禚明亮
摘 要:“皮爾原則”為現(xiàn)代警民關系的構建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捌栐瓌t”為我國和諧警民關系的構建提供了基本準則上的框定、價值目標上的指引和方法論上的指導。
關鍵詞:皮爾原則;和諧;警民關系
1 羅伯特·皮爾與“皮爾原則”
在世界警務理論發(fā)展歷史過程中,羅伯特·皮爾爵士絕對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不僅在1829年的英國建立了“大倫敦警察廳”,開啟了近代警察制度的歷史,改變了世界警察發(fā)展史,而且在同一年頒布了世界警察歷史第一個警察專項法令,名曰《警察訓令》,是世界歷史上第一部關于警察行為準則的經典法律文件,對警察行為中的克制、禮貌、公正、群眾滿意度和最小武力原則進行了逐一界定。這一訓令總共包含了12條原則,實際上成為近代以來職業(yè)行為準則和規(guī)范的重要參考,深刻影響了歐洲,乃至世界各國警務的發(fā)展。在此基礎上,羅伯特·皮爾又提出了“九條警務原則”,即我們通常所簡稱的“皮爾原則”。
其主要內容是:
1.1 警察的基本使命是預防犯罪和無序,而不是用軍事力量和嚴厲的法律懲罰來鎮(zhèn)壓犯罪和騷亂。
1.2 警察履行其職責的能力,有賴于公眾對警察的存在、行為以及獲得并保持公眾尊重能力的認可。
1.3 警察必須獲得公眾心甘情愿的合作,他們必須自愿地遵守法律,才能得到和保持公眾的尊重。
1.4 警察得到公眾配合的程度高低,與為實現(xiàn)警察目標所需要使用的武力與強制的多少成反比。
1.5 警察不靠迎合公眾的意見,而是靠展示他們對法律絕對公正的忠誠來尋求和保持公眾的喜愛,他們靠樂于不分種族與社會地位地為所有的社會成員提供個人服務與友誼,靠禮貌和友誼的良好脾氣,靠樂于犧牲個人以捍衛(wèi)和保護生命來獲得公眾的喜歡。
1.6 警察只有在說服、建議和警告都不足以實現(xiàn)警察的目標的情況下才能使用需要程度的武力以確保法律得到遵守和秩序得到恢復。并且,警察應該在任何情況下都僅僅使用最低限度的武力以實現(xiàn)警察目的。
1.7 任何時候警察都應該和公眾保持這樣一種關系,以實現(xiàn)警察是公眾和公眾是警察的歷史傳統(tǒng)。警察僅僅是這樣一種公眾,他們專職就社區(qū)的福利向每個市民負責并由此獲得報酬。
1.8 警察應該一直為實現(xiàn)其功能而行動,而絕不用為個人和國家報仇或武斷地審判犯罪和懲罰罪犯的方式篡奪審判權。
1.9 警察效率的判斷標準是沒有犯罪和騷亂,而不是警察為對付他們而采取的行動的那些看得見的證據。
“皮爾原則”的核心是要解決警察與民眾的關系問題。我們看到,從第2條到第7條原則都是圍著警察如何建立與民眾的關系以及如何維護這一關系而設定的。這些原則將為我國和諧警民關系的構建提供指導。
2 “皮爾原則”為我國和諧警民關系的構建提供了基本準則上的框定、價值目標上的指引和方法論上的指導
和諧警民關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一環(huán),警民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社會的和諧。我國的國家性質是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國家,通過民主和專政兩個手段實現(xiàn)國家的治理。警民關系中的“民”是指人民群眾,是指對中國社會發(fā)展起促進和推動作用的人們的總稱,人民群眾是國家的主人,采取民主的方式實現(xiàn)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把人民群眾的意志轉化為國家意志。警民關系中的“警”是指人民警察,具有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提供公共安全服務和打擊違法犯罪、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雙重職責。人民警察隸屬于人民,它是人民群眾利益的維護者,是專政職能的承擔著。當人民群眾的利益遭到非法侵害時,人民群眾通過使用警察、軍隊等暴力工具來反對犯罪的暴力行為。
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行政和人民警察的專政性質決定了我國警民關系的應然狀態(tài)是和諧統(tǒng)一,但由于經濟社會急劇轉型、社會矛盾增多和利益訴求復雜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從現(xiàn)實層面來看,我國警民關系目前在某些領域和方面處于不和諧、不統(tǒng)一的非應然狀態(tài),警民矛盾在一定范圍內甚至還極為緊張,構建和諧警民關系勢在必行。因此,我國構建和諧警民關系的努力必須依據中國國情和民情,但同時需要吸收和借鑒英國經典警務原則的指導價值。作為一套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警務原則體系,“皮爾原則”規(guī)定了處理警民關系的基本原則、價值目標和方法論,我國和諧警民關系的構建可以將其視為重要的參考。
2.1 “皮爾原則”為我國和諧警民關系的構建提供了基本準則上的框定。
2.11 “使用最低限度的武力”的原則?!捌栐瓌t”第六條中指出了“使用最低限度的武力”的基本處理原則,即“警察只有在說服、建議和警告都不足以實現(xiàn)警察的目標的情況下才能使用需要程度的武力以確保法律得到遵守和秩序得到恢復”。在警察的實際執(zhí)法中,確實出現(xiàn)過由于警察過度執(zhí)法而導致的警民關系緊張的情況。這是導致警民關系不和諧的重要因素之一?!笆褂米畹拖薅鹊奈淞Α钡脑瓌t為我國和諧警民關系的構建提供了基本準則上的框定。
2.12 預防的原則?!捌栐瓌t”第九條“警察效率的判斷標準是沒有犯罪和騷亂,而不是警察為對付他們而采取的行動的那些看得見的證據?!彼赋隽伺袛嗑鞓I(yè)績的標準在于預防,而不是事后懲戒。導致警民關系冷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民群眾對于警察執(zhí)法績效的不認可。如果警察執(zhí)法能夠做到準確、及時地預防犯罪的發(fā)生,主動出擊,而不是靠事后懲戒,就能有效提升警察執(zhí)法效率,從而提升人民群眾對警察職業(yè)的滿意度。這顯然有助于優(yōu)化警民關系。
2.2 “皮爾原則”為我國和諧警民關系的構建提供了價值目標上的指引。
“皮爾原則”的最高價值目標在于實現(xiàn)“警察是公眾和公眾是警察”的優(yōu)良警民關系狀態(tài)。皮爾原則承認警察職業(yè)的特殊性,但其最高要求是淡化警察和公眾在職責上的嚴格區(qū)分,一方面降低警察自我認同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提升公眾對于公共安全的參與度和責任感,即回歸到“警察是公眾和公眾是警察”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降低警察自我認同的特殊性重點在于擺脫警察職業(yè)特殊性的固有觀念,不是要降低職業(yè)的自我歸屬感,而是將自我認同更多地定位到公眾上,將自己視為公眾的一員,是公眾賦予了警察執(zhí)法的權力,明白手中的權力是從哪里來,實現(xiàn)“警察是公眾”的身份認同。這一點對于解決當代中國警察執(zhí)法中的亂用權、亂執(zhí)法,甚至是警察特權思想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提升公眾對于公共安全的參與度和責任感,實現(xiàn)“公眾是警察”的責任認同。公共安全是公眾最基本的需求,向公眾提供優(yōu)質的公共安全服務是警察的基本義務,但公眾也應積極主動地配合警察的行動,樹立對公共安全的責任感并積極參與。這一點對于完善當代中國群眾性公共安全隊伍建設,倡導公眾參與公共安全事業(yè),改善警民關系,具有重要的意義。
2.3 “皮爾原則”為我國和諧警民關系的構建提供了方法論上的指導。
2.3.1 依法辦案是構建和諧警民關系的基礎。堅持嚴格、公正、文明執(zhí)法,切實依法履行職責,努力踐行執(zhí)法為民思想,是各級公安機關及人民警察的一項重大使命。警察執(zhí)法應當嚴格依法,警察執(zhí)法的基本依據應當是法律,倡導樹立對國家法律的尊重。警察權力的運行應當回歸法律的權限,避免警察辦案凌駕于法律之上。我國和諧警民關系的構建不能停留在口號或者理念上,而是應當通過切實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真事,才能將和諧之名落到實處。
2.3.2 文明、公正、勇敢執(zhí)法是構建和諧警民關系的關鍵?!捌栐瓌t”第五條規(guī)定,“警察不靠迎合公眾的意見,而是靠展示他們對法律絕對公正的忠誠來尋求和保持公眾的喜愛,他們靠樂于不分種族與社會地位地為所有的社會成員提供個人服務與友誼,靠禮貌和友誼的良好脾氣,靠樂于犧牲個人以捍衛(wèi)和保護生命來獲得公眾的喜歡?!币布词钦f警察通過向人民群眾提供優(yōu)質的公共安全服務來獲取被服務對象的肯定和贊許,從而有效改善警民關系,構建和諧警民關系的基礎。
總之,作為歐洲經典警務原則的“皮爾九條原則”在當代警務發(fā)展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我們應當依據當代警務的發(fā)展實際,深刻挖掘這一經典原則的時代內涵和當代指導意義。這是警務工作者的責任,同時也是我們學術界的責任。
基金項目:
本文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2015年度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項目《“皮爾原則”與我國和諧警民關系構建》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