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晶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7-0202-01
葉圣陶先生是近代著名的作家,也是一位大教育家,他的許多教育思想,對于今天的教育,仍是一種指引。于永正老師是當代著名的特級教師,他在語文教學上的建樹,是我們學習的不竭源泉。讀葉圣陶的文章,看于永正的教學,筆者發(fā)現(xiàn),二人在寫作教學上的許多觀點及主張十分相似。于是,筆將這些相似之處作了一個簡單的羅列。
1 作文是為了生活的需要
學生為什么要學作文?葉圣陶和于永正的看法是一致的,學作文是因為生活中需要“用”。葉圣陶認為,“人們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隨時需要作文,所以要學作文”?!熬毩曌魑氖菫榱艘惠呑訉W習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為了應付升學考試,也不是為了當專業(yè)作家”。于永正的作文教學追求的也是“實用”二字,他的作文課,如《買手帕》《勸戒煙》《寫尋物啟事,寫表揚稿》,都是一種實用性的寫作訓練,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在日常生活中馬上就可以派上用場。于永正在他的《教海漫記》一書中提到,他這樣教作文,是受葉老先生的影響,是從葉老先生的書中得到的啟發(fā)。
2 鉆到學生心里出題目
葉圣陶認為“學生作文無話可說,毛病大多在于題目出得不好,即使勉強完篇,也無非是些空話套話,沒有一句他們自己的話”。他希望教師出作文題時一定要為學生著想,要了解學生的生活,鉆到學生的心里去考慮,使他們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感可發(fā)。于永正也十分講究命題,出題時,他都會考慮,“怎么能讓學生一看便有興趣,便很動情,便產生寫的欲望?怎么能讓學生一看便覺得有話可說,有情可抒,覺得好寫?”他認為,命題要讓每個學生有內容可寫,絕不能讓一個學生去做無米之炊。同時,還要有趣味性,要能吊起學生的胃口,激發(fā)起學生的寫作興趣。
3 小學生的作文標準不宜太高
小學生作文的目標是什么?二人都認為,小學生作文,意在練習,標準不宜太高。葉圣陶先生給小學生作文定下的標準是“文理通順”。他在《語文教育書簡》寫到:“作文一課,我謂認定標的,師生全力以赴之。標的為何?文理通順而已……至于思想之高深,意境之超妙,皆關系于學養(yǎng),習作課所不克任也?!庇谟勒蠋熤鲝埿W生要先寫放膽文,要求不能多,更不能高。但有一些要求他一定會提,比如把句子寫通順,寫好了出聲讀幾遍,把不通順的地方改過來。他認為,作為小學生,把要表達的意思寫得具體明確,寫得文從字順,這種基本能力要培養(yǎng),要具備??梢姡谟勒蠋煆娬{的也是“通順”二字。
4 學習作文就是學習思想
為什么“通順”這么重要?葉圣陶先生認為,作文就是“想心思”,“想心思怎么馬虎得?”也就是說,清楚的思想,才有通順的語言;語言不通順,就是心思想得馬虎;語言上的毛病,其實是思想上的毛病。于永正老師在《“三維一體”理念在作文教學中的體現(xiàn)》一文中說:“語句不通順說明學生思維混亂。所以要花大力氣訓練學生把文章寫通順?!庇纱丝梢姡藢Α巴槨钡闹匾?,其實是對“思維”的重視。
5 “改”的優(yōu)先權屬于學生本人
要通順,得多修改,修改是寫好文章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葉圣陶非常強調培養(yǎng)學生修改自己文章的能力,他說:“改與作關系密切,改的優(yōu)先權應該屬于作文的本人”。學生作文中的問題,他建議教師只給點拔,該怎么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學生學會了“自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于永正在作文教學中也是這么做的,他不主張“精批細改”,批閱學生作文時,他常常是只批不改——把問題用記號標出來,讓學生自己改。他認為,學生修改的過程,就是獲得方法的過程,就是提高能力的過程。
6 “念”是改作文的最好方法
學生如何給自己修改作文呢?二人認為,“念”是最好的修改方法。葉圣陶說:“念下去覺得不順當,頓住了,那就是需要修改的地方,再念幾遍,修改的辦法也就來了?!彼o導自己孩子的作文時,喜歡坐在庭院的藤椅上,聽孩子讀當天寫的東西,聽的時候,他不會評價寫得好不好,只會講自己是否聽懂了。如果他說:“這是什么意思呀?我不懂?!焙⒆泳偷酶膿Q詞句后再念,直到父親聽得明白,才能繼續(xù)往下讀。于永正老師非常贊同葉老先生“念”的辦法。學生寫完作文,他就在黑板上寫上六個大字:再念,再念,再念。然后告訴學生:“有人請教葉圣陶,怎么改作文?葉老說:‘再念,再念,再念。念,是改作文的最好方法?!苯o學生改作文,于老師常常采用“面批”的方式,讓學生當眾念,遇到需要改的地方就停住,向學生提些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考慮。
7 多肯定,多鼓勵
在評改學生作文時,二人都主張要多肯定,多鼓勵。葉圣陶強調:“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勵,多指出優(yōu)點?!彼f:“學生作文里有任何一點可取的地方,都應該找出來,肯定他的想法和寫法。”丁玲、新鳳霞、肖復興等大作家,都是在葉老先生的這種鼓勵下,走上作家之路的。于永正老師曾多次說起他初中的一位老師,這位老師曾評價他的作文有老舍風格,這話鼓舞了于老師一生。所以,做老師后,評改學生的作文,于老師特別舍得鼓勵,哪怕學生只寫了一個好句子,只是恰當?shù)赜昧艘粋€詞,恰當?shù)匾昧艘痪涿?,他都會一個勁地鼓勵。于老師的鼓勵,曾經讓不愛作文的學生喜歡上作文。
8 提倡教師“下水”
葉圣陶和于永正都大力號召教師“下水”,即教師要自己經常動筆。葉圣陶認為,教師經常寫些東西,才能“深知作文的甘苦,無論取材布局,遣詞造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練,具有敏感,幾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這樣的時候,隨時給學生引導一下,指點幾句,全是最有益的啟發(fā),最切用的經驗,學生只要用心領會,努力實踐,作一回作文就有一回的進步”。于永正老師從1978年至今,堅持寫“下水文”,他認為寫“下水文”就是最好的作文備課,“下水”能讓教師悟出指導的法門,能讓學生從教師的示范中得到啟示,受到鼓舞。
在作文教學的主要問題上,葉老先生和于永正老師的觀點是比較一致的。于老師在他的文章中,曾多次提到葉老先生,可以說,于老師的作文教學思想,是葉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一種傳承。當然,二人的觀點也并非完全相同,比如,號召教師“下水”,葉老重在提高教師的水平,于老師重在給學生以示范。這些細微的出入,是傳承過程的一種發(fā)展。對我們而言,學習、實踐和發(fā)展兩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是我們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