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芳
【摘要】通過對96例胎膜早破孕婦的護理觀察,發(fā)現產婦的精神因素對分娩效果至關重要。責任護士和助產士通過做好細心觀察和周到的生活護理,運用規(guī)范化語言,降低產婦的緊張心理,配合治療和分娩,能取得非常好的臨床效果。
【關鍵詞】胎膜早破;臨床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6)02-0099-01
一、臨床資料
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住院孕婦1339人,發(fā)生胎膜早破96人,占總住院人數7.16%,其中妊娠37周以上89人,占胎膜早破總人數的92.7%;妊娠36周以下7人,占胎膜早破總人數的7.3%,其中1例孕33周胎膜早破者,轉診到上級醫(yī)院治療。6例孕周在35+4-37周,給予保胎、抗炎治療,4例宮縮抑制無效后自然分娩,2例經抗炎、抑制宮縮、胎肺成熟、絕對臥床休息等保胎治療措施,在妊娠37周以上結束分娩。
二、胎膜早破的臨床診斷及臨床表現
孕婦自覺有陰道流液,繼而有少量間斷性排出,當咳嗽、打噴嚏、負重等負壓增加時,羊水流出。陰道檢查后穹隆有羊水池,pH呈堿性。陰道后穹隆液體涂片有羊齒狀結晶,或涂片查見羊水成分。
三、胎膜早破的原因
①下生殖道感染,引發(fā)胎膜炎,使胎膜局部張力下降導致破裂;②羊膜囊內壓力升高,常見于雙胎妊娠、羊水過多、巨大兒;③胎先露部高浮、頭盆不稱、胎位異常,胎膜受壓不均勻導致破裂;④營養(yǎng)因素,如缺乏維生素C、鋅及銅,可使胎膜張力下降而破裂;⑤宮頸內口松弛,前羊水囊進入,受壓不均勻及胎膜發(fā)育不良,導致胎膜早破;⑥妊娠晚期性生活。
四、護理
1、產婦護理
(1)心理護理:由于胎膜早破的患者常以急診方式入院。入院時,孕婦常有焦慮、緊張心理。此時護理人員要熱情接待產婦,同情、體貼、關心她們,引用產婦認識(或其了解地名)的產婦、胎膜早破成功分娩、母嬰平安的案例,安慰產婦。了解產婦的文化層次、心理狀態(tài)和預期目標,做好生活起居的照顧拉近與產婦的距離,使她們產生信任和安全感。護士必須使用規(guī)范化語言,結合導樂分娩的音樂,實施整體護理。對分娩的相關知識進行有的放矢地教育與指導,并在整個產程中給產婦持續(xù)的生理、心理、情感支持,充分調動產婦參與意識,和醫(yī)務人員密切配合,順利度過人生最難忘時刻。
(2)體位:胎膜早破的孕婦,采取絕對臥床休息,床尾抬高30°,講述臥床的重要性,介紹醫(yī)院環(huán)境,主管醫(yī)生和護士,胎位不正、胎先露部未銜接者,協助孕婦絕對臥床休息,床上大小便,取左側臥位,抬高臀部,防止臍帶脫垂,取臀高臥位,以降低宮腔內壓力,減少羊水流出。也可間斷取左側臥位,減輕右旋的子宮對腹主動脈、下腔靜脈的壓迫,增加靜脈的回流,促進子宮胎盤血液循環(huán)。避免不必要的肛診與陰道檢查。
(3)飲食方面的護理:指導胎膜早破的孕婦進食高蛋白、高熱量、清淡、易消化食物,以增加機體抵抗力。由于孕婦絕對臥床,活動減少,腸蠕動減慢,容易引起便秘。所以應多進食纖維較多的蔬菜及水果,如韭菜、青菜、香蕉等。使孕婦保持大便通暢,便秘者給予口服緩瀉劑或肛用開塞露。避免吃利水的食物,如冬瓜、西瓜、苡米。
(4)生命體征監(jiān)測:胎膜早破孕婦入院后每4 h測量生命體征1次并記錄,預防感染;嚴格按照護理操作常規(guī)工作,孕婦外陰部保持清潔,墊一次性滅菌產婦會陰墊;每日用0.5%-0.7%,碘伏消毒液擦洗會陰部2次,禁止灌腸,并注意觀察羊水的顏色、性狀、氣味并做好記錄。若破膜12 h以上者,應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常規(guī)給予青霉素640萬靜滴,每日一次);已經發(fā)生感染者,則應該終止妊娠,分娩結束后應給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5)鼻導管低流量吸氧:對胎膜早破的孕婦,每日給予氧氣吸入3次,每次1h,氧流量為2-4 L/min。
(6)會陰護理:胎膜早破后子宮與外界形成通道。會陰部經常處于潮濕狀態(tài),此時,寄生在宮頸陰道附近的細菌上行侵犯羊膜,隨著通路進入宮腔,誘發(fā)官腔感染。尤其是破膜時間越長,感染概率越大。所以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是控制感染的首要條件。具體方法是每日用0.5%-0.7%的碘伏溶液沖洗外陰2次。并注意每次大便后要向后面擦,及時更換一次性消毒會陰墊,協助生活護理,如床上洗頭。
(7)嚴密觀察宮縮:足月胎膜早破的孕婦大多有自發(fā)宮縮,所以對孕婦應觀察宮縮開始時間和宮縮的規(guī)律性和強度。對無規(guī)律性宮縮者,給予靜脈滴注催產素,及時終止妊娠。臨床上一般使用硫酸鎂抑制宮縮。硫酸鎂可使孕婦出現潮熱、惡心、嘔吐、視力障礙、頭痛、胸悶等,使用過程中注意觀察膝反射、呼吸、尿量等,監(jiān)測血鈣、鎂濃度,以防用藥過量或蓄積中毒。
2、胎兒的護理
(1)胎心率的觀察:足月胎膜早破后,羊水從宮腔流出,胎兒在宮內的生存環(huán)境受到破壞,勢必引起胎心率的變化。所以監(jiān)測胎心率是衡量胎兒在宮內環(huán)境狀態(tài)的一個重要指標。孕婦入院后用胎心監(jiān)護儀監(jiān)護20-40 min并記錄。若胎心率<120次/min,考慮胎兒宮內窘迫可能。若胎心率>160次/min,除有胎兒窘迫發(fā)生外,還有并發(fā)宮內感染的可能。
(2)自測胎動:胎動是胎兒在母體內的活動,胎動正常是胎兒健康的指標之一。教會孕婦自測胎動,使孕婦取左側臥位,每日晨8:00-9:00、13:00-14:00、21:00-22:00各測1 h。3次計數相加乘4,便是12 h的胎動計數 。正常胎動每小時2-5次,12 h累計胎動數≥20次。如果12 h計數<10次,常提示胎兒宮內窘迫,應給予氧氣低流量吸入30 min,以糾正胎兒宮內缺氧癥狀。
(3)羊水的觀察:孕婦入院后嚴密觀察羊水的性狀、氣味及量。應繼續(xù)密切監(jiān)護胎心和宮縮,必要時以胎心監(jiān)護儀監(jiān)測胎心和宮縮。如果無自發(fā)宮縮,破膜時間超過24 h,應積極終止妊娠。
(4)警惕臍帶脫垂的發(fā)生:對臀位者或頭位高浮者,指導其絕對臥床休息,床上排便。取臀高臥位,嚴防臍帶脫垂。同時準備好搶救物品,隨時搶救。一旦發(fā)生脫垂,應立即還納,同時積極準備手術,盡快結束分娩。
五、觀察產程
胎膜早破易誘發(fā)早產及宮內感染、產褥感染機會。對足月妊娠的孕婦,臨產后要密切觀察產程進展和胎心音情況,適時結束分娩,對孕齡未達37周,無產兆、無感染征象、應嚴密觀察以爭取適當延長孕齡。給予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每天1次,每次10mg,共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