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1 范全歡(通訊作者)2 朱耀順11.云南農業(yè)大學國際學院 2. 云南農業(yè)大學校友辦
?
云南省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策研究思路
李紅梅1范全歡(通訊作者)2朱耀順1
1.云南農業(yè)大學國際學院2. 云南農業(yè)大學校友辦
摘要: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作為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在辦學方式和招生對象上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引入大量國外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同時,學生受國外的思想風潮和文化影響的幾率和頻率都要遠遠超出單一的國內教育的學生群體。只有重視并行之有效的開展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的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為國家培養(yǎng)出真正合格的國際化人才。云南省現有中外合作辦學項目10項,涉及各種教育層次和教育模式,但目前尚沒有專門研究和調查對云南省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進行統(tǒng)一梳理。本文主要從如何全面了解云南省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現狀和如何針對現狀更好地系統(tǒng)地開展此項工作展開研究設想并提出了研究計劃。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思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規(guī)定:“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是指中國教育機構與外國教育機構以不設立教育機構的方式。在學科、專業(yè)、課程等方面,合作開展的以中國公民為主要招生對象的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中外合作辦學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切實引入國外優(yōu)質教育資源,促進國內現有專業(yè)的學科建設,以培養(yǎng)國際化人才為目標,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水平。
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時代背景下,中外合作辦學規(guī)模日益擴大,學生隊伍不斷壯大,出現了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不容忽視的一個類群特征鮮明的群體。因為辦學的特殊性,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需要大量引入國外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學生受國外的思想風潮和文化影響的幾率和頻率都要遠遠超出單一的國內教育的學生群體。面對日趨復雜的國際形勢,只有重視并行之有效的開展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的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為國家培養(yǎng)出真正合格的國際化人才。
目前,中外合作辦學按辦學層次主要分為四個層次:博士研究生教育、碩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高職高專教育。截至2015年10月,根據教育部涉外監(jiān)管信息網公布數據,全國已有本科以上層次中外合作辦學機構79個,項目1041個,云南省建有本科以上項目10個。除2個碩士層次的合作辦學項目以外,其它項目均為本科層次的辦學項目,尚未開設博士教育項目。從辦學性質上區(qū)分,中外合作辦學主要分為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云南省目前的本科以上層次項目均為學歷教育。從辦學模式上區(qū)分,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可分為“4+0”模式(學生在國內完成全部學習過程,畢業(yè)后達到中外雙方的畢業(yè)標準,可同時獲得中外雙方學校的文憑)和“3+1”、“2+2”等模式(學生的學習過程根據模式區(qū)別,在國內學校學習一段時間后,需要到合作院校學習一定年限)。云南省目前的開設的項目中各種模式都有涉及。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階級和政治集團,用本階級的思想有目的地對人們施加影響,幫助人們接受本階級的思想,進而用以指導人們行動的活動?!薄罢谓逃痹诟鲊际且粋€敏感話題,因此國內外都鮮有專門提出以“政治教育”為研究目的的著作。但事實上,對于政治教育的研究,國內外學者其實早已涉及,只是沒有明確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人類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社會實踐活動,一般包括社會制度與政治制度教育、民主與法制教育、國家現行路線方針政策教育以及道德觀教育這幾個方面。雖然各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形式和方法上各不相同,但在發(fā)展過程中呈現出相互滲透、相互綜合的趨勢,對我國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也有一定借鑒意義。
目前,國內的高等教育界有一些學者對如何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學生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進行了一些研究,如鐘凱、李星于2011年在《教育與職業(yè)》上發(fā)表了《中外合作辦學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何華玲、周娜娜在《河南科技學報》發(fā)表《中外合作辦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研究述評》等文章。這些文章都提到了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特殊性下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一些實踐總結。另有少數論文以某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為例對這一主題展開論述,如羅志雄在《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上發(fā)表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與實踐——以福建農林大學海外學院中加項目為例》。這一類論文都是以國內開展中外合作辦學較早、較為發(fā)達的內陸省市項目為研究對象,可查文獻中尚沒有專門的研究論文對云南省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現狀進行梳理,更沒有提及在云南省這樣的邊疆民族省份的開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時,在國家推行“一帶一路”等新政策的背景下,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需要做出什么樣的變化和對策。
對此問題的對策研究可從調查云南省現有的本科以上層次中外合作項目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現狀著手,通過借鑒國內外高校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經驗,探索出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群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具體內容和模式,求同存異,創(chuàng)新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在國家推行“一帶一路”等新政策和地處邊疆民族大省的背景下,這樣的研究可以填補進一步完善全國范圍內對中外合作辦學學生思政教育的研究和探索,對云南省甚至全國的中外合作辦學發(fā)展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1.研究目標
研究需從調查云南省現有的本科以上層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情況入手,總結現有經驗和不足,結合社會發(fā)展形勢和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群體特征,提出相應對策;探索在對學生的培養(yǎng)過程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形式和方法,研究如何從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確保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
2.研究內容
(1)云南省現有的本科以上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情況
(2)云南省現有的本科層次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的大學生對自己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滿意度和建議
(3)如何做好云南省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3.研究假設
(1)中外合作辦學特殊的教學模式、體制與國內高校教育模式的差異,給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
(2)中外合作辦學學業(yè)管理的高標準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要求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上產生了不可避免的沖突
(3)中外合作辦學中學生群體的特殊性和“低配置”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擔起更大的責任
研究應對云南省現有的10個本科以上層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思想政治工作開展情況展開調研,總結經驗和學生反饋意見,探索如何在云南省特殊的地理位置中結合新的時事政策更好的開展中外合作辦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了體現研究成果,需結合實證主義和解釋主義兩種研究策略,采用文獻綜述、比較研究和個案研究為主要研究方法,最終形成調研報告,完善并促進云南省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整體發(fā)展。
研究的開展可由下列幾個部分構成:
1.云南省現有的本科以上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情況調研
云南省的中外合作辦學發(fā)展在中國整個西部地區(qū)屬于中等水平,共有本科項目8項(占西南地區(qū)總數的25%,僅為全國總數的1%)和碩士項目2項(占西南地區(qū)總數的14%,僅為全國總數的1%),未成立任何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目前,云南省17所高等教育機構中,僅有3所院校設有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分別為云南財經大學(本科層次4項,碩士層次2項)、云南師范大學(本科層次3項)和云南農業(yè)大學(本科層次1項)。研究可采用實地調研的方式到上述學校具體考察各項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形成調研報告。
2.云南省現有的本科層次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的大學生對自己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滿意度和建議
云南省的中外合作辦學始于2002年,當年成立了云南財經大學與美國庫克學院合作舉辦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本科教育項目和云南財經大學與澳大利亞查理?斯特大學合作舉辦會計學專業(yè)本科教育項目?,F有的本科以上層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在校生規(guī)模達到4000人左右。據初步了解,各高校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集中在第一學年和第二學年。所以,可對各項目中的大學二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本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滿意程度和建議。
3.如何對云南省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大學生學生開展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在對云南省現有的本科以上層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充分了解,并梳理了大學生對本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滿意度和建議以后,可提出更好的開展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對策和具體方案,并以某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個案研究,開展問卷調查,收集反饋意見并形成結論。
研究分為三個階段進行:首先,應針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情況設計調研提綱和調查問卷,分別到云南財經大學、云南師范大學和云南農業(yè)大學進行調研,同時完成各項目中大學二年級學生的問卷調查,收集相關數據。之后,應對所有數據進行梳理、統(tǒng)計和分析,完成云南省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思想政治工作現狀調研報告。根據前期調研結果和研究結論,應結合文獻檢索得出的數據,對云南省的中外合作辦學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對策和創(chuàng)新舉措,并將部分舉措在某項目的學生中試行,以問卷調查的形式收集學生反饋意見,與第一階段的數據進行比對,證明新的對策和舉措是否具有可行性并能從實際上促進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此項研究的重點首先在于需要對云南省省本科以上層次的中外合作辦學的10個項目中思想政治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調研并形成具體務實的調研報告;其次是需要針對中外合作辦學的特殊性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形成具體的具有實際操作性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策。同時,因為項目準備開展的問卷調查范圍較大,若不能回收90%以上的有效問卷,就會對調研結論和后續(xù)的對策研究造成影響。對此,需與各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相關負責人進行協調,討論開展問卷調查和回收問卷的方式方法,以期獲得更多的一手數據,確保研究結論的科學性。若能按計劃順利展開各階段的研究,無論研究結果是否能適用于所有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都將對云南省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狀況進行科學梳理,便于提出相應對策和改進措施,更能有針對性的提高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
基金項目:2015年度云南省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研課題 “云南省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策研究”(JZ1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