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學志
【摘 要】新課程小學教學設計理念——建立以學生為主的閱讀觀。本文就提高閱讀教學質(zhì)量的途徑提出幾點看法,希望能夠?qū)V大教師的閱讀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書讀百遍 其義自見 教學質(zhì)量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23
在語文試卷評析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學生得分率較低的總是閱讀部分,課內(nèi)和課外閱讀相比,課外閱讀得分率更低,和同行們談起這個問題時都有同感。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質(zhì)量,有哪些方法呢?下面談談我個人的想法。
一、戰(zhàn)略上藐視閱讀,戰(zhàn)術上要重視閱讀
藐視閱讀目的是消除對閱讀的畏懼感。所謂“閱讀”就是看(書報)并領會其內(nèi)容。閱讀是語文課程中極其重要的學習內(nèi)容,一般意義上的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承載的任務最重,耗時量最多,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更直白一點: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對一張試卷得分的多少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既然這樣,我們就不要有任何畏懼感,要親近它,重視它。
二、閱讀教學中應把“讀”放在首位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告訴我們“讀”是多么的重要。反復地讀可以使學生體會到詞句的意思與感情,能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使文章的詞句爛熟于心,文章的內(nèi)容成竹在胸。回答書中的問題也就順手拈來,要說要寫也就左右逢源。機械地讀書枯燥無味,讀書還得講究方式方法:帶著問題去默讀、輕聲讀、齊讀、分角色讀等。特別是要帶著興趣準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會在那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讀書聲中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讀的次數(shù)越多對書中的感悟就越深,對問題的回答也就更準確,這樣一來學生的語感也就逐漸形成,學生有了語感也就有了語言的想象力。小學教育階段特別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而語感要靠學生在長期的閱讀中獲得。
三、閱讀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中心
(一)學生在閱讀時做到形散神聚
教師由于放不開,擔心浪費時間,完不成任務,學生讀的時間就是兩三分鐘,再由教師分析、總結了事。這樣的“讀”就是走過場。另一方面,教師放得散,片面強調(diào)學生要多讀,放手讓學生去讀,學生去分析,體會,老師成了看牛娃。這樣的“讀”就是盲人摸魚收獲甚微。因此,培養(yǎng)學生閱讀,既要放得開又不能散。要讓學生有目的去讀,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邊讀邊思考,反復品味,研讀重點的詞句,從中受到情的熏陶,理的啟迪。學生閱讀時應該給足時間,讓他們原原本本地讀,平心靜氣地讀,扎扎實實地讀,讓學生在文本中硬是要走幾個來回。摒棄那些繁瑣的分析、問答,機械的練習,不必要的表演或者無目的的擴展活動,這些東西既浪費時間,又勞而無功。
(二)學生讀的東西,老師要先讀心中才有數(shù)
這“心中有數(shù)”包括:學生讀完、讀透、讀懂所需時間;學生閱讀所需的情感基調(diào),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的情景和氣氛;學生在閱讀時可能出現(xiàn)的多個問題和解答途徑。也就是學生在老師的掌控下閱讀,閱讀結束不給學生留下任何遺憾。
(三)尊重學生讀,重視學生講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讀”中產(chǎn)生的感受、體驗、理解教師要珍視和肯定。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文本一樣,但讀者不同,產(chǎn)生的見解當然不一樣,不管正確與否,它畢竟是學生與文本的碰撞產(chǎn)生的火花,所以我們要保護學生這種獨立思考的精神,并且鼓勵學生大膽的傾述自己的收獲,老師應該巧妙的指出優(yōu)點和不足,切忌傷學生的自尊心。
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書山無邊,學海無涯。讀萬卷書,走成才路。老師只是引路人,學問要靠自用心,為了學生的未來,我們每一位教師的確要當好引路人,扮演好這個角色。課內(nèi)和課外,古時的經(jīng)典和當今的名著,國外和國內(nèi)不同民族的文章都得鼓勵學生去讀一讀、看一看、品一品,并引導學生每一天讀一篇文章,記下自己的感受,學生一旦養(yǎng)成了習慣,將會終生受用。
總之,重視學生的閱讀,正確指導學生閱讀、廣泛的閱讀,相信學生的閱讀水平自然會提高,閱讀能力自然會提升。這樣就不會愁試卷上的閱讀得分上不去;學生的說話水平、寫作水平也將會相得益彰;學生的未來也將因此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