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鐵軍
如何創(chuàng)設有意義的情境,這不僅需要一個有意義的學習情境,更為關鍵的是設計有意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有意義”的活動中鞏固所學知識,內(nèi)化語言知識和意義。
課文是英語課堂的主要學習內(nèi)容,是教學語言知識和訓練聽說能力的綜合材料。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往往依托于課文文本。但在日常的課堂中,有些教師設計的活動只是簡單地關注語言知識,忽視了語言的意義,學生在活動中缺乏感觸、理解語義的情境。
【案例1】這是一節(jié)PEP 8 Unit1Howtallare you BLet’stalk的課,在進入Warming-up環(huán)節(jié)時,教師設計出一篇 Let’s chant。
Taller,shorter,how tall are you?
Heavier,thinner,how heavy are you?
Younger,older,how old are you?
Bigger,smaller,what size are your shoes?
教師此處用chant是為了復習 heavier,longer等形容詞比較級及相關的提問句型。但是這樣的設計比較機械,教師沒有關注語義,學生也缺少互動性;學生朗讀不能瑯瑯上口,甚至“自然地”輸出了Taller,taller,who is taller。
Warming-up是教師在開始新的教學內(nèi)容和活動前,用于復習和滾動與本節(jié)課學習內(nèi)容有關的舊知識,讓學生獲得第一次感知,同時激發(fā)學生熱情的語言材料。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可以加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元素,在交流的情境中加強活動效果,因此后來改進為:
(先叫兩個學生站起來)
Thinner, thinner, who is thinner?(然后請學生回答)
Taller,taller,who is taller?
Heavier,heavier,who is heavier?
Shorter,shorter,who is shorter?
Bigger,bigger,whose shoes are bigger?
改進后的活動,不僅達到了原先復習的效果,而且在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整個實踐活動有了互相交流的意義,學生較之前不僅朗讀更加順利,而且紛紛舉手回答,更有學生模仿教師指著兩個胖同學問“Heavier,heavier,who is heavier?”,課堂開場氛圍也變得輕松愉快。
【案例2】與案例一的同一節(jié)課中,教師進入文本情境時,選擇的方法是由教師牽頭,T:Look,they are in a shoe store.And Wu Yifan says...直接播放錄音并讓學生跟讀。
這樣的方式只是牽著學生進入情境,學生沒有思考的余地。另外,學生初次接觸情景圖,還未來得及讀取圖中的信息,教師便播放錄音。這樣使學生茫然不知所措,更沒有時間去關注情境以及情境中的語義。
新課程強調(diào)思維開放,即給學生空間,這就需要教師每時每刻與學生接觸,引導學生充分理解情境及其意義。因此教師在進入情境時,可采取問題引領的措施,在出示情景圖時提出“Guess!What will Wu Yifan say?”,讓學生有時間和空間去獲取圖片信息,并結合對生活的認識和積累各抒己見。
這樣的方式較之前不僅給了學生以充足的時間去了解實際情境,而且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經(jīng)驗去思考問題,使情境具有真實性,問題更具實際性。學生經(jīng)過討論,得出了不一樣的答案,如:How tall are you?Why?How heavy are you?相比之前“牽著牛群唱獨角戲”的方法,學生更能進入情境,更能體會出“What size are your shoes?”的語義。
活動的設計離不開情境,教師依托情境設置交際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以單一的師生互動形式開展活動,有些教師則為學生咀嚼文本的每一個情境細節(jié)。
【案例 3】在教授 PEP 6 Unit 5 Whose dog is it?B Let’s talk時,為了使學生掌握“Is he...ing?”,教師設置了小狗Fido黑暗中在各個房間的活動,引導學生用“Is he...ing?”一起猜測所有房間。
這樣的活動雖然提煉了“Is he...ing?”的語言知識,并且在隨后幾次類似訓練中得到強化,但結果只會讓學生機械性地與教師探討,沒有機會交流互相的信息,不僅不能完全體會猜測句子“Is he...ing?”的意義,也無法體現(xiàn)學生對Fido的喜愛。
生生互動不僅有利于學生在交流中鞏固語言知識,而且有利于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發(fā)散思維,更好地融入情境,體驗語言的情境及意義。教師應該在示范到位的情況下,把接下來類似的活動交給學生。因此在這個活動中,可采取的措施是:教師示范后,可以把后面幾個房間全部拼成一幅家庭圖,然后交給學生:Please discuss in group.Is he...ing?組織同桌前后討論,然后猜測。
改進后,學生有了更多想象空間,他們結合生活經(jīng)驗來猜測Fido的活動,并且通過運用熟悉了句型,體會了句子的意義。在改進后的活動開展中,有些同學猜測“Is he washing clothes?”,有些同學猜測“Is he doing dishes?”,五花八門的答案遠遠超出了教師的設計。
【案例4】與案例3的同一節(jié)課中,為了幫助學生讀準文本非重點句“Can I play with him now?”和“Can you take him to the park?”,教師專門設置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逐個單詞攻破和意群教讀進行傳授鞏固。
“Can I play with him now?”和“Can you take him to the park?”雖不是重點句,卻是文章中情感最為濃厚的句子,體現(xiàn)了Sam對Fido的喜愛之情。如教師刻意去教讀,只會使學生機械性地模仿,從而失去了對情感的感悟。
如何改進呢?教師可采用問題引領的方式——通過設置問題,先解釋部分線索,然后組織學生帶著問題觀賞Flash。
通過觀賞,學生不僅再次聽讀了“Can I play with him now?”和“Can you take him to the park?”,提升了朗讀的熟練度和語音語調(diào)的準確度,同時也開始關注兩句話在情境中的語義,開始感受到Sam對Fido的喜愛之情。
新課程理念特別強調(diào)學生與生活的聯(lián)系,要求教師注重學生思維、情感、行動的整合;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有機地結合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真正實現(xiàn)語言教學走向生活。但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往往會偏重于文本的句型,把學生的思維框在教師設計的結構中,而忽視了語言在實際生活中的靈活運用。
【案例5】在教學PEP 3 U 5 Dinner’s Ready A Let’s learn時,扮演完文本角色后,教師便要求學生三人一組進行小組活動,并給予了文本框架。
這樣的活動不僅沒有走出文本,還因為教師給予的框架束縛和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而學生在一個沒有生活氛圍的情境中開展活動,很難將語言知識與語義結合在一起去解決實際問題。教師應該依托購物的實際生活,設計類似餐飲店的訂單,并利用留在板書上的食物名稱,組織學生開展下單—付錢—等菜—拿菜的拓展活動。
改進后的活動,較之前增加了符合實際生活情境的Menu,讓學生體驗了餐館中顧客、營業(yè)員、傳菜員的不同角色,既關注、強化了語言知識和語言的情境意義,也讓學生在實際運用中內(nèi)化了語言。在改進的活動中,學生都真實地、多樣地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