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孫建軍,遼東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
摘 要:本文基于輸出驅動假設理論,結合目前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現(xiàn)狀,提出其改進建議。
關鍵詞:輸出驅動假設;英語寫作教學;改進方法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2-0117-01
在英語學習中,聽和讀屬于輸入型技能,說、寫和譯屬于輸出型技能。在目前大學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對于學生輸入輸出能力培養(yǎng)失衡的現(xiàn)象。聽力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其獲得的教學內容和時間的分配遠遠超過口語和寫作的訓練。而單就輸出能力培養(yǎng)來看,與學生的口語訓練相比,寫作能力的訓練更加捉襟見肘。這種教學比例失衡情況的長期存在導致了大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低下。
一、輸出驅動假設
2008年,文秋芳針對英語專業(yè)技能課的教學提出“輸出驅動假設”并對這一假設的具體內容做出了闡述。該假設包含三個子假設:(一)在心理語言學層面,輸出比輸入對外語能力發(fā)展的驅動力更大;(二)從社會用人需求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說、寫、譯輸出性技能比培養(yǎng)聽、讀接受性技能更具社會功能; (三) 從外語教學角度,以輸出為導向的綜合教學法比單項技能訓練法更富成效,更符合學生未來就業(yè)需要(文秋芳,2008)。2013年,文秋芳進一步從教學目標、課程架構、教學程序和方法四個方面探討了“輸出驅動假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及實施方法(文秋芳,2013)。就大學英語寫作教學而言,這一假設的相關研究很大程度上促使廣大英語教師反思和重新定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并對寫作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探索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
二、如何加強大學英語寫作教學
(一)教學中凸顯寫作輸出
在傳統(tǒng)英語讀寫課程教學中,仍然采用“重輸入,以輸入促輸出”的教學方法,教學的首要目標往往以閱讀理解為主,教師先介紹要學習的文章的有關詞匯,交代背景知識,在學生自主閱讀文章后,教師對文章的大意,復雜句型,重點難點進行講解,完成整個教學。雖然是讀寫課程,但寫作教學常常被忽略,即使有,也僅是在授課最后以讀的內容為依托簡略布置寫作任務,課后完成。但實踐證明,這種方式的教學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英語求知欲,不能盤活學生已有的語言知識,更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讀寫課的首要目標可以調整為以寫作為主,采用“以輸出促輸入”的教學理念,在每單元學習伊始,教師就應向學生明確要完成的寫作任務,如讀前階段針對單元主題的背景知識的簡介寫作,讀中階段設置對全文的摘要、縮寫等寫作任務,以及讀后階段對文章的改寫、仿寫,對文章主題的探討、評價等寫作任務。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完成各階段的寫作輸出任務,就需要認真學習和全面掌握本單元輸入的各方面信息和語言知識,積極調動自己以往積累的詞匯和表達,最終達成輸出。以寫作輸出為目標驅動,縮短了從表達性知識向程序性知識轉化的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優(yōu)化寫作教學內容
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應為學生提供真實且適合學生英語水平的寫作任務和內容。所謂真實,就是寫作的內容要貼近生活,具有交際的真實性。以往的英語寫作被用作鞏固英語學習的一種手段,學生要按照一個既定題目,編造出要寫的東西,這種寫作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空洞無物。而如果寫作題目是與大學的生活相關聯(lián)或是具有時代感的主題,學生會根據(jù)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意愿去寫,而有真實的寫作目的,有真情實感的表述,能解決真正問題的寫作任務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這種情況下的寫作才能有質量,有思想,內容充實,有血有肉。另一方面,寫作內容的設計要做到難易適度,即學生要完成的寫作輸出任務所需的詞匯和語匯符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師既要熟悉英語課程的所有授課內容,也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在布置寫作任務時充分考慮到與學生已掌握的英語課程的教學內容的橫向聯(lián)系, 確保學生在進行寫作輸出時具有足夠的相關詞匯量和語匯量,使學生能夠較順利的完成有效的輸出。
(三)保證寫作輸出訓練的連續(xù)性
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應該貫穿整個大學英語教學階段,以此保證寫作輸出的連續(xù)性,強化“寫”這個輸出型技能的培養(yǎng)。傳統(tǒng)教學將“寫”和“譯”看做英語學習中較高等的語言能力,認為只有在“聽、說、讀”等較為基礎的語言技能掌握到一定程度后才應開始訓練“寫”和“譯”的能力,導致寫作訓練在大學英語入門學習階段的不足甚至缺失,無法滿足寫作教學的連續(xù)性,造成學生寫作能力的低下。因此,根據(jù)輸出驅動假設,在大學英語開課初始階段,就要設置相應的寫作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先設置基礎的寫作教學內容,包括詞匯之間的搭配,句型套用,段落寫作,逐漸推進到篇章銜接,謀篇布局,再提高到多體裁多題材寫作,形成從簡到繁、由易而難這樣一個連貫的寫作輸出過程。這樣,學生既不會缺乏寫作輸出訓練的連續(xù)性,也不會因為某一階段輸出任務過難而喪失信心。只有連續(xù)系統(tǒng)的寫作教學,才有足夠的寫作輸出量的積累,最終才能實現(xiàn)學生英語寫作水平質的飛躍。
三、結語
輸出驅動假設為改進和革新目前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提供了全新的視角,根據(jù)這一理論,大學英語教學應重視寫作輸出,將其作為凸顯的教學目標,寫作教學內容上要及時更新優(yōu)化,寫作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輸出訓練的連續(xù)性。該理論對于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教師,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這一理論指導下探索和實踐更富有成效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最大程度去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作者單位:遼東學院外國語學院)
課題項目:本文為遼東學院2015年校級規(guī)劃立項“輸出驅動假設視域下新建本科院校英語寫作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文秋芳. 輸出驅動假設與英語專業(yè)技能課程改革[J]. 外語界,2008.
[2]文秋芳. 輸出驅動假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思考與建議[J]. 外語界,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