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勇
500多萬字、10卷本的《童慶炳文集》(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1月版)終于面世了,我作為童老師的學生,既感到欣慰,卻也生出了許多感慨。因為我知道,這套文集的整理與編纂并不容易,文集的主人與它失之交臂也殊為憾事。但現(xiàn)在回頭想想,許多事情又是由不得人的。
因這套文集的“代后記”由我撰寫,我對它的成型過程也就做了番調(diào)查,多了些了解。文集的編纂工作啟動于2010年9月,前三年由童老師的最后四屆博士生斷斷續(xù)續(xù)整理。但實際上,遇到的一些問題又是學生無法解決的。這樣,至2014年,79歲高齡的童老師不得不親自上手了。那個時候,他已裝過兩個心臟支架(2012年10月),又因心臟等問題住過一次醫(yī)院(2013年3月)。加上他早已患有糖尿病,還因胃癌做過一次胃切除手術(shù)(2008年4月),他的身體實際上已禁不起折騰了。但在2014年暑假,他又折騰開了自己的文集,直到又一次把自己折騰出毛病。
那年的8月27日,童老師的保姆小郭忽然給我打來電話,說要跟我談件事情,但又覺得電話里講不清楚,想當面說,說十分鐘即可。放下電話后我有些疑惑,因為一般情況下,小郭是不會給我打電話的,除非遇到比較麻煩的事情且事關童老師的時候。想到這里,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于是把面談約在了第二天下午。
沒想到談了將近一個鐘頭。小郭說,整個暑假童老師都在跟自己的文集較勁,結(jié)果現(xiàn)在腦子不靈了。比如,明明打印出了書稿,童老師卻忘得干干凈凈,便不斷差遣她一趟趟去買打印紙,書稿打印了好幾遍。她還舉例說,童老師前幾日去銀行取錢也出了點事情,甚至都報了警,但實際上是童老師忘記取了多少錢,他以為錢被別人取走了。凡此種種,都意味著童老師出現(xiàn)了新情況。要是這么發(fā)展下去可怎么辦?而且,童老師還惦記著要寫兩三篇有關《文心雕龍》的文章。你們能否勸勸童老師停下手頭的事情?或者你們能否幫著童老師完成那幾篇文章?說到最后,在童老師家當了15年保姆的小郭把她的想法和盤托出了。
我開始向童老師的老搭檔程正民老師求援。30日晚,程老師給我打來電話,說去看過童老師了,發(fā)現(xiàn)他狀態(tài)果然很差,今天甚至手、腳、腿都腫了,這可不是好兆頭。程老師說,千萬不能讓他這么再折騰下去了,得趕快給他減負:一、去找社科處,幫他辭掉“馬工程”審書稿的事情;二、你和姚愛斌幫他整理下最后兩卷文集,愛斌負責《文心雕龍》卷,你來負責另一卷論文集;三、找個學生給他做學術(shù)秘書。就這樣,程老師干脆利索地給我布置了任務。
31日下午,我約姚愛斌老師準備去看望童老師,但電話打過去,聽他說話有氣無力,聲音低了兩個八度。童老師說,今天狀態(tài)實在是不好,你們就不要過來了。兩天之后,童老師打來電話,他說,以前老以為是心臟的毛病,今天去醫(yī)院查了查,才發(fā)現(xiàn)出了新問題,醫(yī)生懷疑是老年性癡呆。他還說,你和愛斌就不要管我的文集了,你們都很忙,只要派兩個學生幫幫我就成,那十卷本的文集,我自己老也弄不好。放下電話,我立刻上網(wǎng)查老年性癡呆的癥狀,心中頓時一片黯然。
我在文集的“代后記”中寫道:“2014年秋冬之際,很可能是童老師平生狀態(tài)最差的時期。那一陣子,他的腦子確實出了點問題———張嘴忘詞,提筆忘字,思維遲鈍,語速更慢。他也跑了幾趟醫(yī)院,讓醫(yī)生幫其診斷病因?!盵1]但這一處我并沒有說透。那一陣子,可能是因為身體影響了情緒,童老師像變了個人似的———著急,易怒,動不動就發(fā)脾氣,說話也不再溫柔敦厚,而是小胡同趕豬,直眉愣眼,直來直去,不給人留任何情面。許多人都見識了童老師的這種狀態(tài),但他們并不知道,做過腦核磁后,醫(yī)院已給出診斷結(jié)果:海馬輕度萎縮。
對于這個新毛病,童老師也并不怎么忌諱。有一次他在電話里反復跟我說“百年癡呆癥”怎樣,“百年癡呆癥”如何,我只好糾正說,是“老年”,不是“百年”。他說,你說得對,是叫老年癡呆癥。你看看,我連個病名都記不住了。那這個病名呢,我準備每天背誦它好幾遍,要把它記下來,以免別人問起時我說不清楚。但一轉(zhuǎn)眼,他又忘到爪哇國了,說,現(xiàn)在得了這個百年癡呆,也是件好事情。這樣的話,許多雜七雜八的事情就可以借此推掉了,我也就自由了,因為進入癡呆狀態(tài)就是進入到了自由狀態(tài)。我說,童老師,您這么跟人念叨時會把人嚇一跳的。您說自己癡呆,但說出來的話又這么哲學,還不把人嚇死?童老師就在電話那頭哈哈大笑。
就是在這種狀態(tài)下,童老師又一次開始讀書、思考、寫作了。他確實是想補寫兩三篇文章,這樣,才能使《〈文心雕龍〉三十說》(第七卷)圓滿。至2015年春節(jié)前后,他覺得已把十卷書稿理順了,也把“三十說”補齊了,便給出版社提交了電子版。但當他去世之后責編進入編輯環(huán)節(jié)時,他們才發(fā)現(xiàn)死活找不夠這“三十說”。我們在網(wǎng)上查,童老師的兒子在電腦里找,也依然沒找出任何結(jié)果。責任編輯在“本卷說明”中寫道:“本卷卷題‘《文心雕龍》三十說,但實際收錄29篇。皆因此卷成于作者二豎為烈之時。”“二豎為烈”者,疾病纏身之謂也。責編描述童老師彼時狀態(tài)時用詞古雅,亦要借此表達種種遺憾,我則從這里讀出了一種悲壯。
我也想起,《〈文心雕龍〉三十說》其實是童老師生前反復念叨過的一個書名。也就是說,他早就定下這個書名,其實也是要給自己制定一個目標。大概唯其如此,他才可以把他研究《文心雕龍》20年的成果匯集成書,了卻自己的最后一樁心愿。但為什么他在“二豎為烈”時也不降低一下目標呢?莫非他是追求完美的處女座?寫到此處,我疑竇叢生,又因我的一位學生剛剛給我普及過處女座知識,我就開始浮想聯(lián)翩,活學活用了。為了搞清楚童老師的星座,我立馬又向這位學生請教。學生說,童老師是摩羯座,三個一等星座中就有它。此座進取心巨大,忍耐力超強,外冷內(nèi)熱,踏實穩(wěn)健,事業(yè)第一,家庭第二,穩(wěn)定有余,浪漫不足。土星是它的主宰星,桑塔格寫本雅明,題目就叫《在土星的標志下》。我說好吧,既然桑女俠敢這么用,我就把她老人家的這個題目偷過來。
于是,我打開桑塔格為本雅明著作《單向街及其他》(犗狀犲犠犪狔犛狋狉犲犲狋犪狀犱犗狋犺犲狉犠狉犻狋犻狀犵狊)寫下的導言,重溫多年前讀過的這篇美文。本雅明說:“我出生在土星的標志下———一個運轉(zhuǎn)最慢的星球,一顆迂回拖延的行星?!盵2]桑塔格解讀道:“由于土星氣質(zhì)的特征是慢,傾向于猶豫不決,有時他不得不用刀殺出一條血路,有時他則反過來一刀,以此終結(jié)自己?!盵3]她又說:“把意志薄弱歸咎于意志的本性,是土星氣質(zhì)的典型特征。因堅信自己意志軟弱,憂郁者便會加倍努力,培育意志。倘若這些努力獲得成功,過于膨脹的意志便常常會強迫自己忘我工作?!盵4]看到這番描述,我倒吸一口涼氣,這不也是對童老師性格特征的一種描畫嗎?我在“代后記”中寫道,整理自己的文集時,童老師常常對自己寫出來的東西不甚滿意,于是他述往事,思來者,讓我們引以為鑒。我沒寫出來的是,他也常常拿自己的拖與慢說事。“關于《文心雕龍》的好多想法我早就有了,為什么沒抓緊時間把它寫出來呢?”———這是童老師的自責之詞。他本來一直就是個工作狂,最后這一年半載更是拼了老命。程正民老師曾經(jīng)回憶道,童老師“純樸、勤勞,像一個老農(nóng)一樣一年到頭辛苦耕耘,從不懈怠,從不停步,把工作當作自己的生活方式。他曾說如果讓我什么也不干,或者每天遛狗,還不如讓我去死”。[5]而在我的心目中,童老師也確實是勞作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息。我至今也沒想明白,當他最終倒在金山嶺長城的時候,土星氣質(zhì)的幽靈是不是在他上空徘徊?他是不是反過來給了自己一刀?
在我們與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印刷廠終于在2015年12月25日趕印出100套《童慶炳文集》,現(xiàn)在讓我們瞧一瞧它的強大陣容:《文學審美特征論集》(第一卷)、《文學活動的美學闡釋》(第二卷)、《精神之鼎與詩意家園》(第三卷)、《文體與文體的創(chuàng)造》(第四卷)、《維納斯的腰帶———創(chuàng)作美學》(第五卷)、《文學創(chuàng)作問題六章》(第六卷)、《〈文心雕龍〉三十說》(第七卷)、《中國古代詩學與美學》(第八卷)、《現(xiàn)代視野中的中華古代文論系統(tǒng)》(第九卷)、《文化詩學的理論與實踐》第十卷。那天下午,望著這排書的架勢,我說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我在想,如果童老師依然健在,他又會怎樣檢閱這支隊伍呢?
第二天上午,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位學者和10多家媒體齊聚北師大英東學術(shù)會堂演講廳。四套《童慶炳文集》整齊地碼放在正方形會議桌的四角。主席臺背后的墻上掛著大幅噴繪背景,左下角有童老師的大頭像,他正笑盈盈地注視著我們;右上角是這套文集的立體書影,中間三行大字,概括和闡釋著童老師為師、為學和為人的風貌,兼及會議主題:“師者精神,春風化雨,桃李成林———弘揚其教育理念;學者本色,有待乎內(nèi),無期乎外———繼述其治學思想;仁者風范,虛懷若谷,海納百川———緬懷其為人品格”。兩邊是屏幕,上面滾動播放著童老師與親人、友人和眾弟子不同時期的影像,俄羅斯民歌《小路》的伴奏曲舒緩悠揚,如泣如訴,那是我讓PPT制作者特意選用的背景音樂。8時40分許,嘉賓們已各就各位,我開始主持開幕式,說:“尊敬的各位前輩、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老師們、同學們,上午好!今天我們懷著非常復雜的心情,舉行一次特別的會議———童慶炳先生學術(shù)思想座談會暨《童慶炳文集》首發(fā)式……”
注釋
[1]《童慶炳文集·文學審美特征論·代后記》,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550頁。
[2]SusanSontag,“Introduction,”in WalterBenjamin,犗狀犲犠犪狔犛狋狉犲犲狋犪狀犱犗狋犺犲狉犠狉犻狋犻狀犵狊,trans.EdmundJephcottandKingsley,London:Verso,1992,p.8.
[3]同上,pp.13—14。
[4]同上,p.22。
[5]程正民:《他用整個生命投入自己心愛的事業(yè)———懷念六十年相識相知的老朋友童慶炳》,收入《木鐸千里童心永在:童慶炳先生追思錄》一書中,即將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