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
摘 要:培養(yǎng)學生英語思維能力,主渠道是英語課堂教學。要充分利用英語課堂,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思考,主動探索。教師應從起始年級就全英教學,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全新的英語天地,提供積極參與的思維空間。語言是人類交際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語言與思維是相輔相成的,人的思維越深刻,其語言表達越明確。因此,英語教學既要有外在的交際性言語活動,又要有內在的思維性言語活動。只有兩者融合統(tǒng)一,才能優(yōu)化英語教學,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那么,如何才能搞活英語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呢?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培養(yǎng);英語思維
要提高學生英語素質,真正實現(xiàn)學生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就應該搞活英語課堂教學,通過創(chuàng)建各種英語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并形成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本文以小學英語教學為例,說幾點看法和建議。
一、 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發(fā)展學生英語思維能力
教師若以漢語教英語,學生必以漢語學英語,這就不利于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產生和發(fā)展。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在教學伊始,就有意識地教學生使用英語,增強學生英語語感。但要注意以下幾點:
1.教師對自己的學生要有正確的認識
那種認為學生素質差,無法接受全英語教學的想法是錯誤的。大量事實證明,只要教師下功夫,學生就能夠掌握一定量的課堂用語。比如,學過英語的學生不論其英語基礎優(yōu)劣,都能對 “Class begins ,Stand up, sit down please, Good moring /afternoon 做出正確的反應,這一事實就體現(xiàn)出這個道理。
2.教師對使用英語課堂用語的重要性要有足夠的認識
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以流利的英語口語組織教學活動,不僅能帶動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英語世界,而且讓學生看到教師自身良好的英語素質和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從中所產生的正面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3.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要從頭抓起,持之以恒
小學生剛接觸英語知之甚少,但教師不能因此放棄使用英語課堂用語,應該從起始年級就有意識地讓學生聽懂課堂用語及語法術語教學。教師可以采取口頭,體態(tài)語言相結合,多次呈現(xiàn)的方法,也可以借助板書幫助學生理解。如in pairs (倆倆對話),listen to me (聽我說),look at the blackboard(看黑板),do like this (這樣做)等。通過一定的積累,學生會發(fā)現(xiàn)越學越輕松,學習興趣會隨之增加。
二 、不要直接告訴學生語法規(guī)則,活化教材知識,培養(yǎng)思維習慣
英語學習要取得成功,關鍵在于詞匯的積累和語法的掌握與運用,其中語法知識是學好英語的難點,也是英語教學的重頭戲。如何處理好語法教學,直接關系到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方向。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法過分強調語法教學,把學生當做知識的接收器,采取先直接告訴學生語法規(guī)律。再通過死記硬背和大量的書面操練來讓學生掌握,不能很好的開發(fā)學生的思維區(qū)。新課程標準在強調語言的本質---交際性的同時,并沒有忽視語法教學,而是要求把語法教學貫穿于語言交際活動中,在語法知識的呈現(xiàn)和語法運用的操練中滲透交際性,即讓學生在學中用,在用中學。通過接近現(xiàn)實的語言呈現(xiàn)和大量的實際對話、表演,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積極的認識活動,對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行親身感受和體驗,讓學生自己領悟語法規(guī)則,學會用英語思考實際問題的能力;再通過一定量的情景對話練習,進一步對學生進行英語思維能力的強化訓練。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能力。
下面舉科普版小學英語教學中知識點呈現(xiàn)和操練的一些可操作性方法:
1.語言點的呈現(xiàn)方式
語言點的呈現(xiàn)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部分學生的配合以模擬情景的方式進行對話、表演,先讓學生多聽、多看、多想,再加以適當?shù)狞c撥。
(1)字母(或音標)教學。教師不斷出示字母卡片,問:“Is this A?”指定學生個人回答:“yes,it is/No,it isn′t.”
(2)Where句型教學。教師問學生“Where is your pen?”指定學生出示自己的鋼筆回答:“It′s here.”
(3)this /that教學。教師指著學生A的書問:“Is this your book?”學生A回答:“Yes,it is.”接著,仍指著學生A的書問學生B:“Is that your book?”學生B回答:“No,it isn′t.”此法亦可用于he/she或his/her等。
(4)cakes/noodles/buns教學。教師先指著課件上的一塊蛋糕,一根面條,一個饅頭依次問學生:“Can you make a cake/noodle/bun/?”在學生作出肯定或否定回答之后,教師再指著課件上的兩塊蛋糕,一碗面條,三個饅頭依次問學生:“Can you make cakes/noodles/buns/?”全班學生做出肯定回答或者否定回答,再加以教師的適當點撥。
(5)語篇教學。根據(jù)小學階段英語語篇教學的目的和任務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閱讀前策略:選用與閱讀有關的游戲、歌曲等活動;通過提問激活學生的知識背景;就篇章的主體或中心思想提問;就篇章的關鍵信息設計表格等。閱讀中策略:引導學生對語篇內容進行有效的閱讀;啟發(fā)學生進行深層思考;培養(yǎng)學生運用多種策略進行閱讀等。閱讀后策略:就相關問題給與回答;就教師所提供的句型、問題判斷正誤;連接相關信息;把一篇短文打亂順序重組等。閱讀技巧指導:讓學生在閱讀中根據(jù)上下文、語境、詞根猜測詞義;讓學生邊讀邊提取關鍵的信息,深入理解;讓學生邊讀邊就相關的問題找答案等。讓學生用英語思維來解決英語問題。
2.語言點的操練
(1)卡片游戲。此法可用于字母或音標的鞏固操練。讓學生課前準備好字母或音標卡片,同桌兩人由一方問:“Whats this?”另一方回答。答對的一方贏得所出示的卡片。最后,游戲雙方比較卡片的多少決定勝負。
(2)快速反應。從第一位學生開始用英語數(shù)數(shù),遇到7或者7的倍數(shù)(7,17,27…;14,21,28…),要說“jump”,而不能說seven,seventeen,twenty-seven…;fourteen,twenty-one,twenty-eight…例如:one,two,…six,“jump”eight,…如果反應明顯慢或不按照順序或該說“jump”而沒有說或不該說“jump”而說了或者說錯或一位學生說錯而他/她后面的學生沒有發(fā)現(xiàn)而繼續(xù)數(shù)數(shù)者,都視為犯規(guī)。犯規(guī)者應到前方給大家表演一個節(jié)目。表演過節(jié)目以后,下次數(shù)數(shù)就從剛才的表演者開始。每次數(shù)數(shù)不一定都從“one”開始,作為起點的數(shù)目越大,出錯率就越高。
(3)接力傳話。把整個班級分成幾個小組,以一個句型或含有易混讀音的單詞的句子作為接力棒,主持人用口說或寫在紙上,僅讓前排每組的第一人記住,然后由第一人依次向下傳遞這句話,一直到該小組最后一個人,由最后一人說出或寫出傳遞內容。傳遞快而且準確的小組獲勝。
(4)猜測謎語。猜謎語是學生比較喜歡的游戲之一。把平時收集到的及根據(jù)所學內容自編的謎語讓學生猜。可分組進行也可不分。如果不分組,誰猜對在黑板上給誰加若干分,得分最高者獲勝。如果分組進行,則可設必答題、抽答題、選答題和搶答題,猜對一個,黑板上給改組加若干分,最后得分最多者為獲勝組。
(5)編兒歌。此法適合單詞教學。兒歌不但能豐富孩子們的知識,啟發(fā)他們的智慧和想象,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好思想、好作風、好習慣,成為教育孩子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把英語單詞編成兒歌,不失為最佳教學方法之一。
三、要培養(yǎng)學生現(xiàn)代化學習觀,滲透文化意思,拓展思維空間
教與學是一個辯證統(tǒng)一的過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占主體地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決定他們對教學內容的吸收和消化過程。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自身需要樹立素質教育觀,更新教育觀念,放手搞活課堂教學,而且要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當好導演,善于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幫助學生樹立現(xiàn)代學習的新觀念,教給學生現(xiàn)代學習的新方法。這樣才能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實現(xiàn)教與學的融洽配合,只有學生真正學會學習,積極參與思維,主動接受學習,并使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拓寬思維領域,我們的教學才能真正實現(xiàn)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魏國從.提趣——小學英語教學的根本[J].教育實踐與研究, 2004
[2] 張金玉.小學英語課堂游戲100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3]王牧群.交際英語課內外活動設計[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4]《中國教育學刊》2005年第3期
(作者單位: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qū)牟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