邊聽邊看戲曲,把他們的興趣激發(fā)出來,同時也為下面的教唱做好鋪墊。教唱部分用提問方式及課件教孩子們拉京胡、說念白,同時配合電子琴的伴奏,使學生的情緒一直處于高度興奮的狀態(tài)。這次活動充分地體現(xiàn)了《音樂課程標準》的落實和實施,在活動中充分地捕捉學生們的興趣,關注他們的表現(xiàn),形成師生互動,使每個學生都能從中獲得成功的滿足,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繼續(xù)深入學習戲曲的教學目標。
2、時尚與傳統(tǒng)同步。戲曲是古老的藝術,年代久遠、場景單一、唱詞難懂,而大部分學生喜歡哼唱周杰倫、張杰等明星的流行歌曲,如果讓他們在音樂課上集體扯開嗓門唱“來日方長顯身手,甘灑熱血寫春秋”,這樣反差強烈的場景,很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排斥心理,對戲曲藝術敬而遠之。那何不“邀請”學生們的偶像,親自把他們領入戲曲的殿堂呢?教師選擇播放周杰倫的《霍元甲》MV,請同學們猜猜這段音樂融入了我國的哪種音樂元素,學生們認真聽完后,猜出了是京劇。教師接著趁熱打鐵:“其實很多流行歌曲中都加入了戲曲的藝術元素,比如《青花瓷》……”這時學生們?nèi)滩蛔≌f出了他們知道的一些加入戲曲元素的流行歌曲,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就這樣,戲曲已經(jīng)在不知不覺中打開了學生們的心門。
三、結語
戲曲進課堂的教學實踐不只是簡單地局限在學唱戲曲這個層面上,我們要更關注和挖掘課程的人文性質(zhì),弘揚民族精神,積極地去探索和研究,尋求好的方法和措施,讓戲曲藝術之花開遍校園,使我國優(yōu)秀的戲曲音樂文化發(fā)揚光大。
參考文獻:
[1]李可然.張謇先生的戲劇思想對當今中小學戲劇教學的啟示[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
[2]張錦芳.戲曲進課堂美育新景象[J].音樂時空,2013(12X).
作者簡介:
王 鶴(1987-),男,遼寧葫蘆島人,漢族,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