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花
摘 要:在生物課堂上,自主探究活動的第一步是通過觀察現(xiàn)象提出問題。問題設計是關鍵,“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問題”的升華——培養(yǎng)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生物;問題意識;課堂教學;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21;G633.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10-0050-01
傳統(tǒng)式的生物課堂中,教師講,學生聽,學生是一個被動接受者。而真正的學習應該是一個自我思考、自我領悟的過程,教師不應該是“授人以魚”者,應該是“授人以漁”者。在生物課堂上,教師要引入問題式教學。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解決問題,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是新課改提出的一個教學目標。如何串起一個“問題”式的生物課堂呢?本文對此進行研究。
一、問題設計是關鍵
教師要注重通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第一,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空間。不能是那種不動腦子就能答出的問題,要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比如學習“水中的動物”時,直接提問魚兒生活在什么環(huán)境中,學生會不假思索地說“水”,這樣會使學生的思考積極性不高,整個課堂會缺乏生機與活力。其實,可以這樣提問:你們知道為什么人們要說魚兒離不開水嗎?這個時候學生會去思考,進而引起他們的求知欲望。但是問題的設計又不能太遙不可及,這樣容易給學生造成挫折感,導致課堂整體效益不高。第二,問題設計應緊扣教材。以教材為依據,以教學內容為中心,以實現(xiàn)學生的三維目標為著眼點,緊扣教學目標展開而不能游離于教學目標。問題的設計不能天馬行空,無的放矢,如同放風箏,要能收得回來。第三,問題設計要有層次,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在教學實踐中,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對教師設計的問題百思而不得其解。問題出在哪里?原因可能很多,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師設計的問題太突兀,沒有鋪墊,就像不給運動員撐竿卻讓他跳過十幾米的標桿一樣,學生一看就懵。教學中,教師應善于設計有層次感的一串問題,讓學生步步緊跟,不知不覺中將問題深入化,起到一個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如學習尿液的形成時,比較原尿中的成分和尿液中的成分后,可以提問學生:由腎小囊到腎小管的過程中,原尿中少了哪種物質?學生:少了葡萄糖。師:葡萄糖對人體起什么作用?生:葡萄糖是一種供能物質。師:那么,原尿在流經腎小管時,一定經歷了某種過程,而使葡萄糖消失了。同學們猜猜看,是什么過程使得這種供能物質消失了呢?生:可能是被人體又重吸收回去了吧。這種層層遞進的問題,使學生輕松地明白了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第四,問題設計要緊湊。新課程標準下,如何在提高課堂效益的基礎上提高課堂容量一直是值得關注和研究的問題。處理好兩者的關系,最好的突破口就是提高教學設計的科學性,優(yōu)化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問題設計時,要注意問題的銜接、密度,不能過多過濫也不能過少,做到問者問題少而精,學者質疑多且深。
二、“問題”的目的——讓學生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讓學生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自主探究設法攻克難題,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從而自己得出結論。通過自主探究活動逐步形成學生自己的知識框架,并發(fā)展相應的能力。學生由過去的聽眾變?yōu)檠輪T,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積極主動地進行自主學習,思考問題,初步解決問題。講“觀察鳥卵的結構”時,在探究卵殼的作用時,通過放大鏡觀察到卵殼表面凹凸不平,似有許多氣孔。這時,可以問學生:你們見過自行車車胎被扎破時,修車師傅是怎么做的嗎?生:將車胎打好氣后,放到水中,哪兒有氣泡冒出,哪兒就有洞。師:請同學自己想個方法,檢測下卵殼上有無氣孔。學生很自然地想到用水來檢驗卵殼表面有無氣孔。當學生用冷水檢驗效果不理想的情況下,教師再次啟發(fā)學生利用“熱脹冷縮”原理,換熱水試試看。問題在教師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情況下圓滿解決。
三、“問題”的升華——培養(yǎng)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是“問題”式課堂的基石。真正的主體學習,應該是學生通過現(xiàn)象自己提出問題并想辦法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進而得出問題的答案。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就是在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進步的。比如,學習“水中的動物——魚類”時,用多媒體播放空中自由翱翔的鳥兒,草原上自由奔跑的動物,土壤中的小蚯蚓……對比實物展示——水槽中游來游去的魚兒。學生通過比較,能夠很快地提出問題:為什么魚兒一定要生活在水中?或者魚兒有哪些特征可以適應水中的生活?然后設計實驗,通過實驗來解決問題。對學生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是“問題”式課堂最終的目的。如果學生不能發(fā)現(xiàn)問題、不能提出問題,科學探究便如無根之木。
四、結束語
由“問題”串起的生物課堂,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在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中得到發(fā)展。學生在答疑解惑過程中激活自己的思維,享受到求知的樂趣,最終“恍然大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謝小榮.重視初中生物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0).
[2]李相玲.巧用生物實驗培養(yǎng)學生能力[J].中學生物學,2016(02).
[3]劉敏.分層合作教學在初中生物分組實驗教學中的實踐[J].教學與管理,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