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了解“概論課”教學現狀,特別編制了《高職學生“概論課”教學現狀的調查問卷》,問卷從學生對“概論課”的態(tài)度、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建議、課堂表現等方面設置內容,特別針對目前正開設該課程的2014級大一新生展開調查,采取隨機調查的方式共發(fā)放55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503份。
關鍵詞:高職;“毛概課”教學;現狀分析
1 高職學生“概論課”教學現狀
1、高職學生對“概論課”普遍因為漠視而缺乏理解能力
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高職學生很難講出一條完整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相關知識。在教師和朋友的提示下有42.1%的學生能勉強寫出“概論課”的全稱。另外,85.9%的學生對“概論課”的學習表示“無所謂”。47.9%的學生認為“概論課”作為一門必修課既然學科安排,就跟著學,表現出一種被動的狀態(tài)。恰恰是這樣一種學習態(tài)度導致了他們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尤其是上課過程中的消極應付。在對上課情況的調查發(fā)現,有40.2%的學生會認真聽課,30.6%的學生會睡覺,48.9%的學生會發(fā)呆,63%的學生會玩手機等等。在對書本知識的閱讀及課外閱讀方面43.9%的學生會有選擇的閱讀課本,僅有3.2%的學生已經全部閱讀,43.1%的學生會在課外偶爾閱讀一點相關書籍,經常翻閱的僅占1.6%。
2、高職學生“概論課”課堂參與度不高,學生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
高職學生在“概論課”課堂上無法做到全身心投入,4.4%的學生每節(jié)課聽課時間超過75%,而21.7%的學生處在50%-75%之間。既然學生大部分時間不在聽課那為什么還要來上課呢?我們發(fā)現,74.4%的學生不會曠課,因為老師要考勤。當問到如今支持您學習“概論課”的動力是什么時,64.8%的學生選擇“不掛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不能因為這樣的調查結果就片面的否定學生,在對學生關于課堂提問的態(tài)度中我們發(fā)現,面對老師的提問66.8%的學生“有所想法,但不愿主動回答”。這一點提示我們學生內心還是想要去與教師交流,只是迫于上課的情境或者某方面的壓力而沒有把內心強烈的主動性激發(fā)出來。
3、“概論課”課程內容和授課方式與高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契合度不高
學生對“概論課”不感興趣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與所學專業(yè)的將來就業(yè)關系不大,而是對該課程的主要內容不感興趣,但是我們不能片面認為學生對“概論課”全部內容的排斥。在對課程哪一部分更感興趣的提問時,只有27%的學生對課程內容都不感興趣,其余學生都對教材的某一部分或者某幾個部分有想要深入學習的愿望。學生的感興趣和學生參與度不高的矛盾始終存在,問題就在于授課方式的陳舊。95后的大學生更喜歡簡單明了的知識,他們喜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學生對上課沒有興趣的原因35.2%的學生認為授課內容理論脫離實際,空話套話多,32.2%的學生認為理論性太強。
4、“概論課”輔助設備利用合理,學生滿意度高
在高職學生“概論課”授課形式的調查來看35.4%的學生表示“教師普遍采用與書本結合,配合播放視頻”的教學方式,這一教學方式也是各大高校最常用的一種,學生對這種上課方式的認同感較高,有76.5%的學生比較滿意??梢娕c視頻相結合的多媒體形式并沒有引起學生的反感。在對“上課沒興趣的原因”的調查結果分析來看,選擇“教師水平差,師資隊伍不強”的學生僅占4.6%,可見影響他們學習興趣的主要原因不是教師素質。在進一步分析教師教學方式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超過九成的學生認為教師對視頻的運用比較科學,通常會播放類似于《旗幟》等紀錄片或者與課程相關的新聞資料,播放的時長通??刂圃?0分鐘以內和10-15分鐘。與此相一致的是,學生對于教師課件的建議81.5%的學生希望有圖片和視頻,從這三組數據可以看出教師在視頻的選取以及播放的時間上不僅符合該課程的標準,同時也與學生的意愿相一致。
5、學生對“概論課”期待值較高,互動愿望較強
從調查結果的分析來看,高職學生對課程的某些內容本質上是非常感興趣的,他們希望通過學習“概論課”而獲得一些知識,提高某些認識。其中,55.5%的學生希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信仰;57.7%的學生希望認清現階段的基本國情;61.6%的學生希望了解中國的近現代史;51.5%希望對當前熱點問題有一定的理性思考;41%的學生想要深入了解國家的政治經濟體制;44.3%的學生希望了解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的變化;40.6%的學生希望提高對政治問題的敏感度。而在“是否希望課后與該課程的教師繼續(xù)交流”這一問題的回答上,希望能經常交流的有15.5%,希望遇到不懂的問題時交流的學生占57.3%。
2 原因分析
(一)現實層面
1、所處時代和成長環(huán)境的影響
新的世紀中國加入WTO,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上海世博會的召開都彰顯了我們國家的綜合國力,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社會的負能量正慢慢侵蝕著這一批青年,當勤勞勇敢、艱苦樸素、見義勇為被無形的扭曲,拜金主義成為人們生活的主題,負面的信息鋪天蓋地,對于當代青少年來講是一種價值觀的沖擊,這樣的時代和成長的經歷造就了他們對社會變化的不敏感,對歷史的不了解,對信息接收的被動?!案耪撜n”的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無法有效的說服學生接受許多需要長時間才能證明其是科學的、可行的、正確的理論認識。
2、高職兩課教育內容的分裂性
在“05方案”中高職教育中只有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兩門必修課。各高職院校也謹遵“05方案”,基本上只開設上述兩門必修課。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及中國近現代史的取締直接導致了兩課教育內容的割裂。面對高職學生基礎差的現實,學生沒有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本理解,沒有近現代史的系統(tǒng)學習,在“概論課”的學習時無法將每一階段的理論聯系在一起,甚至不明白每個章節(jié)之間的聯系是什么。這種缺乏歷史常識的“概論課”學習使每個章節(jié)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教師需要在理論講授的同時兼顧歷史知識的普及,上課難度加大。而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空白使他們不明白我們國家是如何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中又如何具體運用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高職兩課教育內容的分裂性加大了教育的難度,也影響了教育的效果。
(二)教學層面
1、教學形式未能突破傳統(tǒng)模式
MOOC的流行使免費名師名校教學成為每個學生可以共享的視頻資源。種種新的思維、新的概念沖擊著大學生的頭腦,現階段“概論課”的教學并沒有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教師盲目的選擇視頻,這些視頻確實與課程相關,但是視頻播放結束后,很少有教師能做出深入的分析,同學們只知道視頻中講了什么內容,也知道視頻與課程相關,但是他們不知道視頻的哪些部分體現了哪個理論知識點。這種情況下,教師沒有恰到好處的引導學生思考,沒有將理論與視頻相融合,兩者的割裂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在理論講授時期待放視頻來緩解枯燥感,視頻播放完之后又回歸原狀。
2、師生比失調
本專科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要總體上按不低于師生1:350-400的比例配備。而我校目前專任教師少,上課人數超過3000人。按照相關規(guī)定,新任教師原則上應是中國共產黨黨員,具備相關專業(yè)碩士以上學位,工作期間應兼職從事班主任或輔導員工作。而我們目前為了彌補教師人數的不足,一些本職是班主任、輔導員、行政人員來兼職從事兩課的教師。這種現象直接導教師無法有效地掌控課堂,與學生交流和溝通的時間不足;兼職教師迫于日常本職工作的繁雜,備課質量不高。缺乏溝通無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也降低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備課不充分使得上課內容枯燥乏味,缺少新意。
(三)個人層面
1、升學壓力小,課程實際利用度不高
高職學生畢業(yè)之后通常有三種情況,一是直接就業(yè),二是專升本,三是工作兩年后考研。按照每年學生走向的比例來看,直接就業(yè)的人數最多,工作兩年后考研的最少。今年,重慶工商職業(yè)學院選擇專升本的學生約占整個畢業(yè)生的13.6%,而專升本三門必考課程中沒有政治。從這一現狀來看,學生基本沒有學習“概論課”的需求。對于高職學生來講,他們在高職學習中更希望學到相關專業(yè)的技能。按照需求驅動原理,“概論課”是否學的好根本不影響學生今后的選擇,學生沒有強烈的需求,自然不會改變學習心態(tài)。
2、認識的偏差導致主動性不強
“概論課”的性質決定了它理論性強的事實。要學好“概論課”需要有豐富的歷史知識、敏銳的時代視角、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意識?;A知識的匱乏讓他們無法將歷史脈絡與理論知識有機結合。對新聞熱點問題的不關注,讓他們缺乏去現實問題的思考。但是,面對自己的劣勢,高職學生缺乏主動去改變的動力,在認識上“概論課”的地位已經完全被專業(yè)課所取代。長期以來,被動的學習態(tài)度影響了他們繼續(xù)學習的興趣,在這種惡性循環(huán)下,理論學習方面的能力不斷下降,甚至一看到“概論課”就被枯燥乏味籠罩。
參考文獻
1.肖貴清,“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建設的回顧與展望[J],思想理論教育,2010.11.
2.陳占安,準確理解和把握《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材修訂的重點內容[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3).
作者簡介
周媛(1987-),女,漢族,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研究生,講師,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重慶工商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