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美
【摘要】英漢兩種語言的行文結構和用詞習慣相去甚遠,翻譯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碰撞和矛盾。雖然我們遵循盡可能直譯和順序操作,但是在一些情況下必須要調整語序才能達到理想的翻譯效果。本文將分析在何種情況下需要語序調整,以及相應的翻譯策略。
【關鍵詞】語序調整 翻譯策略
語序指語言單位在組合中的排列順序,它體現(xiàn)了人們語言習慣和邏輯思維。英語是形合的語言,句式復雜多變,通過時態(tài)、連詞等形態(tài)標記,可以靈活地改變語序。而漢語是一種意合的語言。與英語相比,連詞常常由顯性轉為隱性,在沒有關聯(lián)詞語連接的情況下,句子的邏輯結構就需要通過嚴密的語序來體現(xiàn)。因此,在漢語中,語序承擔了更多的意義。在英譯漢的過程中,譯者需要注重這一問題,不能保形丟意,舍本逐末,破壞了句子的完整含義。
然而,譯者也不能隨意地調整語序,而是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通常出現(xiàn)以下三種情況時,需要進行調整。第一,為了滿足漢語固有的邏輯順序。第二,英語句子中主語過于抽象,不符合漢語的習慣。第三,插入語的出現(xiàn)。而根據(jù)這三種情況,也出現(xiàn)了相對應的翻譯策略。
一、漢語固有的邏輯順序
漢語有自己固有的邏輯順序,最常見的就是時間順序和因果關系。在英譯漢的過程中,決不能忽略這兩點,否則中國讀者在閱讀時會感到很奇怪,無法理解句子之間的關系。
1.時間順序。漢語通常按照事情發(fā)生的先后順序來安排句子,時間順序是漢語安排動詞的基本規(guī)律,而英語可以通過連詞和時態(tài)來調動句子的順序。在英譯漢的過程中,譯者需要理清先后順序再翻譯。
例1: He had flown in just the day before from Georgia where he had spent his vacation basking in the Caucasian sun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job he had been engaged in the South.
他本在南方從事一項建筑工程;任務完成之后,他就上格魯吉亞去度假,享受高加索的陽光,昨天才坐飛機回來。
在這個例子中,一共敘述了三件事,分別為坐飛機回來、去格魯吉亞度假和在南方從事一項建筑工程。通過from Georgia 和after 兩個詞我們能夠得出三件事發(fā)生的順序是3、2、1,因此,在翻譯時,需要換成1、2、3的順序才符合中國人的邏輯習慣。
2.因果關系。漢語遵循先因后果的順序,而英語連詞靈活多變,常有逆序發(fā)生,即先果后因。如果英語中出現(xiàn)原因狀語從句,那么譯者應該先翻譯從句,再翻譯主句,這樣才會讓中國讀者明白事情的始末,不至于感到突兀。
例2:The informal flow of information is cut off, as families move away from their stable community, their friends of many years, and their extended family relationships.
眾多家庭搬出安定的社區(qū),離開交往多年的朋友,遠離大家庭的其他成員,日常信息就此切斷。
這個例子是由as引導的原因狀語從句,體現(xiàn)了英語中典型的先果后因。原因部分由三個小點組成,move away from 后接三個賓語,可譯成三個小分句,最后接其導致的結果。而且我們可以看到,翻譯過來的漢語中,并沒有出現(xiàn)“因為”和“所以”等連詞,這種將連詞隱形化的做法也比較符合漢語的習慣。
從以上兩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知道,為了滿足漢語固有的邏輯順序,翻譯時不應拘泥于原文語序,而是要考慮中國讀者的習慣。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兩點:一是將句子拆分成小句,然后再按照時間順序或因果關系進行排列。二是要將連接詞語由顯性轉化為隱形,句子間的關系主要通過語序來體現(xiàn)。
二、英語中抽象的主語現(xiàn)象
英語作為一種形合的語言,要求篇章中主語多變,避免重復。這也是為什么會出現(xiàn)被動句、形式主語等語法現(xiàn)象的原因。而漢語則常使用人、物、和事件等比較具體的概念作主語,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譯者不可避免的要進行語序調整,才會使語義連貫,語法通順。
1. it作形式主語。在英語句子中,有時主語過長,為了避免頭重腳輕的現(xiàn)象,以it充當形式主語,真正的主語放在句末,此時it是沒有句意的。在翻譯這一類的句子時一定要找到真正的主語,才能翻譯正確。
例3:Its my pleasure to attend the meeting.
來參加會議是我的榮幸。
例4:Its no good reading in dim light.
在昏暗的光線下看書不好。
例5:Its extremely obvious that she has been lying about her identity.
很明顯她一直在對自己的身份撒謊。
這三個例子分別列舉了三種真正主語的情況,分別是不定式、動名詞短語和從句。在前兩種情況下,翻譯時需要將真正的主語位于句首,才是真正的主謂關系。但是從句作主語時情況略有不同。因為從句本身較長,從句中本身包含了一套主謂賓。以例5為例,如果按照真正的主謂關系翻譯成“她一直在對自己的身份撒謊是很明顯的”,會顯得譯文冗長,謂語關系混亂,因此還是應將從句部分放在后面。
2.時間、地點作主語。英語中常以時間、地點作為主語,這樣會使得敘述顯得公正、客觀。然而中國人有“天人合一”的觀點,常用人作主語,思維模式往往是從自我出發(fā)來敘述客觀事物,表示時間、地點的詞則常作為狀語出現(xiàn)。以此,在翻譯過程中,主語要發(fā)生相應的變化。
例6:Nightfall found him many miles short of his appointed preaching place.
夜幕降臨時,他離預定的布道地點還有好多英里路。
例6中的主語就是一個時間名詞nightfall(夜幕)。如果按照原來的語序翻譯,譯文會十分奇怪。按照漢語的語言習慣,應選用“他”作主語,夜幕作為時間狀語,這樣句子才會連貫通順。
例7:Nanjing witnessed many great historic events.
在南京發(fā)生過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
例7是以一個地點作為主語,譯文采取了無主語的處理,同樣將南京轉化為一個地點狀語。
通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英語具有一些獨特的語法和用詞現(xiàn)象,它們在漢語中并不常見,翻譯時一定要考慮到兩種語言本質上的不同,不能為了直譯而直譯,使譯文扭曲而無法理解。
三、插入語的出現(xiàn)
插入語既不是句子的任何成分,又不與其他成分發(fā)生聯(lián)系。它的出現(xiàn)會使得句子的結構出現(xiàn)斷層,在英譯漢的過程中,需要銜接好插入語前后的部分,同時還要考慮插入語與整個句子關系。
例8: All told, China has roughly 380 million women between the ages of 15 and 55, and few of them — particularly in the cities — want to look any less than the best their budgets allow.
中國婦女年齡在15至55歲之間的總體大約有三億八千萬,只要自己的經濟條件允許,她們幾乎人人都想盡可能把自己打扮的綽約亮麗,這種情形在城市尤為明顯。
在這個例子中插入語是一個介詞短語particularly in the cities,它主要是其補充說明的作用,對句子主干并沒有明顯的影響,因此放到了句子的最后,來補充前文描述的現(xiàn)象。
例9:The book is full of beauty, passion and trauma, in a word, the best that I have read.
一句話,這本書充滿了美妙、激情、心靈創(chuàng)傷,是我讀過的最好的一本。
這句話中的插入語是in a word,與例8不同,例9中的插入語起到總結和概括的作用,因此應置于句首,統(tǒng)領全句。
例10: His article was not well written, besides, he made too many spelling mistakes.
他的文章寫得不好,而且出了許多拼寫錯誤。
例10中的插入語為besides,它表示說話者語意未盡,因此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將句子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連接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保持插入語的位置不變,放在句中比較恰當。
從以上三個例子可以看出翻譯插入語時,語序的調整比較靈活,插入語可放在譯文的前面,中間和最后。但是這種看似隨意的分布還是有跡可循的,一般插入語起概括作用時,放在句首;起補充作用時,放在句末;起銜接作用時,放在句中。翻譯這一類的句子時,首先要判斷句子和插入語之間的關系,繼而推測出插入語的作用,最后再進行合理地翻譯。
翻譯過程中我們要盡量忠于原文,但是兩種語言本質性的差異使得譯者要采取一定的手段來消除這些差異,語序調整便是其中之一。當然這種調整并不是隨意的,更不是“亂譯”的借口,它遵循了一定的規(guī)律。本文就是從漢語固有的邏輯順序、英語抽象的主語和插入語三方面對語序調整進行劃分,并提出了相應的翻譯策略,這也是譯者翻譯時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1]包延.英語中的插入語[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10:(4).
[2]何其莘,仲偉合,許鈞.筆譯理論與技巧[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3]毛新耕.論英漢翻譯中的語序調整[J].廣西社會科學.2004: (4).
[4]吳群.調整句界,整合語序——充分把握原文,有效落實譯文[J].中國翻譯.2003:(2).
[5]張培基.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