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魏曉鵑
內容摘要:人文素質教育是軍隊戰(zhàn)斗力生成的一塊基石,軍校學員人文素質的提升是提高軍隊戰(zhàn)斗力的巨大精神動力。本文結合軍隊院校實際,從牢固樹立人文素質教育理念、完善人文素質培養(yǎng)課程體系、開展豐富多彩的人文活動、提高軍校教員的人文素養(yǎng)四個方面入手,探討了如何培養(yǎng)軍校學員的人文素質。
關鍵詞:軍校學員 人文素質 培養(yǎng)
人文素質教育是軍隊戰(zhàn)斗力生成的一塊基石,軍人的人文素質高低決定著軍隊的戰(zhàn)斗力和戰(zhàn)斗精神,人文素質極高的軍人,必定有著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仰、高尚的情操以及對國家社會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其軍隊也必定有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的強大戰(zhàn)斗力。因此,加強軍校學員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有利于培養(yǎng)高素質軍事人才,有利于貼近實戰(zhàn)實現(xiàn)強軍目標,有利于提高軍隊的戰(zhàn)斗力。
一.對軍校學員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1.順應了世界軍事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勢所趨
大力加強軍校學員的人文素質教育,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是當今世界軍事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勢所趨。美國軍事教學理念認為,加強人文教育課程建設是軍校的重要任務之一,其目的是保證學生畢業(yè)后具有正確領會上級意圖的能力、自覺的凝聚力以及敏捷的思維能力;培育學生有一種對個人、對社會、對軍隊、對國家的責任感,成為社會、軍隊、國家創(chuàng)新的推動者。[1]美國歷史最悠久的軍事學院西點軍校是這么定位自己的:“今天,西點首先是一所人文學院,她以變革的學問為中心”[2],并據(jù)此定位設計教學思路,出臺各項措施且嚴格執(zhí)行。近年來,俄軍對人文教育的關注度也逐年提高,積極加強軍隊人文教育,將其視為戰(zhàn)斗力生成轉化的基礎和動力。當前,我軍也認識到人文教育是軍隊戰(zhàn)斗力生成的基石,對人文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不少軍事院校的新課程目錄里,都不約而同的開設了更多的人文素質教育類課程,順應了世界軍事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勢所趨。
2.適應了新軍事變革時期對人才素質的需求
未來的信息化戰(zhàn)爭,敵我雙方的較量將主要表現(xiàn)為人才的較量,不管武器裝備多么先進,要想在瞬息萬變、艱苦又復雜的戰(zhàn)場中占取先機,奪取勝利,起決定因素的是人,知識、能力和素質將成為取勝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培養(yǎng)能打仗打勝仗高素質軍事人才是我軍建設最重要、最關鍵、最緊迫的戰(zhàn)略任務。高素質軍事人才乃是具有全面綜合素質的人才,具體說來,應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軍事專業(yè)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其中思想政治素質是根本,科學文化知識是基礎。因此,我們不難看出,培養(yǎng)高素質軍事人才,離不開人文社會科學的參與,它是推動素質教育,完善軍事院校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方面。大力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有利于轉變“重專業(yè)輕人文”的落后觀念,有利于學員們廣泛吸收專業(yè)領域之外的人文學科知識,從而適應了培養(yǎng)既有過硬的軍政素質、精深的專業(yè)知識,又有扎實的文化功底的高素質軍事人才的目標。
二.軍校學員實施人文素質培養(yǎng)的模式
1.牢固樹立人文素質教育理念
在世界新軍事變革時期,人文素質教育已成為當今世界軍事人才培養(yǎng)的主流。當今世界一流軍事名校都樹立起了人文素質教育理念。比如,在西點軍校32門必修核心課程中,人文社科課程占41.1%,這其中包括憲法、政治學、經(jīng)濟學、哲學、外語、歷史、文學、國際關系、軍事歷史、軍法等人文社會科學課程,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員的人文素質。在世界新軍事變革背景下,在院校教育轉型進程中,我軍軍隊院校必須牢固樹立人文素質教育理念。首先要確立人文類學科在學科專業(yè)中的重要地位,改變其在軍事院校作為邊緣學科的尷尬現(xiàn)狀,明確軍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真正認識到人文素質教育是培養(yǎng)高素質軍事人才的重要內容的,注重學員人格的完善和人的全面發(fā)展。其次,對軍校學員人文素質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人文知識的傳授上,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員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使學員成為既具有科學素質,又具備人文素養(yǎng);既會做事,又會做人,綜合素質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以適應軍隊對高素質軍事人才的迫切需要。
2.完善人文素質培養(yǎng)課程體系
我國的軍事院校,多以理工科為主,受傳統(tǒng)功利性教育理念影響,人文學科課程所占比例較小,地位不高,往往被看作專業(yè)課程之外的擴展學員興趣的輔助課程,長期不受重視。因此,要培養(yǎng)、提高軍校學員的人文素質,在人才培養(yǎng)頂層設計過程中,就要把人文素質作為一個重要的能力素質模塊,從思想政治、歷史文學、哲學藝術等多個方面,構建分層次、漸進式人文課程體系,通過必修課、選修課、自修課等形式組織教學,為學員系統(tǒng)學習人文知識奠定基礎。要注重學員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根據(jù)學員能力生成需求針對性優(yōu)化課程教學內容。首先,逐步增設不同類型的人文類課程,如文學、歷史文化、美學、實用操作類等,不斷擴大人文課程涵蓋的范圍和內容,構建起一套完整、系統(tǒng)的人文課程體系。其次,逐步提高人文類課程的比重,適當增加人文社科必修課和選修課的門類和學時。目前,許多軍事院校僅僅零散開設了《大學語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等幾門人文課程,學時也少得可憐,必修課《大學語文》只有40學時,一個學期即可講授完畢,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只有20個學時。課內學時的嚴重不足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絕大部分的教學內容都只能淺嘗輒止,沒有足夠的時間引導學員進行深入思考和探討。因此,要提高學員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員的人文精神,必須適當增加人文社科必修課和選修課的門類和學時,從上而下,厘清認識,真正重視人文課程。
3.開展豐富多彩的人文活動
第一課堂教學是人文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但我們不能把它做為唯一的課堂,還應該把人文素質教育拓展到第二課堂,注重課外的熏陶和培養(yǎng),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人文活動,全方位、多層次地提高學員人文素質。如舉辦人文知識、傳統(tǒng)文化講座,傳播優(yōu)秀文化,啟迪人生智慧,使學員領悟到優(yōu)秀文化的精髓,并最終內化為個人的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舉辦大型人文活動,如辯論賽、卡拉OK比賽、話劇節(jié)、詩歌朗誦會等人文活動。豐富多彩的人文活動,給學員們提供了演繹青春、展示自我、鍛煉自我、交流思想的寶貴平臺。學員通過參加人文活動實踐,在思想上得到凈化、在情感上受到陶冶,增強了對祖國、人民的熱愛,增強了使命意識和責任意識;組織成立人文社團,如創(chuàng)立文學社、話劇社、碟影工作室等等,學員全憑興趣自由選擇加入,一旦加入,就成為社團的主人,各司其職,負責社團的日?;顒?、大型活動的策劃、開展、宣傳,負責對外協(xié)調、交流、聯(lián)誼等等具體事宜,社團的發(fā)展壯大與每一個成員的付出息息相關。通過參加社團的組織、管理,既可以提高學員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又可以實實在在的提高學員的表演創(chuàng)作能力、組織協(xié)調能力、平面設計能力、視頻制作能力,還可以為學員未來走上第一任職崗位的做人、做事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撐和文化底蘊。
4.提高軍校教員的人文素養(yǎng)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3]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先有一桶水,要提高軍校學員的人文素質,關鍵得看師資隊伍的素質,這就要求軍校教員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高水平的教學能力,還要有廣博的人文知識和較高的人文素養(yǎng)。但是,目前軍事院校中教員的人文素養(yǎng)參差不齊,教學的方式方法比較單一,只注重課內人文知識的傳授,忽視對學員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因此,要提高軍校學員的素養(yǎng),首先就要提高教員的人文素養(yǎng),培育大學教員的人文情懷。在軍校人文課教員中要倡導人文精神。教員要以良好道德品質、高度的敬業(yè)精神、無私的奉獻精神,高尚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引導學員關注人的生命、人類生存的價值、意義,引導學員形成積極向上、健康完善的人格,使學員成為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的人。要積極鼓勵人文課教員不斷提高專業(yè)素質和人文素質,通過送學、培訓等渠道,拓展教員人文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增加教員的人文底蘊和人文修養(yǎng),不斷優(yōu)化人才隊伍結構。教員應摸清人文素質教育的新形勢、新情況、新特點、新方法,改變過去一家之言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結合軍校學員的特點,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以更加科學、更加生動的方式提高學員自主學習人文課程的熱情和興趣,從而解決軍校學員人文知識、人文精神匱乏等問題。
參考文獻
[1]王本亮.人文教育:戰(zhàn)斗力生成的一塊基石[N].解放軍報,2012.05.07.
[2]郭英劍.美國三大軍事院校中的人文教育[N].科學時報,2010.8.17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97
(作者單位:后勤工程學院人文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