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玉梅
每見學生寫作文時“哭天搶地”“鬼哭狼嚎”之狀,我就心急如焚。作為教師見死不救,實為失職。書也讀了,方法講析更是一籮筐,可寫作現(xiàn)狀卻沒有絲毫改觀。
我暮寢而思之。通常情況下,學生閱讀處于消遣的、無效的閱讀狀態(tài)。平時除了教師偶爾布置一篇小練筆,就是一學期的八篇大作文;所謂教師的“導”,也無非是出題后簡單地講析方法然后寫作。這里明顯存在淺閱讀、硬寫作、空講析的問題。
改變一點點:我的“讀”“寫”“導”。
“讀”:讀名篇佳作(教師推薦),讀優(yōu)秀范文
“寫”:學寫不同方式的閱讀批注,學理范文文脈,學寫作文提綱。
“導”:根據(jù)每次大作文訓練需要及學生寫作難點進行專題指導。
可見,癥結不在方法而在我們忽略了“讀”“寫”“導”操作的過程。所以,應多關注“讀”“寫”“導”這一良藥配置的成分、材質,多關注熬制的火候、時間、制作的方法、搭配的順序等。對癥下藥,文火慢熬,才能藥到病除。與學生共同精選讀物,放慢閱讀速度,動筆寫批注、理文脈、寫提綱,做到讀思結合、讀批結合、讀寫結合、寫創(chuàng)結合?!霸陂喿x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意識和寫作能力”(黃厚江《從此愛上作文課》),由輸入到輸出,由積累到創(chuàng)造,使之形成寫前訓練序 列化。
一、平時:讀一讀,批一批
在理科“猖獗橫行”的今天,作為教師,個個都是鋼鐵俠,要與學生共同守住語文陣營,努力每天搶占10~30分鐘的閱讀時間,強制學生放慢閱讀速度,精讀細品1~2篇美文,并要求附之不同方式的批注,以此來滋養(yǎng)學生的心田,濡染學生的情思,捍衛(wèi)語文領土的完整與尊嚴。
“培養(yǎng)學生非寫作狀態(tài)下的寫作意識,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yǎng)他們胡思亂想,隨便寫的習慣?!薄皬膶W生的角度看,學會寫批注和評點,也是一種重要的寫作能力?!保S厚江《讀寫結合課》)批注式閱讀就是非常靈活且實用的自由寫作方式,既能引領學生讀進去、跳出來,又能有效改變學生淺閱讀、無效閱讀的現(xiàn)狀。當然,如何進行批注,需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做細致指導。
現(xiàn)以丁立梅的《不辜負》為例,介紹幾種批注式閱讀的方式:
不辜負
丁立梅
春天,滿校園的花開得撲棱棱的時候,我問了學生一個問題:有誰能說出,我們這個校園內,到底有多少種花在開?
學生們面面相覷,答不上來。
我說,知道西階梯教室后有三棵榆葉梅嗎?現(xiàn)在,開了滿樹粉紅的花。知道教學樓旁有兩棵丁香嗎?淡黃的花,早已綴滿枝頭。知道辦公樓前的草坪旁,鳶尾花已打出一個個花苞苞嗎?還有小徑兩邊的夾竹桃、飯?zhí)瞄T口的月季和虞美人,花開得紅紅白白,爛漫成一片。圖書館后的兩棵小櫻桃樹,開的花則是淡粉的。金鐘花也已撐開一朵一朵金黃,小酒盅似的……
學生們驚奇地睜大眼看著我,他們日日從花邊過,卻從不見花。從來不知,身邊原來有這么多的花,在默默綻開。
(批注式閱讀之情感積累:每份細小的感動,每一朵花開的震撼,每一絲云飄蕩的悠然自得,只要用心去觀察生活,你會發(fā)覺每一個微小的生命都能帶來生命的享受,你還要錯過嗎?)
忽略和漠視,已成了我們生活的常態(tài)。我們總是忽略跟前的好,像貓一樣的,追著風跑,以為遠方才有我們所要的美好,而四季的風景從身邊白白錯過。等我們回頭想再抓住時,那些風景,已成隔岸。我們只能慨嘆一聲,回不去了。
是的,回不去了。被我們錯過的人,被我們錯過的事,也便成了生命中永遠的遺憾。
(批注式閱讀之佳句品析:“回不去了?!边@句在上下段反復兩次,似人的低語。自然過渡,引發(fā)思考?!氨晃覀冨e過的人,被我們錯過的事,也便成了生命中永遠的遺憾。”道出所有人的人生感慨。)
(批注式閱讀之情感累積:盲目地奔忙,錯亂了生命本該有的節(jié)奏,時間悄悄褪成了一大片一大片的空白。)
朋友,中學校長,風華正茂,卻患上絕癥。平日里他工作起來像玩命,節(jié)奏緊張得呼吸也難。我們聚會,他很少能到場。一句話——忙,改天吧,改天我請你們一起釣魚去。每次他都這樣說,卻不曾兌現(xiàn)過。生命不多的日子里,他被人攙扶著在醫(yī)院的小院子里散步,身子軟塌塌的。每走一步,都很艱難。勸他躺下休息,他硬要堅持,他說,要鍛煉的,不鍛煉身體怎么能好呢?等我身體好了,我一定要請你們幾個去釣魚的,你們都約我好幾回了。
最后的時光,他就這么向往著:一竿在手,柳樹下坐著,日頭長長的,世俗的紛繁全拋開去了,他有閑云野鶴般的快樂。這份快樂,于他,終究沒能實現(xiàn)。清風飛揚,天倫之樂,這樣易得的幸福,于他,已成遙不可及。
曾讀過一封來自地震廢墟下的信,是一個年輕人寫給母親的。地震來時,年輕人正在他的辦公室工作,一下子被倒塌的房屋壓在下面。當他意識到生命的時鐘已進入倒計時時,他想起母親。平日里因工作忙,他總疏于跟母親溝通,忽略母親太多太多。他搜索著在紙上寫下他的心聲:媽媽,此刻,我真想抱抱你啊。如果我能活著出去,媽媽,我要陪你坐在客廳里聊天,不再嫌你煩。我要跟你學做菜,讓你也吃上一口我燒的菜。我還要帶你去旅游,我們一年去一個地方,你說好不好?地方由你來挑。
當人生余下的時間不多時,我們才猛然警醒:有些事,還沒來得及做。有些人,還沒來得及愛。我們總以為可以等等,再等等,一轉眼,卻物非人也非。
(批注式閱讀之選材篇:三個小故事,均寫他人生活、社會生活,這與作者的閱歷有關,但我們也可寫我們生活范圍內的人的生活故事。這是一個不錯的作文選材方向。只是敘述這樣的故事要簡短真實,圍繞中心側重寫感人的細節(jié)。這就是散文 筆法。)
活著的最好態(tài)度,原來不是馬不停蹄一路飛奔,而是不辜負。不辜負身邊每一場花開,不辜負身邊一點一滴的擁有,用心去欣賞,去熱愛,去感恩。每時,每刻。
(批注式閱讀之語言賞析:“活著的最好態(tài)度,原來不是馬不停蹄一路飛奔,而是不辜負。”一句話道出每一個活著的人應有的人生態(tài)度,凝練成三個字——“不辜負”,一語點破夢中人。又反復用了兩個“不辜負”進一步詮釋如何才能“不辜負”。如果說,前文幾個小故事讓人唏噓喟嘆,那么這兩句詩意的總結,讓我們感受到還能有機會“不辜負”而心存慰藉,于是,幾個小短句就更顯溫馨——“用心去欣賞,去熱愛,去感恩”,似寒夜的流星滑落心底;“每時,每刻”,似風兒在耳邊輕輕地告慰,逗號隔開,單獨成句,既強調又富含詩意,使文章結尾韻味無窮。)
二、考前:思一思,理一理
精讀細品、自由批注,著眼于學生長遠利益,但有時為解眼前之急“一時之饑”,馬上來 “一包方便面”還是有必要的。即在考前或平日的閱讀中適當穿插幾次閱讀優(yōu)秀作文的訓練,讓學生從中掌握考場作文的審題選材、布局謀篇等技巧。但閱讀不可貪多,仍然要先讀后思再理,做到篇篇見效。
1.看作文題,進行口頭審題與構思。
以《有一種色彩屬于我》為例,審題焦點:抓關鍵詞。
“一種”:表明文中只出現(xiàn)一種色彩,最好沒有其他色彩混淆視聽。
“色彩”:實寫某種色彩,作為事件的線索,或推動情節(jié)的關鍵點,但必須挖掘出這種色彩的內涵,虛實結合。
“屬于我”:最好寫與“我”有直接關系的故事,正面寫“我”的追求、轉變和夢想,結尾表明這種色彩對“我”的影響。
構思:寫什么素材,怎樣立意謀篇?
以上的審題與構思過程只需三分鐘,最好是隨手旁批到題目旁。為了簡便快捷,也可只寫關鍵詞。訓練有素后,這個過程也可以口頭進行。從而,積累寫作經驗,豐富寫作體驗。
2.看正文,比較、判斷、甄別。
帶著自己的審題與構思走進文本,既可以查找自己審題的缺漏,又能對范文的選材立意、謀篇布局等方面的優(yōu)劣進行準確的判斷,從而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以此感悟寫作規(guī)律。
3.理文脈,學布局。
考場作文常見的入題慢、詳略不當、扣題不嚴等問題的出現(xiàn),都源于學生不會布局謀篇。讀范文,理文脈,學布局謀篇技巧,使學生在范文的閱讀中學習寫作方法,感悟寫作規(guī)律。
《自信是我制勝的魔杖》(原文略)文脈 梳理:
(一)引題:手握自信魔杖,我便無所畏懼。
(二)敘事:點面結合。
1.概寫:揮舞自信的魔杖,我戰(zhàn)勝了怯懦的 自己。
2.細寫轉變過程,緊扣“自信”——點。
3.運用排比段具體概寫,扣題“制勝”——面。
(三)結尾:詩意筆法寫“自信”給自己帶來的轉變,突出“制勝”。
三、寫前:編一編,列一列
莫言在諾貝爾頒獎大會上發(fā)言說:“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逼鋵崒懹洈⑽木褪侵v故事。敘事要有波瀾,這就必須讓學生能將故事細化——會編故事。
從范文中學編故事,以《自信是我制勝的魔杖》為例,將第二部分3~5段,心理轉變部分細 化為:
鋪墊:演講比賽害怕退縮
一層轉變:臺下老師同學鼓勵+“我”的心理
二層轉變:校長為我獻花并夸獎“我”+“我”的心理
徹底轉變:概寫以后做法
此外,寫作文提綱是考場作文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往往很難操作,或平時訓練不到位、不熟練而被學生直接跳過。
如果說,“思一思,理一理”是“列一列”的有效鋪墊,為獨立創(chuàng)作提供經典行文模式,那么“列一列”又是“思一思,理一理”的實踐與運用。只不過前者是看他人文章為他人文章列提綱,后者獨立構思,要列出自己的行文思路,但此時,可借鑒已經積累的行文模式,并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兩者互為補充促進,彼此提升。
四、課堂:引一引,悟一悟
在布置大作文前,教師要準確掌握“寫情”,即預設學生寫作的難點和問題點,或根據(jù)此次作文的寫作訓練點進行專題導引。這就為學生寫作鋪設了寫作臺階,使之順利通關,讓學生有“法”可依。
如《笑聲》寫情預設:
1.學生很容易將“笑聲”寫成“笑容”。
2.“笑聲”常見但描寫有難度,即如何化聲為形,如何描寫充分、細膩且有個性。
我通過引名篇名段,讓學生悟寫作技巧。
四奶奶坐那兒,咯咯咯咯地傻笑著,像只剛下過蛋的雞。
——老舍《鼓書藝人》
笑聲像一串銀鈴叮咚響,半入河風半入云,香霧中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劉紹棠《瓜棚柳巷》
這干巴巴的笑聲顯得那么多余枯燥,它像一根爛繩子,突然斷了。
——高爾基《抱怨》
眾人先還發(fā)怔,后來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齊哈哈大笑起來。湘云撐不住,一口茶都噴出來。黛玉笑岔了氣,伏著桌子只叫“哎喲”!寶玉滾到賈母懷里,賈母笑得摟著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著鳳姐兒,都說不出話來。薛姨媽也撐不住,口里的茶噴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離了座位,拉著她奶母,叫“揉揉腸子”。地下無一個不彎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著笑去了。也有忍著笑上來替他姐妹換衣裳的。
——曹雪芹《紅樓夢》
感悟寫作技巧:
1.描寫集中充分,濃墨重彩,反復渲染。
2.利用修辭,化聲為形,富有個性。
3.借聯(lián)想和想象,巧用通感。
4.虛實結合,正側面結合。
從寫作效果看,寫前課上“引一引,悟一悟”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隨手撿拾生活美麗的瞬間,并學習名家寫作手法,生動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可謂妙句迭出——
1.瞬間,笑聲從他口中爆發(fā)出來,那笑聲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不亞于一場大地震,仿佛整棟宿舍都隨著搖晃起來。他捧腹而笑的容顏扭曲,原本帥氣的五官,不時捶打床板的動作,與他口中發(fā)出的笑聲形成了一個詭異的場景。不久,我們也隨之捧腹大笑。
2.車上的歡笑層層疊加,如浪潮一般,一浪覆蓋過一浪,一浪比一浪高,而且有勁。
3.笑聲似潺潺的溪水,從你的嘴里汨汨涌出。你那兩排小而白的牙齒整齊地鑲在嘴里,讓笑聲也多了一份靈動。旁邊的同學也不知道是看到我被捉弄而樂,還是你的笑聲太具感染力,一個個也都笑個不停。一時間,教室里漾滿笑聲,就像布谷鳥們齊齊爭鳴。
4.笑,如同躲在樹上的孩子,玩著捉迷藏,終于禁不住,迸了出來,交融在裊裊炊煙中、習習涼風中。穿過樹葉的縫隙,穿過指縫,穿過時光,一張張孩童的笑臉綻放在眼前,笑聲在小巷中飄蕩。
5.洪亮的笑聲在窄小的店鋪中用力地相互沖擊,如飛流瀑布般嘩嘩瀉滿每個角落。
從整篇文章的寫作看,學生能以“笑聲”為線,反復渲染,描摹“笑聲”,并能準確深刻地挖掘出“笑聲”背后的故事與情懷。
做足寫前功夫,其實就是改變學生原有的閱讀與寫作習慣。以讀促寫,以思促讀。以自由寫作方式進行語言與思想的積累,培養(yǎng)寫作意識和習慣;以理文脈、列提綱的形式對文章進行整合、歸納,感悟寫作規(guī)律;以名家名篇作為技術引領,學習寫作技巧;最后以課堂大作文的方式進行運用和實踐。訓練點互為關聯(lián),相輔相成,彼此促進提升。
這個序列訓練大多在課下進行,但訓練前語文教師要舍得花時間在課上進行具體可操作的范例指導,并督促、檢查和鼓勵。一周精讀五篇,一月便有二十篇,一學期八十篇的美文讀寫訓練足以豐厚學生的文學積淀,有效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如此,寫作課上教師稍加點撥,學生即會文思如泉涌??!
做足寫前功夫,只需改變一點點。
(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實驗學校;5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