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昕
摘 ?要:術語泛化是一種極其普遍的語言現(xiàn)象,它與社會和科技的發(fā)展緊密相關,同時也反映出人們的心理需求和變化。俄語中一些希臘語源醫(yī)學術語在自身的發(fā)展中通過隱喻的方式增加了新的意義,這不僅豐富了俄語語言,而且也提高了這些術語的使用頻率。
關鍵詞:俄語;希臘語;醫(yī)學術語;術語泛化;隱喻
[中圖分類號]:H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2--02
術語泛化(детерминологизация)指的是某一詞匯單位失去術語功能的過程,也被稱為術語的俗化和非術語化。它通常經(jīng)歷兩個階段:⑴術語以具有術語意義的詞匯單位身份進入日常語言,開始擺脫原有的術語系統(tǒng),其本來嚴格的定義界限開始松動模糊起來。主要從書面的科學文本,到口頭的學術交流再到一般普及性的科普、政論宣傳。⑵術語在日常語言中已經(jīng)用于轉義。這時,術語與原來指稱的概念完全脫離,不再受原來術語系統(tǒng)的制約,其單一性特點相應消失。(吳麗坤, 2009:104)
術語泛化(детерминологизация)是一種十分普遍的語言現(xiàn)象,它發(fā)生在各種語言和各個領域之中。俄語中有大量的希臘源醫(yī)學術語。這些術語的意義大多固定明確,它們在俄語中固定下來后,其意義基本不發(fā)生改變。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語言本身的不足、人們語用心理的變化以及術語的優(yōu)越性,一些希臘語源醫(yī)學術語進入到新聞報道、政論時文、文藝作品和日常語言中,即發(fā)生了術語的泛化。
本文擬從對希臘語源醫(yī)學術語的泛化方式和途徑及原因方面做出的觀察加以闡述。
一、關于俄語中希臘語源醫(yī)學術語及其術語成分
據(jù)統(tǒng)計,俄語中外來詞的數(shù)量大約占10%,而醫(yī)學俄語中來源于希臘拉丁語的術語數(shù)量則超過這一比例。例如,俄語中醫(yī)學各學科分支名稱大約有75個,其中含有希臘語詞素的名稱就有53個,占70.67%。所有借用了希臘語詞素—логия為詞尾的術語就有41個,占54.67%。我們將對希臘拉丁語源醫(yī)學術語的分類及其術語成分的特征作出簡單介紹并歸納一下這類術語的特點。
1.1術語分類
醫(yī)學是一門極其龐大的學科,其分支錯綜復雜。我們可以把俄語中希臘語源醫(yī)學術語分成以下五個方面:
(1)醫(yī)學各領域的名稱。例如,кардиология (карди—心臟+—логия—學)—心臟病學等等。
(2)醫(yī)療器械、儀器和治療方法的名稱кардиограф (карди—心臟+—граф—記錄器)—心動描記器;пневграф(пнев—呼吸,肺+—граф—記錄器)—呼吸描記器等等。
(3)機體各部分的名稱。該部分以解剖學名詞居多,如,атлант—軸突,軸索;дендрит—樹突;артерия—動脈等。
(4)疾病的名稱。如,амигдалит(амигдал—扁桃+—ит—炎)—扁桃體炎;гидроаденит(гидр—汗,汗腺+аден—腺+—ит—炎)—汗腺炎等。
(5)臨床表現(xiàn)和癥狀 гастралгия (гастр—胃+алг—疼痛)—胃痛:диплококк(дипл—雙,復+—кокк—球菌)—雙球菌等等。(王紅,李詠梅,朱研,何冰男,杜萍 2011:1)
1.2術語成分
從以上五個方面中我們可以看出,希臘拉丁語語源術語基本上都是由幾個術語成分(терминоэлемент)構成的。并且大部分術語成分的意義固定、明確。因此,只要掌握了這些術語成分的意義,那么也就掌握了術語的意義。當然,也存在著擁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意義的術語成分,但這些意義也同樣是明確固定的。(王紅,等 2011:2)正因為希臘拉丁術語成分的這一系列的特點,使得希臘拉丁語術語成分很快融入到俄語中。同時,由這些術語成分構成的術語的意義基本不再發(fā)生改變。因此,一個術語成分構成的獨立術語是發(fā)生泛化現(xiàn)象的主力軍。
二、俄語中希臘語源醫(yī)學術語的泛化
2.1泛化的方式和途徑
隱喻(метафора)是實現(xiàn)這種意義擴展或引申的基礎。(鄭述譜, 2006:25)隱喻是根據(jù)某種相似特征把一事物名稱轉移給另一事物。(楊杰, 2012;31)隱喻是詞言發(fā)展和變化的一個重要方式。通過隱喻,人們可以表達事物間一些細微的差別,更加形象化地反映事物的本質(zhì)和特征。如果日常生活中缺少表達某一概念的相應詞匯,人們往往會從已有的詞匯中借用描述同樣功能或形狀的詞匯來臨時代替。如果這種臨時代替得到了其他語言使用者的默認,流傳開來,那么很可能這一用法就成為該詞的新的一個義項。(束定芳,2000:117)例如,пилюля是藥丸的意思,它引申義是令人難堪的事:горькая пилюля(令人難堪屈辱的事);проглотить/проглатывать/глотатьпро пилюлю (把苦水往肚子里咽,忍氣吞聲);дать/отпустить/поднести/преподнести пилюлю кому-нибудь (做出令人不愉快的事,令人難堪,說出傷人的話,讓人吃苦頭);позолотить/золотить пилюлю(掩飾不愉快的事)。所謂“良藥苦口”,藥丸給人們的印象就是苦。這和令人不快的事物給人的感覺是非常相似的анемия(貧血)會造成機體的虛弱,使人沒有活力,用來形容某事物的萎靡不振十分生動形象。同樣的還有паралич,原義是指由于某器官或組織失去完成正常功能的能力而引發(fā)的疾病。它的轉義是麻木發(fā)呆、無所事事的狀態(tài)。
泛化后術語的在使用新義時與同義詞相比較,其品位更高。術語泛化還增加了感情色彩。在《現(xiàn)在俄漢雙解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18)中артерия的轉義義項就標注為<雅>;另外同樣是罵人的話,дурак比идиот更加粗俗。Мировая анемия很快使人聯(lián)想到貧血的人沒有生氣、沒有活力的病態(tài),因而對世界經(jīng)濟的不振有了更加直接形象的了解。新義項比術語義項更富有情感表達力。人們在同義詞中選擇恰當?shù)脑~時,往往求新求雅。同時,一詞引申出多義,還避免了詞匯總量的增加,加重記憶的負擔。
2.2術語泛化的原因
(1)從語言交際自身看,語言具有交際的不自足性,這就決定了語言自身必須經(jīng)常不斷地進行自我調(diào)節(jié)已達到動態(tài)平衡。(馮子薇 1999:109)隨著新事物的出現(xiàn)、發(fā)展和舊事物的淘汰滅亡,除了創(chuàng)造出新詞,淘汰舊詞,語言內(nèi)部必須不斷地進行自我調(diào)節(jié)以達到動態(tài)平衡的狀態(tài)。其表現(xiàn)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詞匯系統(tǒng)內(nèi)部的動態(tài)調(diào)節(jié),即各個層面之間“能量”的交換和轉化,在不停息的交換和轉化的自我調(diào)節(jié)中不斷地實現(xiàn)新的動態(tài)平衡。通過借助具有固定含義的術語的泛化來充實民族共同語,歷來是詞匯豐富的重要途徑,也是各種語言里普遍的現(xiàn)象。語言中的詞匯數(shù)量是有限的,術語泛化在不增加詞匯總量的前提下,利用術語原有的語音外殼和書寫形式,在原有意義的基礎上增加新意(馮子薇, 1999:109)
(2)現(xiàn)代人的語用心理。術語往往給人一種先進前沿的印象。這與現(xiàn)代人追求時尚文明的表達方式的心理一致。許多術語在進入大眾語言時,仍保留原有莊嚴的書面色彩。這使得術語的泛化很快被人們所接受。通用詞匯和術語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隨著科學水平和人們認知能力、素質(zhì)的提高,許多術語,尤其一些在某階段極為熱門、結構簡單的高頻使用術語,很容易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通過非術語化,獲得某些非術語性的意義(吳麗坤,2009:140)。
(3)醫(yī)學術語的形象生動性。醫(yī)學術語不僅有嚴謹精密的特質(zhì),并且具有鮮明的形象性.доза原意是“(一次性)服用的固定劑量”,后來又增加了表示“若干分量,一些”的轉義:доза иронии(一些譏諷意味)、глупость нестерпима даже в небольших дозах(無法忍受一丁點的愚蠢) 、 лошадиная доза (牲口的劑量 大劑量)。рецепт 原來是“藥方、處方”的意思,在口語中它表示“方法、措施”:поступить по своему излюбленному рецепту(按照自己的喜好手段行事)。пульс原指“脈搏,脈動”,轉義為“某物體運動時的律動,搏動;動態(tài)”。當我們讀到пульс общественной жизни(社會生活的律動)時,能明顯地感覺到這個詞組中所蘊含的蓬勃生機。術語在形象性的基礎上通過聯(lián)想的相似相關性獲得新的詞義,這些泛化的術語的所指對象有具體專一變得抽象寬泛,由精確的專指到通俗的泛指,有的還增加了鮮明的表現(xiàn)力。
三、結語
術語泛化出現(xiàn)在各種語言中,涉及到不同的領域。俄語中希臘語源醫(yī)學術語有著自己獨特的術語成分。這些術語成分的意義大多固定明確,所以發(fā)生泛化現(xiàn)象的大部分是那些獨立術語。這部分獨立術語主要通過隱喻等方式進行泛化。術語的泛化離不開社會和人的因素,同時泛化也反映了社會的表格和民族心智的特點。術語的泛化是非常普遍的語言現(xiàn)象,它與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心理變化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現(xiàn)代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都是術語泛化的催化劑。
參考文獻:
[1] 馮子薇. 《科技術語和行業(yè)語詞義的泛化》[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4).PP.109~113。
[2] 束定芳. 《隱喻學研究》[M].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 0。
[3] 吳麗坤. 《俄語術語學探究》[M].北京: 商務印書館,2009。
[4] 王紅,李詠梅,朱研,何冰男,杜萍,《醫(yī)學俄語中希臘拉丁語源術語的類型分析》[J].《學園》,2011(21).PP.1~3。
[5] 楊杰. 《俄語詞匯學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2。
[6] 鄭述譜. 《從術語學角度說“進化”及其泛化》[J].《求是學刊》,2006(4).P.25。
[7] 張建華等. 《現(xiàn)代俄漢雙解詞典》[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8]Прохоров А.М. Большой энциклопедичесий слоыврь[Z].М: Большой энциклопед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2002.
[9]Розенталь Д.Э., Голуб И.Б., Теленкова М.А. Современный русский язык[M].М: Вышая школа, 1991.
[10]Ушаков Д.Н. Токолвый словарь Ушакова[Z].М: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институт "Совет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москва. ОГИЗ. 1935~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