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學
摘 要: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順應時代發(fā)展特征,教師必須及時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特別是針對邏輯化意識較差的教師,需充分提高自身邏輯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應用邏輯化處理模式,并將其廣泛運用在物理課堂教學之上以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本文分別對邏輯層次顯性化、細膩化和認知化三種處理策略分別進行討論。
關鍵詞: 高中物理 邏輯化處理 實施措施
現階段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一些教師嚴重缺乏邏輯化意識,尤其教學中邏輯層次極為混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學效率偏低。為了提高教學效率,需積極實施邏輯化處理策略,以此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能力顯著提高。
一般來說,邏輯化處理策略可分成三種,分別是邏輯層次顯化、認知化和細膩化。教學內容中可應用邏輯化處理的范圍比較廣,不管是規(guī)律、概念還是實驗的思維策略方式,都可應用邏輯化處理策略。此策略需要教師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并以學生為主體,應用“問題化”手段,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1]。
一、邏輯層次認知化
邏輯層次認知化是在邏輯層次呈現過程中要與學生認知規(guī)律相符合,也就是說,其教學中的整體節(jié)奏要適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這個策略的核心就是對學生學習予以關注[2]。
在學習《波的形成與傳播》這節(jié)內容時,其知識邏輯的層次為:第一,對繩波形成特點及其原因進行分析;第二,對彈簧波進行介紹,并在此基礎之上,對波的概念及本質進行深入理解,并將波進行分類,如果在介紹波概念的節(jié)奏把握上與教材呈現順序相同,則會導致概念形成的好時機錯過,且教學節(jié)奏會變得拖沓。呈現概念最佳的時機就是建立與學生認知特點最相符的邏輯順序,可依照以下邏輯循序進行教學:學生在對繩波進行密切觀察后,可將波的概念大致描述出來,這就是概念首次呈現的最佳時機,讓學生有初步認識;其后重點分析繩波成因,并讓學生深入了解波的本質是哪些,而此時為深化概念的最佳呈現時機;最后進行彈簧波的演示,使學生能以此與“繩波”有比較,不僅要學會區(qū)別“繩波”與“彈簧波”,而且要深入了解到繩波的特點與本質,讓波得以擴展及外延,使我們能準確地進行分類,這種從具體到抽象,又從抽象到具體,最后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讓學生能由淺到深地對波的外延和內涵予以把握[3]。
二、邏輯層次顯性化
在邏輯層次顯性化處理中包含了知識呈現過程與結果、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其中知識呈現過程中邏輯層次是教學節(jié)奏,呈現結果為知識結構,邏輯層次顯性化處理策略是讓教師把這些邏輯層次分明的內容展示給學生,使其能對此邏輯層次有深入的感知,并以此提高對知識的理解能力[4]。
比如,學習力學的時候,教材中對力的分類命名較為分散,并且顯性邏輯層次嚴重缺乏,教師需要將這些力的名稱進行邏輯層次顯性化,以此使學生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到各知識點中的關聯性,詳情見上圖1。
三、邏輯層次細膩化
邏輯層次細膩化指的是將知識邏輯層次更細致地展現出來,并且要確保其充實豐滿,要讓學生的整個認知思維過程都能自然且流暢,以此使學生能更透徹地理解與掌握知識[5]。
比如,在學習《波長、頻率及波速》這一章節(jié)知識點時,教師可應用六個層次的設計,引導學生建立相關概念,并應用演示儀器或多媒體工具進行演示,讓學生對波動過程進行觀察,并了解其過程中有什么規(guī)律存在?以此建立相關概念內涵:其相鄰兩個震動位移一直為相等質點當中的距離可稱之為波長;然后,在對1號質點的震動周期進行觀察,其波形的變化是相同的,便可以此建立波動頻率和周期的相關概念,還能了解到波動及震動周期,波動及震動頻率都是相等的;其后,在對1號質點震動周期進行觀察,其震動正好傳至13點,這剛好形成一個周期,因此波長是一周期中傳播的距離,以此將波長概念有效擴展;其后對某一時刻中波形中相鄰波峰間距離進行觀察,發(fā)現波長相等,以此將波長概念繼續(xù)外延;對波最前沿的移動速度進行觀察,最大限度地對波的傳播速度有效體驗,波速的建立是為了表示在介質中”震動”的傳播快慢,也就是波移動的速率;最后,對波的前沿移動與波峰移動的速度是否相同進行觀察,發(fā)現波峰的移動快慢與波速相同。這種觀察邏輯層次的設計,非常細膩,在一定程度上能讓學生快速建立波長、頻率和波速的相關概念,并且能充分掌握深入化的知識點[6]。
綜上所述,三種邏輯化處理策略并非是孤立的,它們之間有非常密切的聯系,在其實施過程中相互滲透,并綜合化地進行應用;不僅如此,邏輯化處理策略可以適用于很多教學內容,不管是規(guī)律、概念、問題還是實驗的思維策略方式,全都可以應用;雖然三種邏輯化處理策略都有側重點,不過其核心還是學生,這是教師充分站在學生角度考慮,以此完成知識轉化的教學策略,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對學生各個方面的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張惠作.高中物理教學內容邏輯化處理模式和措施[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15,Z1(03):237-241.
[2]翟璠.運用高中物理教材欄目開展物理學史教育的實踐[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03(05):159-160.
[3]張穎.高中物理后課程階段“誘思導學”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D].蘇州大學,2013,03(07):222-223.
[4]李美芬.大理州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情況調查及實踐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4,07(03):323-323.
[5]李霹.圖片教學法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行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05(07):445-446.
[6]張穎.高中物理后課程階段“誘思導學”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D].蘇州大學,2013,03(07):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