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葉婷
【摘 要】“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紅樓夢》中寫了一大群青年女性,她們住在大觀園內(nèi),形成了一個相對封閉的女兒國。在曹雪芹筆下的這幾十個青年女性中,人們總是不自覺地將林黛玉和薛寶釵進行比較。二人性格鮮明,一個性格叛逆、才華橫溢,卻又愛使性子、心胸狹窄;一個美麗大方、知書達(dá)理,卻又被認(rèn)為虛偽奸詐,二者的性格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對比,也是“金陵十二釵”中爭議最大的兩個人物。鑒于此,本文對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性格差異進行了探析,以期對后人研究有所借鑒價值。
【關(guān)鍵詞】林黛玉;薛寶釵;性格差異
中圖分類號:I207.411 文獻(xiàn)標(biāo)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5-0260-01
《紅樓夢》是中國四大名著中成就極高的一部作品,作品中吸引人的不僅有奢華的大觀園,更有一群美麗聰慧的女孩,其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有十幾人,曹雪芹以細(xì)膩的筆觸為我們勾勒出不同的人物性格,這些水一般的女孩中,有兩朵特殊的奇葩——林黛玉、薛寶釵。這是兩位在大觀園中個性最為鮮明的少女形象,她們都富有才華、美麗純真,但在個性上卻又迥然不同,那么她們二人的性格又有著怎樣的差異呢?這里主要從才情、感情等方面對二者性格進行對比分析。
一、封建家族的叛逆女性——林黛玉
林黛玉幼年喪母,從小就寄人籬下,盡管在賈府中備受賈母的疼愛,但從小孤獨飄零的生活經(jīng)歷使其養(yǎng)成了叛逆、憂郁和孤傲的性格特征,成為了曹雪芹筆下反抗封建社會的代表性人物。例如在對待寶玉諸多離經(jīng)叛道、違背禮法的行為時,黛玉并沒有嗔怪,反而對其表示同情和支持;當(dāng)時封建禮法要求婦女恪守貞婦道,黛玉對此頗有不滿,反而對當(dāng)時社會查禁的所謂淫穢小說頗為喜歡,對《西廂記》《牡丹亭》等小說愛不釋手,這些細(xì)節(jié)都彰顯了其性格中的反抗精神。黛玉與封建社會最直接的對抗和斗爭,主要體現(xiàn)在其與寶玉的愛情上。黛玉與寶玉是自由戀愛,他們的愛情是穩(wěn)定的、專一的、包容的。而自由戀愛在那個時代被視為不道德的行為,面對以賈母為首的封建大家庭的阻撓和內(nèi)心深處的思想沖擊,黛玉并沒有退卻,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愛情生活。在與寶玉相處的日子里,黛玉從來不要求寶玉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只要心上人能尊重她、理解她就足夠了。有一次,薛寶釵和史湘云規(guī)勸寶玉多治仕途經(jīng)濟的學(xué)問,寶玉聽后大怒道:“林妹妹從來不講這些混賬無理的話,不然我便和她生分了”。可見,寶玉和黛玉有著共同的價值觀、他們在精神上互相理解,他們的愛情得以長久。
黛玉敢愛敢恨,敢說敢怒,敏感多疑,爭風(fēng)吃醋,有時說話不留余地,給人以尖酸刻薄的印象,其中大多是針對賈寶玉和薛寶釵而發(fā)的,這也是其性格率真單純的表現(xiàn)。但同時,當(dāng)寶玉向其示好,講些甜言蜜語時,她又感覺自己被冒犯了,經(jīng)常氣的說不出話來,認(rèn)為寶玉是在欺侮她。就是在這種喜怒無常的矛盾狀態(tài)中,黛玉和寶玉愛的死去活來,當(dāng)最后黛玉感覺到婚姻無望時,她徹底死心了,香消玉殞,用死亡的方式將自己對整個封建社會的反抗推向了高潮。
二、封建家族的淑女形象——薛寶釵
薛寶釵出身書香門第、家境殷實,是當(dāng)時赫赫有名的巨富之家,由于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寶釵自小就留心家計,懂得一些理財治家的道理。在品德上也頗有封建社會的傳統(tǒng)美德,從小熟讀《烈女傳》《女四書》等書籍,受封建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頗深。盡管飽讀詩書、才華橫溢,但寶釵一有機會就宣揚封建社會那套道德,寶釵曾對史湘云和林黛玉說過,咱們女孩子還是不認(rèn)字的好,做做針線活才是婦女的本份。在寶釵眼里,“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一個女子主動表露愛情是最不道德的行為,因此盡管其內(nèi)心深處愛慕著寶玉,但始終不敢主動向?qū)氂癖砺?,甚至刻意與寶玉保持一段距離。當(dāng)她的姨媽詢問其愿不愿意嫁給寶玉時,她正色回答道,女孩子的婚姻大事是父母做主的,我父親已經(jīng)不在了,應(yīng)該由媽媽做主。不然,還可以問我哥哥,怎么能夠來問我呢!
另外,與黛玉敏感多疑、尖酸刻薄的性格不同的是,寶釵性格溫和,待人接物十分周到,左右逢源,賈府上下都喜歡她。例如當(dāng)著賈母的面,她就順著老太太的心意說自己愛吃甜爛的食物,點戲時迎合賈母的心思點熱鬧的戲文,因素深受封建大家長的喜愛。真可謂“人情練達(dá),世事洞明”。顯而易見,支配著薛寶釵一切行為活動的,正是根深蒂固的封建主義思想。
三、結(jié)語
總之,林黛玉與薛寶釵在性格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林黛玉作為一個具有叛逆性格的少女,時時感到封建社會的冷酷和壓力,她不妥協(xié)的性格具有時代的進步性。而薛寶釵同封建勢力則沒有絲毫矛盾,達(dá)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慢慢形成了其悲劇性的人格結(jié)構(gòu)。自從《紅樓夢》問世以來,林黛玉、薛寶釵這兩個人物形象便成為后人研究的重點。事實上,無論世人如何去評價兩位女子,她們都是封建制度下的犧牲品,她們的性格悲劇,本質(zhì)上是當(dāng)時代文化價值取向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