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紹武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和考試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以教師啟發(fā)誘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核心的探究式教學成了最佳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設計學習任務,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展示學習成果,體驗探究學習的喜悅”的教學實踐,實現(xiàn)了“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一目標。
關鍵詞:農(nóng)村中學;英語教學;探究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9-009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056
探究式教學指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學生原有知識、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那么,如何才能將探究式教學運用到英語教學中去呢?
一、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痹诮淌谛轮R時,教師要創(chuàng)設認知需要情境,把學生的思維帶入新的學習背景中,讓他們感覺學習是解決新問題的需要,并產(chǎn)生一種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的心理取向。例如,在教授第九冊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時,我先用多媒體展示幾張自然災害的圖片并附上一些有關污染的單詞,然后要求學生將這些詞匯分別歸入noise pollution, air pollution, water pollutions三類污染中。接下來我讓學生進行分小組討論,在交流的過程中,有的學生會想到日常生活中其他污染形式,但不知英語怎么說,我趁機用多媒體給他們展更多的圖片及相應的詞匯。這種導課,引起學生對污染和災害相關的知識的了解,而且他們初步掌握了相關的語言知識。
教師通過不斷創(chuàng)設新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逐層深入地思考探究,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提高了他們的探究欲望。
二、設計學習任務,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
好的學習任務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先決條件,學生只有主動參與教學,才能改變課堂教學機械、沉悶的現(xiàn)狀。在學生探究學習過程中,教師要設計多形式的學習任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并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輔導和幫助。例如,在教授英語對話文章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角色扮演或進行分角色朗讀,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合作學習的能力。
在教授九年級Its important to have good habits這一單元時,我為學生設計了以下學習任務:
1. What kind of good and bad habits do you have in your daily life?
2. What are the disadvantages of bad habits? (for example, staying up late )
3. How to change a bad habit into a good one? (for example, staying up late)
這個學習任務既能讓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自己生活習慣的好壞,培養(yǎng)他們思考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又能讓學生通過小組活動,學會合作交流,提高他們的探究意識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展示學習成果,體驗探究學習的喜悅
學生探究學習的成果只有通過課堂上的展示,才能轉化為后期更加主動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通過對話、即興演講、書面表達、記者發(fā)布會等形式展示所學知識(presentation),反饋學習效果。通過評選“最佳小組”“最佳創(chuàng)意”“最佳作品”和“英語小明星”等進行物質或精神獎勵,激勵學生更加努力地學習。教師及時給予學生有效評價,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鼓勵,體驗到自己主動參與學習的成功感,可以使他們更加堅定學習的信心。為此,我在教授第九冊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這一單元時,給學生布置了以下任務:
1.把學生分成七個小組,(每個小組合理分配不同層次的學生)。
2.小組討論:你認為如何才能讓家鄉(xiāng)的河流重現(xiàn)昔日美景?
經(jīng)過小組討論后,各組輪流選派選手展示學習成果,最后根據(jù)得分選出“最佳小組”。以下是其中一個小組展示的部分精彩對話:
A: Have you been to Xiaogu river catching fish these years?
B: No, its terrible. There are not any fish or trees at all.
C: Why?
B: Because the river is polluted very seriously, the water is dirty.
D: Do you know the reason why it is polluted so seriously?
E: Im not sure, but my parents tell me that there are many factories along the river, and they pour their waste water and rubbish straight into the river which made the river water polluted.
F: Oh, I see. What can we do to save our river?
…
這一教學活動,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和集體榮譽感,同時學生為了完成任務,拍攝和收集了大量關于家鄉(xiāng)河流被污染破壞的圖片,并通過交流有效地實現(xiàn)了資源和知識的共享,從而提高了他們環(huán)境保護意識,以及思考問題的能力。
四、結語
教師要成為學生構建知識的指導者和幫助者,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參與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學習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實踐證明,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采用探究教學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有效性,能為他們終身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陳琳,王薔,程曉堂.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解讀[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 李鉞,劉先捍.新課程教學問題解決實踐研究(初中英語)[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5.
[責任編輯 趙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