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梭羅閱讀思想;大學生;啟示
摘要:靜、精、思、恒等是梭羅閱讀思想的精髓 其閱讀思想有利于改善當代我國大學生的閱讀現(xiàn)狀 進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觀。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6)05-0082-03
1梭羅閱讀思想簡介
梭羅是19世紀美國文學界一名超驗主義作家 他在《瓦爾登湖》中的第三章專門談到“閱讀” 筆者對其閱讀思想精髓進行了挖掘 概括起來就是:靜、精、思、恒。
1.1靜
梭羅喜好讀書 嗜書如命 他還非常注重讀書的環(huán)境 追求“靜”。梭羅受他的老師愛默生的超驗主義思想影響 并將其付諸行動 追求簡樸的生活。他在瓦爾登湖邊建造簡陋的木屋 自己勞動 自食其力 勞動之外 就是讀書和寫作。他這樣描寫他的住處:“我發(fā)現(xiàn)我的房屋位置正是這樣一個遁隱之處 它是終古常新的沒有受到污染的宇宙一部分?!庇撵o的自然環(huán)境為梭羅提供了很好的閱讀場所 更值得一提的是 他生活簡樸 沒有過多的物質欲望 木屋就是他的書房 書籍就是他的伙伴。梭羅認為這是最適宜讀書的環(huán)境 人只有在心無旁騖的情形下 才能安心讀書 才能完全融入書的意境 與書的作者進行交流 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 沒有靜的環(huán)境是很難做到的。
1.2精
梭羅在讀書的質量上追求“精”。所謂“精” 就是指“經(jīng)典” 是“最崇高的人類思想的記錄”。那些名著、經(jīng)典、好書值得花費年少的歲月去讀 因為這些書具有永久的暗示性和永恒的激發(fā)力?!白x得好書 就是說 在真實的精神中讀真實的書 是一種崇高的訓練?!彼罅_對閱讀時下流行的、市場上銷路很廣的作品是持批評態(tài)度的 并稱這些作品為“姜汁面包” 看著挺吸引人 實際上只為獵奇 讀這類作品 只能使讀者目力衰退、缺乏生機、普遍頹廢 不能給讀者帶來好的影響。
梭羅學識淵博 他推崇的有埃斯庫羅斯的劇本、柏拉圖的《對話錄》、梵蒂岡教廷里的吠陀經(jīng)典、波斯古經(jīng)和《圣經(jīng)》、荷馬史詩、但丁和莎士比亞的作品等。他認為這些經(jīng)典名著是“流通全世界的書”“美麗得如同黎明一樣” 如果人們沒有學會閱讀古典作品原文 那其對于人類史只能有一點很不完備的認識。梭羅還認為有理想的學生會時常去研究古典作品 在古典作品里能找到一些對近代求問的回答。讀經(jīng)典原著可以發(fā)現(xiàn) 我們想說而說不出來的話 也許在書中被別人說出來了;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疑難、困惑等問題 也許這些聰明人已經(jīng)做出了回答。他還相信讀希臘原著的學生 不會有“放蕩不羈或奢侈豪華的危險” 原因是學生讀了經(jīng)典原著之后就會在相當程度之內仿效他們的英雄。梭羅的這些思想說出了讀書與做人的道理 讀書就是讀如何做人。
1.3思
梭羅的閱讀思想比較強調“思”。閱讀是“馳騁在精神世界的領域內”的“一種崇高的智力活動”。閱讀既然是一種崇高的智力活動 就一定離不開思考 不思考就不能領會作者的意圖 很難進入原著作者的心靈。所以閱讀一本好書需要盡我們所有的智力、勇武與氣量來尋思書中的原意 這樣才不至于讓原著作者寂寞 也不至于讓自己毫無所得。此外 讀書過程中認真思考 也是一種嚴謹?shù)膽B(tài)度 讀者應該對經(jīng)典作品的作者充滿敬畏 他們寫書的時候是謹慎、含蓄的 作為讀者也應該謹慎、含蓄地閱讀 如果拿經(jīng)典書籍當消遣讀物來讀 對書中的思想和道理不加思考的話 那就是對作者和書的褻瀆。閱讀的心境也直接影響思考 要不被外物所擾 才能漸入讀書佳境。所以梭羅說:“我的木屋 比起一個大學來 不僅更宜于思想 還更宜于嚴肅地閱讀?!?/p>
1.4恒
梭羅把堅持讀書比喻成運動員接受訓練:“這需要一種訓練 像競技家必須經(jīng)受的一樣 要不變初衷 終身努力?!遍喿x能給我們帶來樂趣 但同時也需要吃苦 沒有刻苦鉆研、持之以恒的精神 算不上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真正喜歡讀書的人 應該是把閱讀作為一種樂趣 作為生活的一部分 習慣讀書 永不懈怠。
2當代大學生閱讀現(xiàn)狀
網(wǎng)絡信息化時代 大學生的閱讀情況有了很大改變 隨著各類電子產(chǎn)品的普及 紙質圖書閱讀頗受冷落 圖書館圖書借閱量呈下滑趨勢。大學生是高校的主要閱讀群體 那么大學生的課余閱讀情況究竟怎樣呢?
有不少關注大學生閱讀的學者都做過調查 并分析了原因 提出了促進大學生閱讀的建議。從這些學者研究的情況可以看出 大學生在閱讀的內容、特點、方式等方面有以下特點:①閱讀種類。文學類圖書比較受大學生歡迎 閱讀其他種類圖書的人較少 閱讀古典名著和獲獎圖書的人也較少。②閱讀特點。功利性強 休閑娛樂特點突出 閱讀方式多樣。③閱讀內容。50%以上的大學生閱讀是應付考試和滿足興趣愛好 30%的大學生閱讀是為了娛樂、消遣 為了豐富知識的不到20%。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 “微閱讀”又成為時下最受歡迎的閱讀模式 公交車、地鐵等公共場所隨時都能發(fā)現(xiàn)“低頭族”在“微閱讀”?!拔㈤喿x”主要傳遞的是資訊信息 契合了現(xiàn)代社會快節(jié)奏的生活需要 其特點是不需要過多的感情投入 不要求前后連貫 有極強的消遣性 但卻無形中消解了深入閱讀的沉潛心態(tài)。由于其閱讀時間是碎片化的 閱讀過程也基本不需要思考 致使他們閱讀過后很快遺忘 這對大學生提高智識非常不利。
張慶玉:梭羅閱讀思想對我國當代大學生的啟示3啟示
3.1讀書不在躁 貴在靜
現(xiàn)在社會是一個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物質極其豐富的社會 海量信息充斥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人們對這些信息應接不暇。然而 信息社會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 也讓世界充滿誘惑 讓人們被信息裹挾 茫然不知所措 往往覺得靈魂缺失 沒有安全感和歸宿感。大學生也不例外 在就業(yè)壓力的倒逼之下 只能疲于應付各種考試、招聘會 很難靜下心來完整地讀幾本書??墒情喿x又確實關乎一個人的成長、修為 所以大學生需要保持一種沉靜的心態(tài) 有“大隱隱于市”的魄力 有“心遠地自偏”的操守 擺脫世間的喧嘩與浮躁 抽出一些時間來閱讀 使自己在眼花繚亂的世界里沉靜下來 減輕生活壓力、就業(yè)壓力給自己帶來的恐懼和焦慮 從書中尋求方向感和價值定位 以此來面對社會的種種挑戰(zhàn)。
3.1.1改變功利性觀念。中國人看待讀書往往帶有功利性 自古以來就是“學而優(yōu)則仕” 把讀書看作是踏入仕途的敲門磚 這種看法其實是片面的。帶著功利性的目的去讀書 人就會顯得很被動 心里會考慮很多得失 這樣讀書會成為負擔 從而心情壓抑、沉悶 根本體會不到讀書的快樂。實際上 應該把讀書看作是一種生活方式 是人的另一種活法。真正喜歡讀書的人 往往并不為什么而讀書 讀書只是日常生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 體會讀書的快樂才是真正的讀書境界。
3.1.2尋找心中的“小木屋”。在當今市場經(jīng)濟時代 資本的觸角不僅觸及城市 而且觸及鄉(xiāng)村 甚至觸及各種偏僻的角落。現(xiàn)實中 大學生很難像梭羅一樣 尋找到一個安靜的“小木屋”。但這并不等于說找不到一個安靜的處所用以讀書 實際上 大學校園就有一所理想的“小木屋”——圖書館。大學圖書館硬件設施齊全 館藏資源豐富 環(huán)境幽靜 寬敞明亮 不管是紙質圖書還是電子圖書 都十分方便讀者借閱。因此 大學生應充分利用圖書館的環(huán)境 趁著青春年少 在閱讀中開闊眼界、拓展視野 度過自己充實美好的大學時光。
3.2讀書不在多 貴在精
人類發(fā)展到今天 留下許多精神財富 它們通過文字記載得以流傳至今。圖書館里汗牛充棟的書籍 大學生即使皓首苦讀也難以讀完。因此 讀書不在多而在于精 大學生必須對讀什么樣的書進行選擇 這關系到大學生價值理想的構建 不可小覷。
3.2.1認知經(jīng)典。經(jīng)典名著是經(jīng)過歷史檢驗、被無數(shù)人認同的好書 包括歷史經(jīng)典、文學經(jīng)典、哲學經(jīng)典、倫理經(jīng)典等。通常情況下 一說經(jīng)典就被認為是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 其實 許多人文社科類著作 包括一部分自然科學類著作也都是經(jīng)典 都應該成為大學生閱讀的重點。因為不論是西方的 還是本民族的經(jīng)典 都是人類優(yōu)秀文化得以傳承的見證 在某種意義上反映了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狀態(tài) 是人類文化的精華 可以幫助我們積累知識、增長智慧、鍛煉品質 從而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
3.2.2選擇經(jīng)典。大學時光緊張而繁忙 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去品讀對自己人生有導引作用的經(jīng)典圖書 關鍵在于挑選圖書 但大學生往往不知如何在浩如煙海的圖書里挑選適合自己讀的書。有學者調查發(fā)現(xiàn) 現(xiàn)在大學生的閱讀結構主要由專業(yè)書、暢銷書、經(jīng)典作品組成。在這幾類書中 經(jīng)典作品占很小比重 有的學生也能認識到經(jīng)典名著的重要性 但又困惑于不知道讀什么書。大學圖書館可以幫助學生解決這個問題 每逢開學就向學生推薦經(jīng)典書籍書單 最好分年級進行推薦 并且標明這些圖書的館藏庫室 對于一些年代久遠的作品 圖書館應采購導讀資料 解決學生的閱讀障礙。
3.3讀書不在隨 貴在思
3.3.1思考是閱讀的深化。閱讀經(jīng)典很重要 隨意閱讀是淺閱讀 不能算是深閱讀。目前大學生所處的環(huán)境 實在難以讓人好好思考。隨著網(wǎng)絡、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 網(wǎng)上在線閱讀方便快捷 大多數(shù)學生適應了這種快速的閱讀方式。但通過這種閱讀方式 看過的東西不能夠經(jīng)過心靈 只能引起某些表層碰撞 激起某種情感 然后很快就煙消云散。這種快速閱讀的方式 不能用于閱讀經(jīng)典 閱讀經(jīng)典需要放慢速度 沉浸其中 凝神靜思 然后去獲得原本不屬于我們的寶貴經(jīng)驗。
3.3.2思考是把書讀活的關鍵。我國孔子曾經(jīng)闡述過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系——“學而不思則罔” 如果只是一味地讀書而不去思考 就會陷入迷茫。我們讀書的目的 是增長智慧、學會做人 只有通過思考才能將書中的知識變?yōu)樽约旱臇|西;只有通過思考才能反觀自己 從而在書中發(fā)現(xiàn)自己或檢點自己。因此 閱讀的過程 實際上是一個不斷思考認知的過程 如果只是機械地閱讀 簡單地瀏覽 不加思考 被動接受書中的觀點 那就成了死讀書、 讀死書了。
3.4讀書不在懈 貴在恒
3.4.1制定閱讀計劃。大學四年 大學生學習任務繁重 又要為就業(yè)而應付各種考試 所剩時間確實不多 并且課余時間大部分都用于上網(wǎng) 利用課余進行閱讀的時間少之又少。不過 只要有合理的計劃 時間還是能擠出來的 大學生可以給自己制訂讀書計劃 一學期或一學年讀多少本書 按計劃完成 這樣四年堅持下來應該有不少收獲。相信不久的將來 他們會因為大學四年的閱讀給自己帶來不一樣的人生 就像梭羅說的那樣 “我們也許不能夠在一個預定的時日里到達目的港 但我們總可以走在一條真正的航線上?!?/p>
3.4.2相信恒能成功。閱讀對人的影響不會立竿見影 長期堅持閱讀的人 會視閱讀為一種生活方式 所以不能急于求成。此外 讀書是一種智力活動 要開動腦筋 勤于思考 才能不斷進步 這個過程也是循序漸進的。一定要常讀書、讀好書 相信讀書是人修身養(yǎng)性的最佳選擇。如果一曝十寒 高興時讀一通 不高興時置之不理 遇到難理解的句子 就產(chǎn)生懈怠情緒 就會半途而廢 只有持之以恒 才會終有所成。
參考文獻:
[1]亨利·戴維·梭羅著 徐遲譯.瓦爾登湖[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1:56-83.
[2]胡鳳娥.大學生閱讀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J].江西圖書館學刊 2011(6):107-109.
[3]陸波.大學生閱讀現(xiàn)狀與圖書館干預[J].圖書館雜志 2012(3):58-60.
[4]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 1980:18.
(編校:崔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