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志偉
【摘要】 由于課堂時間的局限性,課堂上教師不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和討論. 學生沒有足夠的思考時間,在課堂活動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課堂活動就會匆匆?guī)н^. 對于學困生更是如此,課堂上,他們只不過是充當“收音機”的角色而已. 因此讓學生課前自學,布置有效的課前練習,會讓學生探索的時間更充分,使課堂更精彩.
【關鍵詞】 有效;趣味性;過程性;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項目基金】 2015年江西省省級課題《小學高年級數(shù)學練習設計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和實踐》(編號PXSX2015-022);2014年江西省課題《小學數(shù)學練習課高效教學方式的研究》(編號:JB2014-213).
《課標》指出:“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體,在積極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得到發(fā)展,學生獲得知識必須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 ”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課堂練習與課后練習成為學生主要的練習類型. 由于課堂時間的局限性,課堂上教師不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和討論. 學生沒有足夠的思考時間,在課堂活動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課堂活動就會匆匆?guī)н^. 對于學困生更是如此,課堂上,他們只不過是充當“收音機”的角色而已. 因此讓學生課前自學,布置有效的課前練習,會讓學生探索的時間更充分,使課堂更精彩. 那么,如何設置有效的課堂練習呢?下面我就談談工作中的一些心得.
一、課前練習要貼近學生生活,要注重多樣性和趣味性
現(xiàn)在的學生要完成不少的練習,有數(shù)學的練習、有語文的練習、有英語的練習,有老師布置的練習,有家長布置的練習. 各種各樣的練習剝奪了孩子們不少玩耍的時間. 因此讓練習有效、有趣顯得格外重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能從學生身邊熟悉的、有趣的事物中精選素材,不但能使練習更有效,而且能激發(fā)他們的探索欲望,使他們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自己身邊,數(shù)學很容易,也很有用.
如在教學“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之前,我設計這樣的課前練習:讓學生用吸管和鐵絲制作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課前通過動手操作,體驗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特性. 全班學生躍躍欲試,很樂于完成這項練習. 這樣有趣的課前練習,促使課堂頻頻碰撞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加大了學生探索的深度.
又如在教學“公頃的認識”之前,布置課前練習:小組測量學校操場和足球場的面積,找找學校哪塊地的面積是1公頃. 這樣的練習接近學生的生活,學生覺得親切有趣,易于接受.
二、課前練習的設計要體現(xiàn)過程性
由于課前練習是為新授課做準備的,需要學生先自學教材再完成. 這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正好可以體現(xiàn)在課前練習中. 這就要求練習的設置必須讓學生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也就是說在設計課前練習時要注重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體現(xiàn)問題情境—建立模型—求解驗證的過程. 設計問題情境是創(chuàng)設接近學生生活的問題,以舊知引入,找到舊知與新知之間的融合點設置練習,再一步步建立數(shù)學模型,最后求解驗證.
例如,設計“乘法分配律”的課前練習:我們班有男生25人,女生21人. 每人發(fā)4本練習本,老師需要準備多少本練習本?練習中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解答,第一種方法:先算總人數(shù),再算作業(yè)本的總數(shù). 第二種方法:分別算出男女生作業(yè)本數(shù),再算全班作業(yè)本總數(shù). 練習中必須設計提示讓學生找到兩種方法,最后通過比較找到兩種方法之間的聯(lián)系,建立數(shù)學模型,再次通過練習進行驗證. 這種引導學生思考的練習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課前練習的設計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課標》總目標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shù)學學習,應增強學生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練習中學生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以便課堂上進行討論和研究,使學生在提問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思考習慣.
例如,在學生學習“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時,學生通過課前練習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問題:為什么要學習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在減法、乘法、除法里有沒有交換律和結合律?這些問題的提出讓整節(jié)課的學習變得有深度有意義. 在學生提問的過程中也逐漸形成了良好的思考習慣.
有效的課前練習不但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更好地在課堂上發(fā)揮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