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花
摘 要:魯迅作為學者博學多識、涉獵領域極廣,對于木刻、版畫、碑文、金石品等領域都有深入而細致的研究,特別是對北魏碑文石刻的研究,魯迅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本文通過魯迅摯友與親人的回憶錄以及相關的碑文資料,深入探究魯迅對于北魏碑文的收藏與研究狀況。魯迅對于碑文的抄錄與研究對其自身的文學創(chuàng)作、書法藝術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他收藏的北魏碑文石刻數(shù)目很大,種類繁多,有很多原石已近散佚,因此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
關鍵詞:北魏;魯迅;石刻
中圖分類號:K87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6)06-0226-03
魯迅對于碑文石刻的收藏是研究魯迅的一個新的角度和領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研究魯迅對北魏時期碑文石刻的收藏,探討魯迅在沉默的十年間對魏碑的研究成果和他長期收藏魏碑的原因與意義。魏碑在書法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它上承漢代的隸書,下接唐朝的楷書,完成了由隸到楷的完美轉(zhuǎn)變。北魏有張猛龍、鄭道昭這樣的書法名家,也有大量的民間書法家,因此北魏碑刻風格多樣,雄奇與秀麗并存,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與研究價值。魏碑經(jīng)歷了一個由冷落到逐漸被重視的過程,在其不為世人所推崇時,魯迅卻看到它獨特的價值。魯迅鐘愛古樸剛健的魏碑,拓寫了南北朝的大部分碑文,收藏了大量北魏的造像石刻,并且留下許多珍貴的手稿,這些都是我們進一步研究魯迅對北魏碑文石刻收藏的重要資料。
一、魯迅收藏碑文的活動
魯迅成批量的購買碑刻拓片,始于1915年的4月,一直到1924年的9月還在購買,時間前后長達十年,以后零星購買的不計在內(nèi)。魯迅在北京期間,經(jīng)常到琉璃廠以及夜市上的碑帖店尋求有關的碑拓,店家有時會把拓片送貨上門,以供挑選。有少量的碑刻拓片由于種種原因不易見到或者很難買到,魯迅便托人從原地去拓取或者購買。北京琉璃廠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古街,那里的店鋪收藏著很多已經(jīng)絕版的古書和各種奇珍異寶。翻閱魯迅的日記與附在書后的購書賬目我們可以看到魯迅經(jīng)常出入琉璃廠,有時一天往返那里好幾次。魯迅每月從自己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錢購買書籍石碑,并在日記書賬中記載購買書籍碑帖的時間價錢。對于魯迅而言,到琉璃廠購買古玩已經(jīng)成為他的一個生活習慣。
北洋軍閥政府統(tǒng)治期間,魯迅任職于北京教育部,工作清閑,于是他開始集中購買拓片,潛心研究。他對于碑文的研究完全是一種治學上的需要,是積極主動的取向,而并非是消極避世的小謀略。許廣平在《魯迅回憶錄》中記載魯迅購藏古代碑刻拓片是從其在北京教育部任職時開始的?!翱葑K日,極無聊賴。”這是當時教育部的情況?!棒斞笇Ξ敃r的社會政治很是失望,一直在教育部重復著無聊的工作。但是魯迅也有了一些空閑時間去閱讀自己所喜歡的書目,收集金石品和拓片,補充繪制殘缺的古代圖錄,校勘古籍”。{1}從許廣平的回憶中可以體會到魯迅當時郁郁不得志的痛苦心情。魯迅在給友人臺靜農(nóng)的回信中回憶了他“蟄伏古城”的這段時光,魯迅深知歲月不待人的道理,他沒有消極地對待生活與工作,而是在這艱難的歲月里靜下心來,深入鉆研學問,無論是時髦的外來新知還是厚重的傳統(tǒng)國學,他都進行了學習。這十年間魯迅雖然沒有發(fā)表文章,但也收獲頗豐,他對于漢畫像、南北朝碑文和唐代造像進行收藏,很多作品原石已經(jīng)散佚,魯迅的拓片保存了這些石碑的原貌,給后世留下了非常寶貴的研究資料。
二、魯迅對碑文的抄錄工作
魯迅的抄碑工作是在其讀碑與校碑中進行的,其抄錄碑刻拓片具有明確的選擇性。碑刻的年代范圍,以及罕見的碑刻,是魯迅關注的重點。歷史上有的原刻碑石已毀佚的,后來有人曾加以摹刻、補刻,此類復制品則不在魯迅的收集范圍之內(nèi)。初唐以后的碑刻,即使是名家書寫的,亦不在魯迅的收藏之列。這樣,魯迅就把碑拓的抄拓限定在了一定的歷史階段。概括的來說主要是關注于秦朝的瓦當、漢朝的石畫像、魏晉南北朝的碑文造像以及唐朝的造像。魯迅選擇性地收藏碑文石刻,體現(xiàn)出獨特的審美品位,魯迅卻以其獨特的審美眼光看到了魏碑的重要價值,收藏保存了很多魏晉南北朝的碑文拓片?,F(xiàn)在有些石碑因為種種原因不知下落,魯迅的收藏則填補了這些空白。
魯迅在實際的抄碑過程中非常的嚴謹細致,極具考證精神,用自己特有的方法抄寫碑文。魯迅買來碑拓后的第一步,自己先釋讀原刻的文字,有些碑文因為年代久遠字跡模糊,給考證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遇到這種情況魯迅便左右仔細查看,認真辨認。有的碑文有殘損之處,他便查閱相關書籍,補缺查漏。第二步,魯迅測量拓片的長寬尺度,做出記錄,并錄下碑文。具體的方法是他用尺子量出碑文的高度與寬度,記錄下碑文一共有幾行,每行都有多少字,然后按照碑文固有的版式將其抄錄,當抄寫到碑文的最后一行時,他便畫一條線,以示結(jié)束。魯迅對“昔存今殘,昔殘今微存影”的字目進行校正,然后他又一一注明原因。魯迅在抄錄時根據(jù)碑文的字體進行抄寫,真實地再現(xiàn)了碑文的原貌。這只是魯迅抄錄碑文的初稿。接著,魯迅將自己的草稿,對照《金石萃編》《寰宇貞石圖》等書釋文的異同,寫在印有界格的紙上,是為校記。最后,根據(jù)自己的草稿,把校正結(jié)果正式謄在白紙上。這些白紙下面都襯著印有行格的信紙。這樣整個抄碑過程才算完成。魯迅精審細致地??背洷模@種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值得所有做學問后輩們學習。像胡適與周作人這樣學貫中西的大學者提起魯迅的整理書籍、??北牡墓ぷ饕彩蔷磁宀灰?。
三、魯迅對北魏碑文造像的收藏
通過檢索魯迅日記、其重編的《寰宇貞石圖》和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魯迅對于北魏石刻的收藏與拓寫。
(一)鄭道昭所刻石碑
在《魯迅日記》有記載:“1917年正月二十一日,下午游留黎廠帖店,買《鄭文公上碑》一枚,二元”。{2}在魯迅日記還記載著《魯迅日記》里記載購買其在百峰山石刻的內(nèi)容:“1915年5月6日……往留黎廠買《鄭道昭登百峰山五言詩石刻》一枚.二元。”{3}魯迅在還日記里記載著:“1916年9月23日,午后往琉璃廠買《鄭道邵題刻》小種二枚?!眥4}這是著名書法家鄭道昭的作品,歷代對其評價很高,而且這也是魯迅的藏品中尺寸最大的一幅。
(二)《居士廉富等造象》《廉富造像》《高伏德等造象》
魯迅在1915年7月17日的日記里記道:“下午往留黎廠買《高伏德等造象》三枚…用小字標著:北魏景明四年,石在涿州。《居士廉富等造象》二種四枚…用小字標著:東魏興和二年一枚,又武定八年一枚。”而且在魯迅日記1916年9月30日寫載著買《廉富造像》四枚,在1916年10月8日購買《廉富造像》陰碑并側(cè)共三枚,合一元?!啊读辉煜瘛房逃跂|魏時期興和二年公元540年,書法方正疏宕,勁挺爽利。是東魏造像中的精品”。{5}《高伏德等造象》刻于北魏景明四年(公元503年)四月二日。這件造像原件現(xiàn)已失蹤。
(三)《比丘道智道玩等造象》
魯迅在日記中記載道:“1915年8月21日,午后往留黎廠買晉《王明造象》拓本四枚,隋比丘僧智道玩等造象四枚,共值銀四元,隋比丘僧智道玩等造像四枚?!眥6}《比丘道智道玩等造象》刻于北魏永安三年(公元530年),當時有很多造像為比丘造像,大多都是刻制造像為親人、國家發(fā)愿祈福。
(四)《道沖修塔記》
魯迅在日記里記載:“1915年8月15日,下午往留黎廠買《張龍伯造像記》,《道沖修塔記》各一枚?!眥7}《道沖修塔記》這塊碑文刻于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十月十八日,這件碑刻剛出土不久原件便不知下落,而且迄今為止很多著名的碑帖書籍中均沒有記載該碑,據(jù)魯迅記載他是在此拓片剛出土時購買的,魯迅保存的《道沖修塔記》拓本非常珍貴。
(五)《元寧造像記》《張神洛買田券》
魯迅在1915年10月6日的日記中記載著:“下午往留黎廠買《元寧造像記》二枚,《張神洛買田券》拓本一枚。”{8}《元寧造象記》全稱《滎陽太守元寧造像記》。魏元寧造像,正書,十六行,行七字。{9}此碑刻于北魏時期孝昌二年公元526年。
《張神洛買田券》,這塊石碑刻于北魏時期正始四年公元507年。后來魯迅將此拓片送給了遠在家鄉(xiāng)的周作人,在魯迅日記里又將此碑記載為《張神洛買地券》。
(六)《劉平周造象》
1915年11月28日魯迅《日記》:“午后往敦古誼買《白石神君碑》二枚,又至別肆買《劉平周造象》三枚。”{10}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二月刻。四面環(huán)刻。魯迅抄件三頁,計五面。在山東郯城縣署。
(七)《許始造象》
1915年11月24日魯迅《日記》:“又《許始造象》四枚,二元?!眥11}《許始造象》在很多記載碑文書籍中都沒有記載,我們只從魯迅的記載里得知此碑刻于北魏碑文光和六年,至于該造像的具體內(nèi)容與所刻文字都不得而知。
(八)《鄭道忠墓志》《李超墓志》
魯迅在其日記里記載著:“1915年11月28日又至別肆買《鄭道忠墓志》等六枚?!眥12}該碑刻于北魏正光三年(公元522年)十二月廿六日。{13}清道光年間河南滎陽縣出土?,F(xiàn)藏開封博物館碑廊內(nèi)。近見石已風化,文幾不可讀。
《李超墓志》這塊石碑刻于北魏時期正光六年?!棒斞钢赜啞跺居钬懯瘓D》第二冊目錄,在該書上記載著:“正光五年八月十八日卒,越六年正月丙午朔十六日辛酉葬。在河南偃師?!眥14}康有為評此志為體骨峻美之宗,認為其是魏碑中的精品。
(九)《邑義五十四人造像》《邑義六十人造像頌》
魯迅日記里記載:“1921年3月2日記載著買《邑義五十四人造像》一枚,云出自山西大同?!眥15}據(jù)《中國石碑》記載:“邑義,是指帶有自愿性質(zhì)的佛教信仰社團。佛教團體“邑”或“邑義”存在的最早記錄在云岡被發(fā)現(xiàn),這些世俗成員參加這些組織后,通過捐助的方式來參加集體宗教活動?!眥16}本文所舉得《邑義五十四人造像》在云岡石窟第11窟東墻,本窟造像正是孝文帝巡視石窟時所制,是云岡早期造像的代表。
四、魯迅收藏碑文的意義
魯迅歷時十余年抄拓碑文,雖然沒有完成其研究,但是留下了大批的資料和許多十分寶貴的手稿,十年在歲月的長河中微不足道,但對于個人來說,這十年卻是其人生歷程的重要見證。隱藏在這艱辛工作背后的深層意義值得我們?nèi)フJ真思考和探究。
魯迅收藏拓寫碑文的意義首先在于這些活動潛在地影響著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及藝術旨趣。魯迅愛好魏晉文章,崇尚魏晉文人灑脫自然的文風。魯迅尤其推崇桀驁不馴、蔑視權(quán)貴的嵇康,被他獨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魯迅提出了“魏晉風度”一詞來概括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學特征。魯迅深入地研究了魏晉南北朝的文學,有自己獨特的心得。他在研究該時期的文學時不僅關注正史和文章本身,更重要的是關注了以前學者在研究時所不甚注意的資料。魯迅認真地讀了魏晉南北朝的小說,并且收藏了很多當時的碑文器皿。他親手抄錄碑文,幾乎留存著魏晉南北朝的全部碑文。這些活動也潛在得影響了魯迅的文學偏好,使他崇尚灑脫自然的魏晉風度。因此,魯迅在創(chuàng)作與欣賞文學作品是往往能獨辟蹊徑,站在一個至高點去俯視人間,以一雙冷眼觀世,以一顆赤誠之心啟迪民眾。
其次,魯迅多年抄碑,魯迅所書寫過的各種碑文以及字體在這里不勝枚舉。漢魏南北朝是書法藝術大放異彩的黃金時期,其朋友曾說魯迅所拓幾乎是南北朝碑文的全部。北朝書法在整個書法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北朝有著像張猛龍、鄭道昭這樣著名的書法家,但更多的是遵循民間書法的發(fā)展方式,北魏的書法有著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是連接漢朝的隸書與唐朝正楷的過渡性書法?!氨蔽旱谋脑煜窈芏嗍遣恢拿耖g藝人所刻,這一點就不同于南朝文人們“風流蘊藉”的書風,魏碑結(jié)構(gòu)體態(tài)張弛有度,錯落別致,在轉(zhuǎn)筆拐彎時多運用側(cè)鋒,運筆書寫過程中速度很快,收筆時干凈利落,其書法的美學特征為“金石氣”,是楷書藝術的一座高峰”。{17}魯迅平常是用毛筆寫字,魯迅全集、魯迅將近二十多年的個人日記和他大量沒有出版問世的手稿都是用毛筆書寫,翻閱魯迅留下的珍貴手稿,他總是用小楷認真地書寫著,字跡工整清秀。魯迅的書法就是在其拓碑的過程中逐漸成型,并且積淀了不同于普通書法家的內(nèi)蘊,有著獨特的厚重感和力道。魯迅本無心做一個書法家,但是卻集采眾家之長,吸納多年抄碑之精髓,有金石氣而,自成一家。
第三,本文所列舉的關于魯迅對于北魏碑文石刻以及各種造像的研究中,其中《鄭道忠墓志》原石已毀,《高伏德等造象》《賈道貴造象》《道沖修塔記》原石不知下落。因此魯迅所保存的拓片就更顯得彌足珍貴,填補了魏碑研究的一些空白。對于《鄭文公上下碑》《李超墓志》《元寧造像記》這些碑文歷代都有很高的評價,是當之無愧的魏碑精品。本文所收錄的碑文和造像還只是魯迅對于北魏碑文、造像研究的冰山一角。魯迅雖然沒能如愿完成有關漢魏南北朝碑刻的研究,但是留下了大批的資料和一部分寶貴的手稿,是我們今后研究的重要資料。
注 釋:
{1}許廣平.許廣平文集(二).江蘇文藝出版社,1998. 233.
{2}{3}{4}{6}{7}{8}{10}{11}{12}{15}魯迅.魯迅全集(第14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263,218,233,176,176, 184,89,189,189,411.
{5}上海書畫出版社.東魏廉富造像記.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1.
{9}嘯滄古代善本碑帖選萃.魏樊可憘元寧造像.2002.
{13}{14}強英良.魯迅藏碑拓研究二.魯迅研究月刊,2006(8).
{16}王靜芬.中國石碑.商務印書館,2011.95.
{17}楊樹會.張猛龍碑技法.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11.1.
參考文獻:
〔1〕魯迅.魯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2〕王靜芬.中國石碑[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3〕強英良.魯迅的藏碑拓研究二[J].魯迅研究月刊,2006,(8).
(責任編輯 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