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耳
《橋的故事》有著極易被忽略的普通名字,在書架上一瞥而過的讀者,基本不會注意到這本裝幀樸素的文化小品。它就像“橋”的本身,在日常生活中橫跨江河,靜默的承載著所有越水之生物。卻很難被人關(guān)注、了解甚至觀賞。搜尋記憶,似乎只有一篇課文《趙州橋》略作回味,這也確證了“橋”在文化及美學上長期被忽略的處境。
來自日本早稻田大學的中野京子(Nakano Kyoko)卻將視線投向了“橋”。她的感受和筆觸有著女性特有的細膩柔和。書中搜尋了世界各地富有趣致的名橋,文化分析也不局限于建筑學、政治意義或是歷史價值,更多的卻是橋的建造過程,建橋者的人生遭遇或是與之相關(guān)的生動故事。
這為閱讀的過程增添了不少樂趣,全書分為了“奇”“驚”“史”“怖”四個部分,主題既有群雄征戰(zhàn)的大氣磅礴,也有落魄路人的凄悲婉轉(zhuǎn)。盡管每座橋的故事篇幅不長,娓娓道來、點到即止的語氣也符合日本人一貫的克制文風。但旁征博引的典故展示出了中野老師深厚的學問基礎和嚴謹?shù)难芯繎B(tài)度。
而其中的很多故事,又是一段歷史的重要線索。有心的讀者若能探尋下去,便能從一座橋引申出許多重要的歷史圖景。例如《暗殺者之橋》中,少年學生普林西普舉槍掃射,讓哈布斯堡王朝繼承人斐迪南與他的平民愛妻索菲亞倒在了血泊中。無數(shù)人都熟知這段“薩拉熱窩暗殺事件”。然而,卻少有人注意到斐迪南攜愛妻出現(xiàn)在公眾面前的真實原因。由于地位懸殊,他們的愛情一直不受親友祝福,斐迪南不顧生命危險,將自己和妻子袒露在公眾面前,正是為了彰顯他的專一和深情。這樣的表白也成了暗殺者的最好機會。愛情依然敵不過冰冷的槍炮和種族對立,就像一座橋,只能安靜地聆聽著腳步聲的孤獨,或是目睹自殺者的絕望,卻永遠無法道出真相。
當然,也有一些快樂的故事,比如與圣誕老人有關(guān)的蠟燭橋,離我們最近的張家界透明橋,以及用意志和愛情戰(zhàn)勝命運的布魯克林大橋。盡管橫跨兩岸,木質(zhì)或是石砌的橋,總讓我們聯(lián)想到陰冷、肅穆等等詞匯,但橋終為人造——而非傳說中的惡魔——它也一定攜帶著人性深處的熱情、樂觀與堅韌,這些品質(zhì)賦予了橋獨特的美感,例如橫跨羅納河的阿維尼翁斷橋,它記載了長達九個世紀的坎坷與變遷,沉厚凝重,但在美學的意義上,顯然比不過杭州西湖邊的斷橋。而以摩西橋為代表的獨特創(chuàng)意,則一次次證明了人類頑強堅韌的生存能力。即便在機器人AlphaGo戰(zhàn)勝了韓國圍棋手李世石的今天,我們也能依靠無數(shù)的美感和創(chuàng)意,對人類充滿信心。也許在某些方面我們可能超不過機器,但我們的智慧和應變能力卻永遠無法被代替。
其實,“橋”的內(nèi)涵也早已被人類拓寬許多,作為彼此溝通的標志,從連接天地的“彩虹”到無障礙溝通的“互聯(lián)網(wǎng)”,“橋”的歷史和故事早已超越了一座座實體橋梁,而這樣的延伸意義,則等待著更多的學者觀察和譜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