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艷
“綠色批評”“藍色批評”皆系生態(tài)批評的分支理論。所謂生態(tài)批評指的是在“生態(tài)整體主義思想指導下探討文學與自然關系的文學批評。它要提倡文學作品所反映出的生態(tài)危機之思想文化根源,同時也要探索文學的生態(tài)審美及其藝術表現”[1]。這里的生態(tài)整體批評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只以大地為主的生態(tài)批評,而是既強調以大地為閱讀主題的“綠色批評”(green reading),也強調以海洋為主體閱讀的“藍色批評”(blue reading),主張人、海洋、大地、自然界萬物和諧共處的生態(tài)整體觀。[2]本文通過分析票房大賣的兩部動畫電影,《熊出沒之雪嶺熊風》和《馬達加斯加企鵝》揭示捧腹、呆萌故事情節(jié)后蘊含的人陸、人海,也即人與自然的關系危機,警示人類應停止對自然的肆意破壞,同時提倡作為具有主動創(chuàng)造性種群的人類應該承擔起建設和諧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任。
一、 “綠色批評”解讀《熊出沒之雪嶺熊風》
《熊出沒之雪嶺熊風》是丁亮指導的冒險熱血動畫電影,更是一部具有深刻生態(tài)寓意的生態(tài)主題電影。在雪嶺山中,熊二小時候曾經遇到過一個神秘小伙伴,自此之后,熊二經常夢到、想到她。這里的神秘小伙伴就是保護雪嶺山(白熊山)的山神,是大地之母,自然界化身。多年之后,熊二偶遇兒時的神秘伙伴,除了重逢的喜悅,山神團子的出現也給熊二、森林和周圍的動物帶來了不少麻煩。人類由于無休止的欲望,試圖追捕、射殺神秘山神,由此激怒自然界,使得原本溫順、善良的山神轉變?yōu)榭衽?、兇惡的惡魔,對人類肆意破壞自然采取報復,一場災難意外地爆發(fā),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熊二鼓起勇氣,承擔起了拯救大家的責任,危機最終圓滿解決。
整個故事以白熊山作為故事發(fā)生的背景,通過人與大地之間的矛盾沖突彰顯生態(tài)寓意,警示后人切勿輕易打破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平衡。否則,必會為此付出慘重代價。故事以熊二的自白“那時的天藍藍的,森林一眼望不到底……”開始,描繪出一副自然本來和諧唯美的生態(tài)畫面,點明生態(tài)主題。緊接著故事為觀眾呈現出伐木工肆意砍伐樹木的畫面。揭示人類肆意踐踏自然生態(tài)、破壞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行為。伐木工人高聲歌唱:“大樹倒下,路坦蕩蕩,建設家園,靠大家……”殊不知人類美名其曰建設自己家園的同時,也在摧毀其他生命的家園,或是說正在毀掉所有生命體包括人類自己的家園,即自然界??吹椒ツ竟に烈廑`踏自己生存環(huán)境時,熊大、熊二低聲而又無奈地說道:“他們又來了?!边@一個“又”字暗含了多少的無奈和無聲譴責。在與小光頭強的對話中,我們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人與大地的關系危機,正如熊大所說:“都是你們這些伐木工,俺們家的樹越來越少了,你們都是壞蛋、壞蛋……樹砍光了,俺們都沒地方住了?!边@些對話無疑是在譴責人類對自然的任意破壞。正是人類為了滿足自身的欲望不斷逾越自身生存空間,侵占其他生命生存環(huán)境,破壞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導致自然環(huán)境逐漸惡化、沙漠化、動物們無家可歸的現狀。另外,通過熊大、熊二所說的“你是壞蛋,壞蛋”這些簡單的詞語潛移默化地對孩子們傳遞了樸素的生態(tài)思想意識,讓孩子們逐漸意識到目前的生態(tài)危機。因此從這個角度看來,此部動畫電影對兒童也有一定的生態(tài)教育意義。
作為大地母親化身的雪熊(團子),她既可以是溫馴、呆萌的小團子,守護著白熊山的秩序,讓大地保持生機,萬物和諧共處;也可以是猙獰、恐怖的憤怒怪獸,憤怒時可以摧毀整個白熊山。而這一切都取決于人類對待她的態(tài)度,即人類對待自然界的態(tài)度。人類如果尊重、熱愛、保護自然,必會受到大地母親的呵護,與之和諧共處,正如影片中多次描繪的熊、松鼠、小鳥、猴子等和小光頭強一同快樂嬉戲玩耍的和諧畫面。相反,如果人類對自然熟視無睹,肆意破壞,必會受到懲罰,并為此付出慘重代價。影片中的“老板”“二狗”等人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貪婪心,企圖對大地之母“團子”加以傷害。他們用人類制造出來的高科技成果“熊熊超級熱力彈”攻擊團子。剛開始時,大地母親團子對邪惡的人類表現出了極大的仁慈和寬容。比如當火車快要撞上“老趙”和孩子們時,團子使盡全力變出了一道水晶軌道,避免傷及無辜。但是當人類一而再、再而三地冒犯她,超出其所承受的能力時,她變得忍無可忍,變成了一只窮兇極惡的怪獸,開始對人類進行報復。故事最后在光頭強、熊二兩兄弟及其他小動物的齊心協(xié)力下終于使得團子憤怒得以平息,喚回善良本性,使得白熊山免受災害,這也寓示了只有當自然萬物與人類和諧共處,才能營造一個和諧歡樂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故事接近尾聲時,曾經試圖傷害大地之母團子的“老板”改邪歸正并且對光頭強說:“你也別砍樹了,跟我一起保護動物吧?!边@無疑也在重申生態(tài)主題:只有當人、動物、大地和諧共處,才能維護健康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二、“藍色批評”解讀《馬達加斯加企鵝》
“藍色批評”是繼“綠色批評”之后的一種新的生態(tài)批評分支。“綠色批評”以“閱讀大地”,側重于大地生態(tài)研究為特征,認為大地、森林等是自然的代表;而“藍色批評”以“閱讀海洋”為主,以占地球總面積71%的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為研究對象的生態(tài)批評。[3]《馬達加斯加企鵝》是由埃里克·達尼爾、西蒙·J·史密斯導演,由夢工廠出品的一部喜劇動畫冒險電影,主要講述四只企鵝全世界冒險的故事。很多影評就電影中企鵝的“呆萌”進行研究,而幾乎無人對此電影從生態(tài)學分支“藍色批評”角度入手進行研究。
影片一開始,呈現在觀眾眼前的是白茫茫的冰川和一群歡快玩耍的企鵝,一派祥和景象。突然鏡頭中出現一群紀錄片劇組拍攝人員,在記錄企鵝的生活。這些所謂的科學家美名其曰是進行調查研究,其實是對海洋生物和諧生活的肆意干擾。和這群可愛的企鵝比較而言,這些人類的介入和那艘廢棄的輪船與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顯得格格不入。攝制組的到來無疑擾亂了企鵝們的正常生活,侵犯了企鵝們的生存空間,正如影片中一只企鵝媽媽說:“外面的世界是很危險的。”這里所說的“外面的世界”其實就是人類世界。由此可見海洋動物對人類的懼怕,人海關系的緊張,另外,這句話也表明了海洋生物對人類肆意入侵自己生存空間的強烈不滿和譴責。影片剛剛開始的這個畫面其實也影射了目前人類和海洋生物之間并非和諧相處的現實。
后來,四只企鵝為了尋找自動販售機的芝士條而闖入金子儲備庫。這里的企鵝不再愛吃魚,不再遵守正常的海洋生物食物鏈,而是吃人類研制出的垃圾食品。這一現象無疑也揭示出了目前海洋污染嚴重和海洋生物異化的現實。近年來,人們大肆捕撈,往海洋里大量傾倒廢棄垃圾,使得海洋面臨著嚴重的生態(tài)危機,而這一切都是人類所為。影片中章魚“戴夫”因為無法忍受嫉妒的折磨,發(fā)誓要向所有他曾待動物園中的企鵝展開報復,只因企鵝比他在動物園里更受寵愛,只因企鵝“讓他丟了飯碗,使得他被拋棄,被遺忘,受盡冷漠孤獨”。故事表面看來只不過是海洋動物之間由于嫉妒而引發(fā)的復仇而已,而深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fā)現,正是人類將海洋動物,比如章魚、企鵝、海豹等關進動物園,關進海洋館供人類欣賞,才破壞了正常的海洋生態(tài)秩序,使得這些海洋生物逐漸異化,逐漸失去本來具有的海洋生物本性;正是人類將它們置于玻璃缸內、海洋館內,剝奪了海洋動物、生物等其他物種自由生存權,使得他們喪失原始謀生能力,逐漸異化為人類的觀賞品;正是人類導致海洋物種之間的不和諧及相互勾心斗角。人類才是這場海洋生物相互廝殺、復仇的罪魁禍首。
影片中出現過好幾次海洋動物被人類觀看的畫面。這些被觀看的畫面揭示了在現實生活中,人類與海洋其他物種的不平等關系。這里的海洋物種并非自然界平等、獨立的生命體,并非擁有著屬于自己獨立的生態(tài)位,而是人類“注視”下無助的“他者”;是人類賴以消遣、滿足自身好奇和貪欲的玩物;是被控制、被征服的他者。在人與自然之間,人類常常認為自己是主宰自然的主體、核心。章魚戴夫曾經也是人類“觀看”“注視”的對象,但最終因不滿人類對他的厭棄開始決定對人類及自己的同伴采取報復,顛覆以人類為自然界核心的人類中心主義。
另外,影片中提到的美杜莎變異血清及變異后恐怖的企鵝無疑也是對人類的緊急預警。影片中變異后的企鵝開始攻擊人類,吞食其他物種,使得整個生態(tài)環(huán)境徹底混亂、崩潰。而這一切都拜人類所賜,是人類首先侵入了海洋物種的生存空間,打破了原本和諧的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目前,海洋石油污染、重金屬污染、各種化學元素及居民生活垃圾污染等等使得海洋污染日益加劇,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遭受嚴重破壞。如果人類不再有所收斂,繼續(xù)污染海洋環(huán)境,那么影片中的變種企鵝、變種章魚、變種魚蝦等等在不久的將來都會成為可能。故事的這個情節(jié)無疑是在警示人類不要逾越自身生存空間,隨意侵占其他物種生存環(huán)境。人類應該遠離海洋,還海洋本有藍色。否則,人類必將為自己所做的行為付出慘重代價。
三、“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自然整體觀
自然界萬事萬物構成完整整體,彼此相互聯系、相互依存、是平等和諧共存的關系。[4]無論是雪熊山上的熊大、熊二、猴子、小鳥、一草一木,馬達加斯加島上的企鵝、章魚及其它形形色色的海洋物種,抑或是具有能動的人類,都只不過是自然界相互平等的一部分。人類與自然界(包括綠色的森林,大地,藍色的海洋)并非二元對立的關系,并非主導與被主導,注視與被注視,征服與被征服的關系,而是平等、和諧共存的關系。自然界的萬物,各種生命體都有其自身存在的意義和特有的生態(tài)位,人類不得逾越自身而侵占其他物種生態(tài)位,否則必會遭類似受影片中團子及章魚戴夫對人類同等的報復。自然界也有喜怒哀樂,如若人類尊重、保護自然,她必會張開雙臂擁抱人類;反之,如若人類為了滿足無休止的貪欲,肆意踐踏自然,她必會讓人類付出血的代價。作為人類,我們必須謹記莊子所言“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之自然生態(tài)整體觀,尊重、熱愛、保護自然。
參考文獻:
[1]王諾.歐美生態(tài)文學[D].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62.
[2]李新新.生態(tài)批評“綠色批評”與“藍色批評”的生態(tài)整體觀[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1):121.
[3]鐘燕.藍色批評:生態(tài)批評的新視野[J].國外文學,2005(3):19.
[4]Cheryll Glotfelty and Homtd Tromm(ed.).Ecocriticism Reader:Landmarks in Literary Ecology[M].Athen: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199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