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美
摘 要: 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有禮貌的好習慣非常重要,作為幼兒園孩子的啟蒙老師,如何將文明習慣的行為滲透在一日生活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文明習慣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 幼兒教育 文明習慣 榜樣 教學活動 家園合作
有句諺語:“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边@一富含哲理的諺語,向我們揭示了好習慣給孩子一生的財富。所有良好的習慣都不是生來就有的,幼兒時期是養(yǎng)成習慣的最佳時期,作為教師,更應該不放棄對孩子每一個最好習慣的培養(yǎng)。
一、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榜樣。
在幼兒園里,與幼兒接觸最多最頻繁的就是教師。在家里,幼兒是父母的影子;在幼兒園內,幼兒就是教師的影子。教師是幼兒崇拜的對象,因而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讓幼兒爭先模仿。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強調以身作則的必要性,他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币虼?,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必須時刻注重自己的言行。如早上幼兒來園時,我都主動熱情地跟幼兒打招呼并蹲下來和他們擁抱,讓他們感覺到老師對他們的喜愛和尊重。平時我還注意主動向同事、家長問早,接待家長和來賓禮貌熱情,說話態(tài)度謙遜,對于幼兒的打招呼都及時做出回禮;請幼兒幫忙時要說請、謝謝等;當我做錯了,也敢于向幼兒道歉,表明我們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雖然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細節(jié),但是體現(xiàn)出教師對幼兒的尊重,令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禮儀教育。因此,教師不僅要營造良好的禮儀教育氛圍,還要處處為幼兒做出榜樣。
二、以教學活動、游戲活動為載體,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
故事、兒歌是幼兒喜愛的文學形式,并且為他們理解和接受。平時講故事時,我有意識地挑選那些教育幼兒有禮貌的故事,并有表情地講給他們聽。如給孩子講了“四個好朋友”的故事后,問小朋友:“小花貓、小黃狗、小公雞、小白兔好不好?”他們都說好。我又問:“為什么說它們好呢?”引導幼兒說出它們都有禮貌,我讓幼兒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學會對話。表演完后,我提議給四個好朋友貼上大蘋果,因為它們都是有禮貌的好朋友。小朋友們一致同意,并高興地拍起小手。我趁機說:“你們要向四個好朋友學習做有禮貌的孩子,老師也給你們貼大蘋果。”在講故事的同時,我教孩子朗誦兒歌,如“有禮貌的好寶寶”、“老師早”等。有些孩子朗誦兒歌后對我說:“老師,我也要做個有禮貌的好寶寶?!蓖ㄟ^聽故事,朗誦兒歌,激發(fā)孩子們有禮貌的思想意識。
幼兒喜歡玩角色游戲,為此,我將孩子們的禮貌教育寓于游戲之中,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開展角色游戲。比如在娃娃家、超市、餐廳的角色游戲中,讓孩子接待、讓座、倒茶,啟發(fā)幼兒排隊買東西,遵守公共秩序,并會使用禮貌語言“請”、“謝謝”、“歡迎光臨”等與“服務員”、“售貨員”交往。“爸爸”“媽媽”要關心“孩子”,“孩子”要尊重、體貼“爸爸、媽媽”等。孩子們還不斷地交換角色重復進行游戲,禮貌行為得到了良好的練習。為了使禮貌用語產生行為效應,讓幼兒真正養(yǎng)成習慣,我指導幼兒將游戲中對角色的禮貌要求遷移到晨間入園、課間交往、家庭生活、社會活動之中,鼓勵他們時時刻刻這樣做,漸漸地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三、潛移默化,創(chuàng)造環(huán)境熏陶。
由本班品學兼優(yōu)的孩子擔任文明小衛(wèi)士,每天身披紅綢帶,向來園的每一個孩子和家長問好;教師以熱情的微笑、真誠的問候,迎接孩子的到來。一聲聲親切的問候,一個個愛護的動作,感染著家長,影響著幼兒。將良好行為習慣的要求與幼兒喜愛的卡通形象結合起來,張貼在走廊、樓道和各種設施旁邊,讓孩子們在賞心悅目的氛圍中養(yǎng)成文明行為和良好習慣。設計各具特色的班級評比欄,及時展示孩子文明行為和良好習慣方面的表現(xiàn),如看誰跑得快、我家最漂亮、四色花等,在區(qū)域活動時,要求孩子遵守每一區(qū)域的人數規(guī)定和操作要求,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操作習慣。
四、將教育滲入家園合作中。
幼兒園的教育是離不開家庭的配合和補充的,陳鶴琴先生說:“孩子可以說是父母的鏡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應該給幼兒以表率作用,幼兒在幼兒園禮儀表現(xiàn)再好,在家父母沒有較好的文明禮儀,也會給幼兒的禮儀習慣造成一定的影響,讓幼兒形成兩面性行為,所以家園禮儀教育的同步一致性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提高幼兒文明習慣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幼兒園應適時開展多種形式的家教指導活動,提高家長的自身禮儀素養(yǎng)和家教能力。
在班級里召開家長會時,向家長宣傳文明禮儀,從禮儀的環(huán)境創(chuàng)造、衛(wèi)生習慣的重要性、如何培養(yǎng)好習慣等方面讓家長有針對性地了解,在了解的同時讓家長努力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運用典型事例,向家長宣傳,讓家長反思,形成正確的禮儀教育觀。平時我們還利用家園聯(lián)系欄、校訊通、微信群、微家園等讓家長及時了解幼兒園、班級中所進行的活動,以及自己孩子的文明行為情況等。最后,我們給家長一些具體的要求,向家長說明要將教師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平時幼兒在幼兒園是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樣如此要求幼兒。這樣,有利于強化幼兒良好的文明習慣,并讓家長平時在家時也嚴格要求自己,時刻做好表率,注重自身言行。家里有老人的,應每天主動請安問好,幼兒自然也會尊敬老人,對老人有禮貌;碰到他人(老師、朋友、親人等)時要主動有禮貌并熱情地打招呼,這些行為都會對幼兒的教育發(fā)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只有配合幼兒園,努力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溫馨、友愛、文明和諧的家庭氣氛,才有利于幼兒健康成長,讓幼兒的文明習慣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兒的文明禮儀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從一點一滴、一招一式做起,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們一定會在成功的喜悅中享受甘甜。
參考文獻:
[1]俞淼.淺談一日生活中對幼兒禮儀行為的培養(yǎng)[J].華章,2008,(10).
[2]孫云曉,張梅玲,主編.兒童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北京出版社.
[3]孫云曉,鄒泓,主編.良好習慣締造健康人格.北京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