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卓琦
VR(Virtual Reality,虛擬現(xiàn)實)在火遍科技、游戲、電影圈的同時,也走進了小學教室,出現(xiàn)在了上海高安路第一小學的“未來教室”。
帶上專用的眼鏡,用VR觸控筆,虛擬全像圖像可以從屏幕中“取出來”并使用觸筆去操控。比如,學生在和一個虛擬心臟互動時,可以看到、聽到、感覺到它在跳動。學生們還可以對此進行360 度觀察,解剖其結(jié)構(gòu),更深入地了解內(nèi)部運作。在講到地球構(gòu)造時,他們可以把地球模型一層層“剝離”開來,展示地殼、地核、地幔等,比3D電影更有身臨其境之感。
這是高安路第一小學2016年2月新購入的教學設備,主要用于“未來教室”建設。
據(jù)《瞭望東方周刊》了解,上海市2016年在徐匯、普陀、楊浦區(qū)開展中小學“未來教室”的試點建設工作,其中高安路第一小學、華東師范大學附屬小學、五角場小學成首批三所“未來教室”試點學校。
上海市教委相關負責人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未來教室”是指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傳統(tǒng)教室的時空限制,引進高科技手段,學校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活動的專用教室。
除上海外,目前,蘇州、鄭州、深圳等地都提出或者已建成“未來教室”。其中,蘇州提出以2017年為時間下限,建成200個能優(yōu)化教學內(nèi)容、便于學習資源獲取、促進課堂交互開展并具有情境感知、環(huán)境管理功能的未來教室。
深圳市南山區(qū)從2014年開始,兩年共投入1000萬元資金,啟動未來教室建設。到目前為止,已有兩批共25所學校開展未來教室建設。
本刊記者獲悉,在三年時間里,上海市每年都將對試點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
不同于鄭州等地將“未來教室”放在高中試行,上海選擇了小學,并且是“小三門”課程(即音樂、體育、美術)。上海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解釋說,這是因為小學的課業(yè)壓力比較輕,希望能夠先在科技、藝術、體育課程先進行試驗。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教師劉虹說,原來一想到課堂,就是一個老師、一群學生、一塊黑板、一根粉筆,后來即便開始使用PPT,但還是沒有特別大的變化,單向性還是很明顯。
劉虹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未來教室”要把信息技術帶入到課堂,增加課堂互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對于上海的三所試點學校來說,建設“未來教室”,在硬件上需要添置很多設備。3D打印機、電腦、投影、iPad等基本上是各個學校的標配。除此以外,每個學校會根據(jù)自己開設課程的需求,選擇不同的設備。
在高安路第一小學,本刊記者看到,“未來教室”的房間被劃分為多個區(qū)域,有主授課學習區(qū),有設立工程臺的制作區(qū)域,有查詢資料的信息港,還有學生作品展示區(qū),等等。
高安路第一小學校長滕平向《瞭望東方周刊》介紹,“未來教室”的課程不同于以往全部集中學習授課,學生既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根據(jù)不同項目組成合作小組,選擇需要的區(qū)域進行學習或制作。
這一課程的開發(fā)設計也顛覆了以往“一個老師一門課”的做法,而是每次根據(jù)項目的需要,由多門課的老師分別來傳授,并帶領學生組建團隊,完成學習任務。
高安路第一小學信息老師奚鋐宙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最初在教室布局的設計上,他們也經(jīng)過了多次討論。教室設計成分區(qū),做到互不干擾,也是為了滿足多位老師帶領不同學習小組分開授課的需要。
目前,三所試點小學的未來課堂的主題各不相同,結(jié)合學校原有的辦學特色。高安路一小與傳統(tǒng)的特色“海?!苯Y(jié)合,開設了“海洋之夢”的課程;五角場小學將“未來教室”定位為“科普+足球”;華東師范大學附屬小學開設的是二十四節(jié)氣課程。
高安路第一小學的“海洋之路”課程,學習了包括海洋環(huán)境、海洋資源、海洋文化、航海技術等多個主題。滕平告訴本刊記者,海洋環(huán)境因為涉及地理、生物知識,就需要生物老師講解,航海傳奇又涉及歷史、文化,這時語文老師可能就要加入到其中。
該校的自然老師駱晨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海洋之路”的課程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他們幾個學科的老師都會一起備課。
在本刊記者采訪駱晨的前幾天,他和其他幾位授課老師剛接受了相關培訓。比如,怎么在課堂上使用VR技術才能呈現(xiàn)出最好的效果,以及如何教給學生使用這一軟件等。
五角場小學校長宋鳳文認為,“未來教室”首先是要讓孩子們覺得好玩有趣,然后才會實現(xiàn)未來教室所希望達成的目標。她坦言壓力很大,怎么做到學生喜歡,又確實對學生有用并且用得上,符合大家心中未來教室的樣子。
宋鳳文對《瞭望東方周刊》說,五角場小學的“未來教室”基建規(guī)劃他們都已經(jīng)改了好幾次。
五角場小學的特色就是足球,并且原本就有三本校本教材?!霸械男1窘滩牡狞c是落在純的足球上,這已經(jīng)不能滿足‘未來教室的要求,我們一直在思考足球能給學生的思維帶來什么,給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帶來什么,我們也希望能有課程方面的專家引導我們設置課程的結(jié)構(gòu)。”宋鳳文說。
五角場小學的“未來教室”面積為160平方米,預計開設“足球文化印象”、“足球創(chuàng)想制作”、“足球運動探索”3個區(qū)域。
例如,在足球文化印象區(qū),學生將通過桌上的平板電腦瀏覽和學習足球視頻和知識。而在足球創(chuàng)想制作區(qū),老師將鼓勵學生,制作設計足球比賽用品,如口哨、足球、球鞋等,學生還有機會將這些創(chuàng)意用3D打印機制作出來。
在虛擬技術幫助下,學生可以在“足球運動探索”區(qū)體驗傳球、射門、守門等。
此外,學生帶上定制的運動手環(huán),到室外進行足球運動,運動帶來的身體變化數(shù)據(jù)將實時分析并同步到平板設備上,老師則可以根據(jù)得到的數(shù)據(jù)指導學生進行更有針對性的運動。
在高安路第一小學的未來教室,本刊記者看到在成果展示區(qū)擺放著一排小手工作品。駱晨介紹,那是學生們制作的過濾裝置,在海水的利用章節(jié)學習完成后,學生會自己嘗試制作過濾器。老師提供給同學們砂石、活性炭、紙巾、塑料瓶等物品,學生分組完成從設計到做出成品,再到最后的效果驗證的全過程。
好玩、有趣,在玩的過程中學習是上?!拔磥碚n堂”希望能夠達到的目標,劉虹告訴本刊記者,“小朋友的很多小發(fā)明、小點子都是在玩的過程中想出來的,創(chuàng)造力是教不出來的”。
未來教室究竟該是什么模樣?人們對此有多種多樣的設想。
美國蘋果電腦公司20世紀80年代就推出了蘋果未來教室的長遠教育研究計劃。在美國教育部和眾多的教育研究部門的支持下,蘋果公司聯(lián)合了全美數(shù)千所中小學和大專院校以及大批的教育軟件開發(fā)商,共同展開了大量的研究、開發(fā)和實踐工作。
2007年,英國98%的中學和100%的小學擁有互動電子白板,英國開放大學作為世界上最成功的網(wǎng)上大學,已累計培養(yǎng)學生超過300萬人。
韓國提出,2015年在全國中小學淘汰紙質(zhì)課本,全部用電子課本替換,以平板電腦為主要形式的電子課本閱讀器,以及個人學習終端等將成為未來韓國中小學生的裝備。
從“未來教室”的硬件建設到軟件配套,從教室的布局到課程的設置,接受本刊采訪的幾位校長都強調(diào),“未來教室”一切都在摸索之中。
作為“未來教室”的第三方評估方,劉虹認為,“未來教室”不應該僅是一個項目,或者展示平臺,或者多媒體教室,硬件只是一個支撐作用,重要的是要和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結(jié)合在一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