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翠華
誠信教育是小學生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卻發(fā)現(xiàn),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正確地理解誠信的內涵。
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二、三年級處于服從權威、遵從規(guī)則的道德發(fā)展階段,學生比較注意根據規(guī)范來調節(jié)、控制自己的言行,他們對“誠信”的理解往往從“誠實”的含義開始。隨著個體的成長和人際互動的頻繁展開,同伴交往的重要性日益突顯,他們開始意識到與人交往需要相互守信,即開始注重“守信”的含義。個體繼續(xù)發(fā)展會逐漸感悟到真誠待人的重要性,“誠實守信”已經成為一種基本素養(yǎng),而更具深層含義的“真誠”成為同伴情感提升的重要內容,部分學生開始意識到“以誠待人”的重要性,即注重“誠信”概念中“真誠”的內涵。
基于理論與實踐經驗,我們認為小學階段學生的誠信價值觀與誠信行為的建構也應加強針對性,不同年齡段應有不同的教育策略。
1.低年級段
《品德與生活》在該學段安排了“認識同學”“了解規(guī)則”等不同維度的內容,將誠信、守規(guī)的價值觀要求蘊含其中。
策略一:大小結合
教師要注重將古人、名人的大道理與真實的小情境相結合,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誠信概念本身的理解還不是特別清晰,更不能做到內化于心,因此,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應該有意識地給學生們復現(xiàn)誠信第一層次的內涵——“誠實”及與之相關的道理。復現(xiàn)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比如,講“曾子殺彘”等古人講誠信的故事、看誠信的動畫片等。但是這種大道理的復現(xiàn)必須與他們生活中的小情境相結合,如不小心弄壞了同學心愛的卷筆刀之后……
策略二:遠近搭配
教師要注重將成人世界講誠信助成功的道理或事例與學生目前成長中不斷出現(xiàn)的問題相結合。簡而言之,就是將解決近期問題與構建誠信遠景目標相結合,從而引導學生看到誠信的社會價值與人生價值所在,從而堅定他們對誠信的認知與踐行的動力。
2.中年級段
基于中年級段學生對自己的外在評價、意識要求和行動表現(xiàn)趨于一致等特點,教師在進行誠信價值觀教學過程中應注意運用如下策略。
策略一:創(chuàng)設“兩難情境”
在誠信價值觀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設置兩難問題教學情境,激起學生內心認知沖突,觸動其原有的認知心理結構,讓學生思考、辨別、選擇,會取得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如在“中華老字號——謙和誠信買賣經”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了解了百年同仁堂現(xiàn)在的生存壓力:藥材原品貴,成藥又便宜,如果用中檔藥材就可以解決價格高的問題。他們以“如果你是同仁堂的經理,該不該將藥材進行調換”為主題進行辯論,從各自堅持的道德規(guī)范、彼此不同的生活體驗中尋求可以說服對方的理由,互相設難發(fā)問。
策略二:踐行與指導相結合
將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活動與學校整體學生活動設計相結合,從而達到全學科、全校育人的目的。此外,可設計開放的誠信活動,如誠信考場、無人值守的誠信超市等,使學生在開放的、安全的環(huán)境下踐行誠信,促進學生對誠信另一個層次——“守信”的認知與踐行。
3.高年級段
基于高年級段學生更注重“誠信”在“真誠”層面的含義,教師在進行誠信價值觀教學過程中應注意運用如下策略。
策略一:營造“開放融合的大學科課堂”
要讓學生對誠信有切身的積極體驗,離不開對真實人際交往中誠信情境的感知與應對。因此,我們打開教室的大門,突破一節(jié)課四十分鐘的限制,引導學生在點滴生活中發(fā)現(xiàn)、積累,例如,開展“快樂少年行——共同成長的日子真快樂”“愛惜名譽 學會尊重”“珍惜擁有 心存感激”等活動。
策略二:“把脈”真問題,切忌“虛擬”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引入學生生活中的真問題,并在備課之初完成對這些真問題的“初診把脈”,即對造成原因的調研與分析,并引導學生參與到真實的誠實活動中來,使他們面臨關乎其切身利益的誠實問題,最終向學生提出誠實行為的要求。這樣,學生在真實情景中體驗了解決誠實問題的全過程。
總之,學校更應該基于小學階段學生認知和心理發(fā)展特點,運用合理、高效的教學策略,使誠信教育收到實效,為學生的成長奠基。 編輯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