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冬雪
被阿里收購兩年后,UC轉型做內容平臺,成為內容界“淘寶”。
除了攔截者騰訊,今日頭條創(chuàng)始人張一鳴又遇上一位追兵:阿里巴巴。
4月28日,阿里巴巴移動事業(yè)部總裁俞永福宣稱,互聯網已從“人找信息”進階為“信息找人”?;诖?,阿里旗下的UC瀏覽器將全面升級,利用大數據,打造千人千面的新媒體平臺。媒體能像天貓商家一樣,在UC擁有自己的“內容店鋪”,由內容提供商轉變?yōu)閮热莘丈痰慕巧?/p>
這意味著,繼騰訊新聞、今日頭條、百度新聞、知乎日報之后,阿里也攪入內容平臺的紅海。
可以肯定的是,做決定之前,俞永福已經看到幾個趨勢。
一是資本流向。2012年移動互聯網爆發(fā)以來,滴滴、小米、京東、美團等獲得了最多的資本資源,風投大手筆集中于電商、O2O、互聯網金融領域。在熱門之外,作為資訊推薦平臺,今日頭條C輪融資1億美元。
二是流量導向。過去一年,安卓平臺上,途家網、今日頭條、美團、餓了么的App下載量增速超過手機淘寶、手機百度、手機QQ。流量正在往前者方向集中。
三是人才趨向。根據招聘網站的數據,互聯網企業(yè)核心崗位平均月薪排名前六的是滴滴、百度、滬江網、今日頭條、阿里巴巴和美團。其中,今日頭條在技術類人員招聘上開出的薪酬水平最高。
以上每一點,都在解釋阿里為何要入局已然白熱化的內容平臺戰(zhàn)場。2006年,深諳移動互聯網的俞永福加入創(chuàng)業(yè)公司UC瀏覽器,為其牽線引來投資;2009年,阿里注資UC;2014年,UC被全資收購,正式融入阿里,俞永福也成為阿里UC移動事業(yè)群總裁。此時的UC,已擁有4億月活躍用戶及其背后的應用分發(fā)和游戲聯運能力,每月在UC上產生的搜索量超過60億次。
被阿里收購兩年后,俞永福頭銜中的“UC”被抹去,成為“阿里移動事業(yè)群總裁”,手下管理的除了UC,還有同樣被阿里收購的高德地圖。而后者,現已成為阿里大數據體系中的重要一份子。
阿里大數據,正是UC轉型“千人千面”內容平臺的底氣。去年8月,UC推出基于其瀏覽器的信息流產品——UC頭條,產品形式與騰訊新聞、今日頭條等大同小異。但在其背后,UC頭條有著阿里特有的多維度大數據資源:UC瀏覽器時代積累的用戶偏好數據、阿里電商數據、高德地圖的地理位置數據、微博的社交數據以及優(yōu)酷土豆的娛樂數據等。
與UC頭條相比,騰訊新聞或今日頭條都只有其中一到兩個維度的數據支撐,更多的是基于用戶點擊和收藏來做算法,使得用戶點過什么就會不斷出現什么。而阿里的大數據核心在于電商,比起人們閑暇時無意識的點擊,用戶真正花錢購買的商品才是真正貼近其真實需求的,因此,基于電商數據產生的推介會更精準有效。
2016年3月的數據顯示,UC頭條的日曝光量已經超過60億,日均閱讀次數超過5.7億。而已上線3年多的今日頭條,截至去年底的日均點擊量也只是接近5億。
雖然在大數據上有劣勢,但騰訊新聞和今日頭條有先發(fā)優(yōu)勢,尤其是在對內容的爭奪上。上個季度,騰訊OMG提出“芒種計劃”,宣布資助內容生產者;今日頭條也高調宣布成立2億人民幣規(guī)模的內容創(chuàng)業(yè)投資基金,專門針對早期新媒體項目。
然而,后入局的阿里并不打算參與燒錢,UC準備讓內容生產者“自己開店”。俞永福解釋,阿里在電商領域趟出的模式是讓商家擁有自己的私產——商鋪,而不是只提供一個貨架來讓商家擺貨,自己來做賣貨服務。為此,商家想要經營好自己的店鋪,除了生產內容,還要做好內容服務。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庇嵊栏Uf,UC想要做的是幫助內容提供者成為內容服務者,將自家內容店鋪作為長期經營的陣地,不止提供一次性的流量售賣,更通過店鋪沉淀品牌價值。在PC時代,內容提供者自己就在做平臺,比如門戶。移動互聯網到來后,內容提供者需要變身內容服務商,但又不可能每個人都做App,所以整個產業(yè)細分成三層:用戶、內容平臺和內容服務商?!癠C做產品出身,所以核心注意力和能力是把內容平臺做好了,不是把內容做好了?!庇嵊栏_@樣解釋UC的定位。
在商業(yè)變現方面,與全球其他新媒體平臺一樣,UC也沒有找到足夠成熟的模式。但在已經出現的變現方式,比如廣告、打賞、付費閱讀、社群電商方面,UC倚靠著阿里資源,具有完備的路徑:廣告上有阿里媽媽——中國最大的線上數字營銷平臺;支付寶體系支持打賞、付費等增值服務;電商則有天貓和淘寶,UC支持外鏈,能無縫對接電商及支付系統(tǒng)。
UC從阿里獲得的還不止這些?!拔覀冊诎⒗镫娚汤飳W到一件事:要把平臺治理做得早一些?!庇嵊栏M嘎叮R云考核阿里電商的一個核心目標,不是有5千萬人開店,而是要培養(yǎng)1千萬個盈利的商家。這樣的考量方式令他非常警醒,嚴格控制進入UC內容平臺的商家數量?!暗降资?個還是5萬個合作伙伴,亦或是5百萬個,從平臺治理的角度,難度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目前,UC已經與新浪、第一財經、網易、愛卡汽車、時尚集團達成內容合作,著名明星高曉松、黃磊,財經作家吳曉波也先后入駐。
除了把關入口,俞永福還想確保UC能做到最關鍵的兩件事:第一,讓內容創(chuàng)作正循環(huán),讓內容服務商能夠盈利;第二,不光提供流量,更要大量地分階段提供工具,令內容商不只是把內容復制粘貼上去,而是提供更好的產品形式。對此,UC方面透露,他們會用五年的時間來建立媒體新生態(tài),以期實現內容、平臺、用戶三者的長期平衡和共贏。
顯而易見,這意味著,在阿里的未來五年版圖中,作為阿里最重要的移動端之一,UC會致力于提升自身的商業(yè)化能力,依托阿里媽媽運作其移動營銷,提升平臺的供血能力。根據今年1月阿里巴巴最新公布的2015年Q4財報,來自中國商業(yè)零售業(yè)務的營收達到212.75億元,占總營收的82%,同比增長32%,增長主要得益于在線營銷服務營收的增長。事實上,Google、Facebook的收入90%也都來自于在線營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