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朗讀的教學方式是我國小學現階段的語文教學中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通過閱讀的方式能有效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并提高自己在聽和說這兩方面的能力,因此小學的語文教師可以采用一定的方式來完善朗讀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 朗讀教學 作用 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052-01
小學語文的朗讀教學是建立在文章的基礎上,通過指導學生富有感情的朗讀,以達到更好掌握文章中心思想和提高學生聽說能力的目的。學生通過對文章的反復朗讀,能更好的了解文章的結構,并在了解文章主旨的基礎上積累更多的原因材料,本文將簡單分析朗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完善語文朗讀教學的方式。
一、朗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朗讀是一種通過語言將文章中具體的文字大聲念出的學習方式,也是一種將文本和語言之間進行相互轉化的學習方式。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朗讀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教學手段,要想更加深入的了解語文課文的文章主旨,就必須通過朗讀來實現。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的作用則主要體現在以下的兩個方面:
1.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主旨并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決定了他們在閱讀學習中不能長時期的保持注意力集中,而長時期的閱讀也會使他們感到學習的枯燥單調。而通過大聲的朗讀可以通過刺激聽覺神經的放肆來有效幫助小學生在學習中集中注意力,使學生能夠將注意力集中在文章材料中,從而加深他們對文章主旨和中心思想的了解,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記憶。同時在朗讀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可以讓學生對文章中的重點語句進行反復朗讀,在以感情為突破口的基礎上,使學生體驗作者在文章寫作時為作品賦予的最真實的情感。
2.通過朗讀能有效提高小學生在聽和說兩方面的能力
對小學生朗讀能力的加強在實際上其實就是對他們聽、說能力的加強。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需要依靠眼睛的視覺感官來接受文字的信息,再通過大腦對文字信息做出反應和判斷,最后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因此,朗讀的過程也是學生身體各器官之間協調的一個過程,不僅有利于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豐富學生語言和詞匯的積累量,也正因如此,在語文的教學中朗讀是對提高學生的聽和說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二、完善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的方式
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是能幫助學生加深文章理解的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因此,小學的語文教師應當通過一定的方式來完善朗讀教學,并以此來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
1.提高教師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
小學生由于其年齡層的影響,大多都非?;顫娗也痪邆淞己玫淖灾颇芰?,因此在語文的朗讀教學過程中,需要依靠教師的指導。在當目前我國的教學制度要求下,小學的語文老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也需要通過不斷地培訓和學習來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從而在教學中能更加完善朗讀這一有效的語文教學方式。
2.激發(fā)學生在語文中對朗讀的興趣
興趣的培養(yǎng)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要完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的教學,教師可以通過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來實現。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構建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使學生在氛圍的感染下提高對朗讀的興趣,這種氛圍的構建也是一種以情境激發(fā)情的方式,能將學生將文章和情感之間建立起聯系,從而更好地感受作者賦予文章的獨特情感,并加深對文章的了解。
3.通過構建科學的評價機制提高學生的朗讀積極性
學生在朗讀中對文章所產生的情感感悟來自于學生在朗讀中對文章的思考和理解,而僅僅靠讀而不動腦思考的朗讀就如同是沒有靈魂的機械。因此,教師要完善自身的朗讀教學首先必須要提高學生的朗讀積極性,而提高朗讀積極性的辦法就是通過課學的評價機制來實施,使學生在這種略有競爭的評價機制中主動的進行文章的朗讀實踐,并使學生和教師之間形成一種良好的互動關系,從而幫助教師提高朗讀教學的效果。
四、結語
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也不容忽視的,在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的時候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具體的情況,有針對性的提高并培養(yǎng)他們的朗讀水平,讓課堂效率能夠實現最大化,所以教師需要摸索出適合本班級學生的朗讀技巧和方案,讓學生學會朗讀文章,更重要的是以此來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知識。讓語文變成一門精彩的學科。
參考文獻:
[1]孫陽.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保定學院學報.2013(05)
[2]齊敏;李維佳.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06)
作者簡介:
王瑜斌(1984年4月-),男,甘肅成縣人,本科,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