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百荷
摘 要: 閱讀能力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時是學生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教師可通過多種方法,讓學生愛上課外閱讀:讓學生明確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引起閱讀欲望;通過推薦好書,讓學生有書可讀;不斷激發(fā)興趣,讓學生愛上讀書;教給學生正確的讀書方法,讓學生會讀書;榜樣示范,教師與學生共讀書;把書籍作為獎品。
關鍵詞: 小學教育 課外閱讀 閱讀能力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薄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薄墩Z文課程標準》也要求:“1至2年級學生課外閱讀量不少于5萬字,3至4年級學生課外閱讀量不少于40萬字,5至6年級學生課外閱讀量不少于100萬字?!笨梢?,閱讀能力,對一個學生來說,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時是學生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作為語文老師,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把指導學生課外閱讀作為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愛上閱讀呢?
一、明確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引起閱讀欲望
首先,我會利用一切機會告訴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性,端正學生的課外閱讀態(tài)度,讓他們明白,課外閱讀并不是可有可無的,它是閱讀教學的延伸和補充,課外閱讀不僅可以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而且可以進一步鞏固學生在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對于提高學生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所有學科的學習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最重要的是可以開發(fā)智力。其次,我會告訴他們《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小學生課外閱讀量的要求,也讓他們明白自己的差距,發(fā)奮讀書。最后,我會發(fā)動學生搜集有關讀書的名人名言,感悟閱讀的重要性,同時,經常向學生介紹歷史人物、科學家及身邊人的成才之道,用事實說明閱讀的重要性,從而引發(fā)他們的閱讀欲望。
二、推薦好書,讓學生有書可讀
我校學生均來自農村,家庭條件差,買書少,書源嚴重缺乏。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我鼓勵家庭經濟條件好學生為班級圖書角捐贈圖書,把好的圖書和大家分享。平時,我還和學生一起淘汰一些落伍的、難懂的書籍,我希望書柜里的書每本都是精品。學生每學一篇課文,我都會向學生介紹或推薦與這篇課文內容相關的課外書籍,讓學生有書可讀。
三、激發(fā)興趣,讓學生愛上讀書
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課外閱讀的巨大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我充分利用教材中好讀書的例子把讀書的益處展示在學生面前,學生明白了古往今來,凡是對人類有作為的,無不是博覽群書、勤奮學習的結果,大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動機,使他們在頭腦中將閱讀與樂趣相聯(lián)系,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2016年開學初,我?guī)ьI全班學生到學校的圖書室借書,學生興趣濃厚,滿載而歸,讀書積極性很高。本學期,我精選了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作品《愛的教育》,在六年級開展了全班同學共讀一本書活動,以“精彩三分鐘”的形式在每天的語文課前展示學習成果,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生有時候真的很奇怪,讓他們讀書,他們不喜歡,可一聽老師要講故事,都會挺直身子,豎起耳朵,兩眼閃爍著興奮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聽得津津有味。所以,我經常利用早讀或輔導時間給學生讀一些優(yōu)秀文章,從而引導學生看書,推薦書目,達到激發(fā)興趣、擴大閱讀量的目的。這些故事有我平時看到過的,也有學生推薦給我的。可以說,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劑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催化劑。實踐證明,只有培養(yǎng)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學生才會變“要我讀”為“我要讀”。
四、教給方法,讓學生會讀書
讀書方法有三種:精讀、略讀、瀏覽。小學生背誦的80首古詩詞、名人名言之類可用精讀,童話故事一類可用略讀,可瀏覽一些報紙、搜集信息資料。在閱讀過程中,要讓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在平時閱讀訓練中可以讓學生把一篇剛拿到手的文章讀三遍:仔細讀一遍全文,圈一圈生字,標出自然段。第二遍可以快速瀏覽全文,思考文章主要講了什么。到了第三遍可以讓學生先把要完成的題目讀一讀,帶著問題讀。這樣能進行有目的的閱讀。
五、榜樣示范,與學生共讀書
為了讓學生愛上讀書,我課余時間也要閱讀,提高自己的素質;早讀或自習時,我經常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誦讀古詩,每天抄寫一首學生沒有學過的古詩或名言警句。早讀課上學生讀我也讀,我讀給學生聽,學生讀給我聽,這對學生是一種無聲的教育。在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中,老師所流露出的熱情、趣味和歡樂之情,對學生有強烈的感染力,學生在濃濃的讀書氛圍中,體會到老師對閱讀的重視,從而自覺參與閱讀活動。
六、把書籍作為獎品
這個想法源于一次偶然的行為。一天,我把自己的幾本作文書獎給了當天課堂表現(xiàn)比較好的幾位學生,那幾位學生顯得特別興奮,一下課就看了起來,而其他學生則露出非常羨慕的神情。我從中獲得啟發(fā),就從圖書室里借了一些書,作為獎品獎給學生,但讀完后必須歸還。于是,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自己的書往往一個星期都看不完,而老師獎勵的書不到兩天就看完了,真是自己買的不如借別人的,借別人的不如老師獎勵的。就這樣,這些化身“獎品”的書籍很輕松地就打開了學生的閱讀之門。另外,我把書籍說成是對學生的最高獎勵,只有按時完成作業(yè),課堂積極發(fā)言或取得明顯進步的學生才能獲得。這樣,既端正了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又激發(fā)了學生閱讀興趣,可謂一舉兩得。
總之,讓學生愛上閱讀并非是一件易事,它不可能立竿見影。課外閱讀初期,老師要加強指導,到了后期就可以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教師要循循善誘,堅持不懈地激發(fā)學生讀書興趣,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讓讀書逐漸成為自覺行為,從而讓學生愛上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