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在理工科高校全面開設性別教育課程的實踐與思考
    ——以北京理工大學為例

    2016-04-12 23:50:51鄭佳然
    山東女子學院學報 2016年5期
    關鍵詞:課程建設

    鄭佳然

    (北京理工大學,北京 100081)

    ?

    在理工科高校全面開設性別教育課程的實踐與思考
    ——以北京理工大學為例

    鄭佳然

    (北京理工大學,北京100081)

    摘要:性別教育的缺失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尤其對于男生人數占絕對優(yōu)勢的理工科高等院校來說,科學地開展性別教育課程不僅有助于幫助男大學生了解應如何更好地與女性溝通,而且有助于鼓勵青年知識女性在科技創(chuàng)新領域突破自我、追求卓越,進而促進兩性的平等與和諧。

    關鍵詞:理工科大學;性別教育;兩性平等;課程建設

    性別等級制度是一種以兩性差異和兩性分化為基礎的社會關系,它描繪了一種男女兩性長期以來的政治不平等、經濟不平等、觀念不平等的狀態(tài)。性別等級制度的存在不僅會阻礙兩性個體的和諧發(fā)展,而且會影響社會的進步[1]。要想消除這種不平等的性別等級制度、改變人們對兩性差別不正確的觀念,需要加強民眾的社會性別教育,通過在各階段教育中開設相關教育課程使男性和女性正確認識性別差異。然而,長期以來,性別教育普遍被忽視,即使是在培養(yǎng)高級人才的大學教育中,性別教育也始終未有一席之地。本文以性別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缺失為題,以北京市一所985重點理工科高等院?!本├砉ご髮W為例,分析高校開展性別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開展性別教育過程中面臨的課程設置與師資問題,探討理工科高校開展性別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實施路徑。

    一、培養(yǎng)正確的性別意識對高校德育教育有重要意義

    (一) 何為“性別”以及“性別教育”

    理解“性別教育”的含義首先要厘清“性別”“性別角色教育”和“性教育”這幾個概念。性別,學界又將之分為“生理性別”(sex)和“社會性別”(gender)。生理性別強調生物性,是指個體出生時的生理特征,代表生物學和解剖學意義上的男女之分;而社會性別被定義為“由歷史、社會、文化和政治賦予男性和女性的一套屬性”,是指在一個既定文化中與男性和女性相一致的情感屬性和心理屬性[2]。它更強調社會性,是從社會文化建構或社會性意義上區(qū)別個體是男還是女。在性別研究中,“sex”被早期的學者用于表示性別,但自從進入21世紀以后,人們逐漸開始使用“gender”和“gender role”分別取代“sex”和“sex role”。一些美國性別研究期刊甚至要求作者只使用“gender”,這也使得很多不熟悉性別研究術語的學者把“sex”和“gender”混合使用。這種轉變說明了兩個問題:其一,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存在區(qū)別;其二,性別研究開始從早期關注生理性別差異轉向了關注社會性別差異。此外,由“sex”和“gender”引出的“sex education”(性教育)和“gender education”(性別教育)也常引起混淆,甚至有些人將二者等同視之。其實,通過二者詞義辨析可以看出,性教育立足于“性”,專指教授包括性知識、性道德和性行為等內容的生理教育;而性別教育強調社會性別,教授內容比性教育更寬泛,強調個體性別的文化、社會差異,是指對個體社會性與文化性的性別的教育[3]。

    當然,對于性別教育的理解也是多種多樣、眾說紛紜。一些研究者認為,性別教育就是社會性別的教育,其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形成特定的性別認知,以此發(fā)展產生相應的性別行為。因此,社會背景中的性別觀念往往成為性別教育的基礎,教育者自身的性別認知和性別觀念也將通過有形和無形的教育方式滲透到受教育者的社會化過程中[4];另有學者認為,性別教育就是性別角色的教育,其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在社會化過程中獲得與自己性別相適應的行為模式與角色認同。在此過程中,教育者無疑會根據自己對社會性別角色標準的理解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因此,性別教育的結果將是使受教育者繼承和繼續(xù)傳播特定的性別角色認知與理解[5]。盡管學者們對性別教育的定義有所不同,但其教育核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即教育者從特定的性別文化與性別角色發(fā)展期望的角度出發(fā),使受教育者形成某種固有的性別認知、性別觀念以及性別行為方式。另外,學者們對開展性別教育的意義也達成共識,認為開展性別教育的實質并非要消除男女社會性別發(fā)展的差異,而是促使兩性的社會性別或性別角色向一種更為理想的模式發(fā)展[3]。

    (二)在高校開展性別教育的重要意義

    首先,在高校開展性別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完善認知、形成正確的性別角色認同,有利于大學生人格的健康發(fā)展。長期以來,人們對性別教育存在誤區(qū),認為性別教育只適用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然而,縱觀我國大陸學校的青少年性別教育,其整體現狀實際上并不理想,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基礎教育對性別教育的界定十分模糊,以致于性教育、性別教育等基本概念混淆嚴重;(2)在中學階段,學校對性別教育的開設、管理嚴重不當。因此,大部分青少年在其性別角色認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并未受到科學、系統(tǒng)的性別教育。步入大學后,學生又面臨性生理和心理發(fā)生變化、在性別角色選擇與定位上出現困惑和焦慮等問題,不懂得應如何與人交往,戀愛中屢屢受挫。因此,在這個時期,正確的引導與教育尤為必要,可以幫助青年學生解決自身的性別困擾[6]。

    其次,開展性別教育,針對男女的性別功能和社會期待的“因性施教”可以提高兩性全面發(fā)展的速度和質量,這對于理工科高等院校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義。男性和女性在生理、心理、性格、興趣和專長等方面是有差異的,忽視這種客觀差異性,缺乏對兩性不同人生經驗和利益出發(fā)點的挖掘和強調,采取千篇一律的教育方式無法充分調動學生,使男女學生共同參與教學過程,最終使高校教育成為一種不完整的教育[6][7]。然而,在目前的高校教學計劃中,對性別教育相關課程的建設還不盡如人意;各類課程在其課程設置、教材編寫和教學大綱中都普遍缺乏社會性別的研究視角及內容。以北京理工大學為例,目前除社會工作系為其專業(yè)學生開設了一門“社會性別研究”專業(yè)選修課外,還沒有面向全校學生的與性別教育相關的必修或選修課程。這反映出性別教育在中國高校中仍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最后,兩性平等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開展性別教育、傳授正確的社會性別觀念,有利于實現我國社會的兩性平等。與西方相比,中國女性參與社會的興趣普遍不高。這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內”的兩性分工意識有關。鑒于此,在高校尤其是男大學生占絕對優(yōu)勢的理工科院校開展兩性平等的性別教育,不僅可以使女大學生在看待社會現象時增加性別敏感度,從而強化女性的主體地位,而且可以使男大學生培養(yǎng)性別平等主義情懷,對社會上隱性的性別不平等現象進行批判。在2001年由國務院頒布的《中國婦女發(fā)展綱要(2001—2010年)》中就已明確規(guī)定,課程、教育和教學方法改革須“把社會性別意識納入教師培訓課程,在高等教育相關專業(yè)中,開設婦女學、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社會性別與發(fā)展等課程,(以此)增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社會性別意識”①。《中國婦女發(fā)展綱要(2011—2020年)》也再次提出要“加強婦女理論研究和高等學校女性學學科建設”,通過開展女性學課程讓社會性別進入未來教育的主流,以此促進兩性平等以及社會的和諧發(fā)展②。

    二、在理工科高校開展性別教育應注意的兩個關鍵問題

    (一)開設實用的、科學的、具有時效性的性別課程

    對性別相關課程進行優(yōu)化設置是首要問題。在理工科大學開設性別教育課程更需要遵循實用性、科學性和時效性的指導思想。首先,必須以實用性為原則。由于理工科院校的女生數量比男生少,在學習、就業(yè)等方面的壓力相對較大,在校園中處于相對“弱勢”地位,可著重開設一些帶有“女性關懷”的心理健康教育、身體素質教育以及職業(yè)發(fā)展教育課程,引導女大學生強化性別平等理念,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提高自信心[8]。比如,可以針對就業(yè)中的性別歧視問題,開設女大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指導課程,幫助女大學生轉變傳統(tǒng)性別觀念,科學規(guī)劃職業(yè)生涯,提早進行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準備,以此提高女大學生的就業(yè)水平和就業(yè)質量,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與此同時,開展專門針對理工科院校男大學生的性別教育也十分實用。不斷有研究發(fā)現,我國高校男大學生發(fā)生自殘等暴力行為的比率和頻率都明顯高于女大學生[9],有學者將其稱為“男孩危機”[10],認為性別角色沖突是解釋自殘行為“男孩危機”的最重要的前因變量,性別角色沖突越嚴重的男生越有可能發(fā)生自殘行為[9]。因此,開設相關的性別教育課程不僅可以幫助男大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異性、學會溝通,而且可以幫助他們學會正確控制自己的情緒,改善與他人的關系等。

    其次,必須注重科學性。研究課程方法論的學者從理論角度對“科學性”進行了說明,即課程范式進行“性別化”的過程[11]。西方女性主義學者認為,目前學校課程的價值體系多以男性為標準,研究范式也主要是由男性創(chuàng)造和規(guī)定的;課程政策制定的基礎和目標也傾向于依靠男性經驗以及男性利益。課程涉及的領域和關注的議題過于注重男性,卻忽視和排斥女性經驗和情感,將女人和女性世界無形化、無性化,使其成為課程中看不見的東西[12]。因此,在教育實踐過程中,應注意將課程進行從“無性”或“中性”向“有性”的轉變,特別是將女性的“意識覺醒”(gender consciousness)作為一種科學的方法論工具或研究視角,以女性的個人生活經驗作為課程研究的重要資源,反對男性對文化知識的壟斷以及男性中心思想[13]。在理工科院校進行課程從“無性”或“中性”向“有性”的變革有助于積極倡導性別平等理念,促進青年知識女性加強自我認知,樹立自強意識,并在學術上大膽進行知識創(chuàng)新,進而打破男性中心主義的樊籬。

    最后,必須注重時效性,在開展性別教育過程中注重課程緊跟時代發(fā)展的步伐。比如,在“以人為本”并強調“個體為中心”的21世紀,僅僅站在婦女解放的立場上開展性別教育便顯得過于陳舊保守了。單藝斌以大連大學女子學院的性別課程體系發(fā)展為例,系統(tǒng)闡述了該院性別課程設計理念從“強調女性特色教育”向“注重性別觀念教育”過渡、從“突出女性意識角度”到“關注兩性性別意識角度”轉化、從“單方面強調發(fā)揮女性自身優(yōu)勢”直至使學生“全面認識和理解性別差異和性別特征,并學會用性別分析的方法去觀察和認識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社會現象”的歷程[14]。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該院也非常注重培養(yǎng)大學生尤其是女大學生的性別意識和生存發(fā)展能力,幫助并鼓勵女大學生在了解自我的基礎上突破自我、完善自我,使之不僅能夠辨析現實社會中的性別歧視現象,而且能夠通過自身努力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尋求和開拓發(fā)展空間,比如,開設了“女性自我認知”“女性與成才”“女性心理透視與調適”等全校必修課程。該校性別課程改革是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的,是新時期教育與培養(yǎng)女性人才的標準,值得理工科高等院校參考借鑒。

    (二)進行師資隊伍高效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對理工科院校開展性別教育的成功與否也十分重要。目前,大部分中國大陸高校在開設性別相關課程時往往會面臨師資、課酬等無保障的問題。比如,有些高校為本科生開設了“女性學導論”這門通選課程,該課程是由一批來自不同專業(yè)的女教師自愿組合申報開設的,沒有課籌資金、任課教師的工作量不算入業(yè)績考核。這不利于該課程的生存和長遠發(fā)展。學校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承認任課教師該部分課程的工作量,并鼓勵其申請“體制外”的物質支持(如國內外基金會等),盡可能為女性/性別研究及其學科建設的主流化提供機制保障[15]。

    針對偏重于理工科專業(yè)的高校,還可以通過校外選聘與校內篩選相結合的方式,配備一批懂得性別教育規(guī)律的教學人員和熱心女性管理服務工作的行政人員,進行女性人才優(yōu)化,共同組建一支高效的性別教育師資隊伍。在實際工作中,可以聘請學生身邊的成功女性校友、成功女士作為兼職教師,也可組織學生專干、輔導員、班主任、學生干部等進行專業(yè)培訓,通過發(fā)掘培養(yǎng)專兼結合的教師后備軍壯大和增強其師資力量[15]。

    三、在理工科高校全面開設性別教育課程的3個路徑

    2006年,“女性學”被教育部列為高校新設的本科專業(yè)。此舉表明了與女性學/社會性別有關的課程在一定意義上已經被納入高校主流學科建設規(guī)劃,進入了主流教育的視域。結合開設“女性學”院校的教學實踐經驗,下文將針對如何在理工科院校全面開設性別教育課程提出三方面建議。

    (一) 直接開設性別必修及選修課程

    直接開設面向全校學生的性別相關必修及選修課程。如前所述,在理工科院校開設性別課程應以實用性、科學性和時效性為原則,因此,性別課程在其內容上應盡量覆蓋理論、現實和政策3個層面。理論層面主要介紹女性主義運動的發(fā)展及女性主義主要流派,力圖使學生了解諸如不同女性主義思潮對父權制的討論、對普遍性和差異性的討論、對婦女范疇的討論以及對社會構造論和本質主義的爭論等理論問題;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緊密結合社會現實和女性的生存和發(fā)展現狀,圍繞當代社會女性運動新的關注點展開,比如男女同工不同酬、婦女回家、性與淫穢色情品、暴力、性騷擾與賣淫等社會熱點問題,力圖從社會制度和社會政策等角度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16]。以下兩例為我國理工科高校全面開設性別教育相關課程提供了很好的實踐參考。

    首先,以美國哈佛大學為例。哈佛大學每年都會開設180余門性別和與性別相關的課程,這些課程涵蓋文、史、哲、醫(yī)等多個方面,將社會性別視角融入文學、藝術、經濟、政治、教育、宗教、歷史、哲學、生命科學、社會學和心理學等多個學科和專業(yè)之中,廣泛討論各領域基礎性、前沿性或焦點熱點問題。比如,在性別與文學藝術方面的課程中,會涉及野外生活、隱私、服飾、色情圖片、女性主義等新理念是如何被美國印刷媒體和其他廣告企業(yè)創(chuàng)造出來的;在性別、健康與生命科學方面的課程中,不僅會涉及性別在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進化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影響,而且會涉及性別在其越軌行為,如侵犯、性強迫行為時的作用和影響;在性別與經濟方面的課程中,會涉及社區(qū)責任與客戶性別,服務種類與危機管理等實際問題。這些問題既是當前各門學科中較為關注的與性別相關的問題,也是當今全球范圍內婦女生活和發(fā)展中可能遇到的緊迫的現實問題。哈佛大學的課程可以為我國理工科院校的教師提供很多思路與啟示,性別研究可以深入到各學科的歷史、現狀和未來中去;性別視角亦可為各門學科帶來變化[17]。

    此外,同是以理工科見長的華中科技大學是國內開設性別課程教育教學的優(yōu)秀范例。2007年11月,華中科技大學成立了社會性別研究中心,并隨后推出了“社會性別與大學生發(fā)展”這門校公選課程。從開設之日起,該課程就被定位為“核心課程”,其內容包括:“社會性別導論”“西方文學中的性別”“社會性別與大學生職業(yè)選擇”“性別與媒介”“性別與科技”“男性氣質與父親角色”“性別與空間”及“性別與人類婚姻史”等章節(jié)。這門課程由7位不同學科背景的教師集體授課,通過多學科視角為學生解讀社會性別問題。在專題講座中,教師重點幫助學生理解現實生活中性別之間的權力關系、學會分析社會性別建構過程,并使學生能夠反思性和批判性地思考“知識”生產的過程,尋找不合理的社會性別制度,進而改變這種性別關系。這門課程跨學科、多層次,但以性別視角為線索貫穿始末,在學生中激起較大反響,并引起了媒體關注[18]。

    (二)在課程中進行性別滲透

    哈佛大學的性別課程寓社會性別的研究視角于各門學科之中,將性別差異以強大的滲透力打入主流學科,使其在各學科中都能夠發(fā)展壯大,這也充分體現了性別研究或者女性主義學術研究的宗旨和特點。由此可見,在課程中進行性別滲透,能夠較好地解決學科與專業(yè)隔離問題,使性別研究不再孤軍奮戰(zhàn)。

    所謂滲透性課程,是指不單獨開設性別課程,但在其所授課程(包括基礎必修課、專業(yè)必修課和選修課)中,至少用4學時左右的時間進行性別意識的滲透和性別視角的分析,使學生不僅掌握社會性別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而且能夠結合實際進行性別視角的分析與判斷。在專業(yè)課程中滲透性別研究成果就是一個有效的滲透途徑。具體方法為:在原有授課的基礎上,指導教師將性別視角融入自己的課程體系,結合自己的專業(yè)課程增加具有性別特點的部分內容。以北京理工大學現階段已開設的部分人文社會科學課程為例,在公共選修課“名著佳篇賞析”的教學計劃中增加“中國女作家名篇名著鑒賞”的部分內容;在公共選修課“漢語文學作品鑒賞”的教學計劃中增加“中國古代女性文學”或“中國現當代女性文學”的部分內容;在基礎必修課“大學生心理素質發(fā)展”的課程設計中增加“女大學生自我認知與心理健康”的內容等。

    (三) 增加性別教育網絡課程

    網絡教育具有高效、即時與隱蔽等特點,是現階段高等教育運用廣泛的教育方式之一。因此,理工科高??梢猿浞掷眠@些優(yōu)勢特點,借助網絡平臺開設性別教育課程,擴大授課面[19]。比如,可以分別開設兩性網絡課堂。在女大學生網絡課堂開設“校園情感與生理健康”“就業(yè)與家庭”等主題講座;在男大學生網絡課堂開設“人際關系與溝通”“兩性差異與交往”等主題講座。針對男女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學校可組織進行團體專題教學,并錄制成網絡課程,供更多的學生進行自主式學習;針對個性問題,學校可組織專業(yè)教師、學生工作者等通過線上或線下的方式進行個別輔導。此外,還可開通網上咨詢室、心理輔導站、兩性熱點問題討論室等,通過網絡咨詢和輔導的形式及時解決男女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盡可能確保每一位大學生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四、結語

    性別教育是一項綜合性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茖W的性別教育課程應以學生為本,以男女學生個性發(fā)展為核心,以性別平等、因性施教為基本原則,充分理解和尊重學生個體的性別差異,努力建立和諧、健康的兩性關系,使其發(fā)展適宜的性別行為,最終實現教育雙性化的理想模式。在理工科高校開設性別教育課程,更需要從觀念入手,首先推動性別平等觀念進入管理與決策之中,在關注“科技-社會”關系時,把“科技-性別”關系納入進來,進而重建“科技-性別-社會”關系,共同建構有利于女性技術創(chuàng)新的社會制度和社會文化,最終達到促進女性參與技術創(chuàng)新實踐的目的。本文以北京理工大學為例,論述了其性別教育相關課程開設狀況及其反思,其目的在于進一步探討高校性別教育與社會發(fā)展和人才培養(yǎng)的密切關系。作為孕育未來女性科技與創(chuàng)新人才的搖籃,理工科高校開設性別教育課程任重道遠。希望師生共同努力,也希望看到更多的女大學生能夠在科研方面勇于探索、追求卓越,在科技領域取得進一步的性別平等。

    注釋:

    ①參見《中國婦女發(fā)展綱要(2001—2010年)》,載于《中國婦運》,2001年第6期。

    ②參見《中國婦女發(fā)展綱要(2011—2020年)》,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1-08/08/content_23160230.htm。

    參考文獻:

    [1]楊昌勇, 胡振京. 論女性主義教育研究的方法和方法論[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 (5): 82.

    [2][美]凱特·米利特. 性政治[M]. 鐘良明,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 36.

    [3]劉秀麗. 論科學的性別教育[J]. 教育研究,2013, (10): 127-133.

    [4]王文,王國霞,趙瑩. 國外社會性別發(fā)展研究進展及對我國性別教育的啟示[J].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5): 232-235.

    [5]蓋笑松,王曉寧,張嬋. 走向雙性化的性別角色教育[J].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 (5): 227-231.

    [6]董曉璐. 大學生性別教育的缺失及對策思考[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 (5): 125-127.

    [7]蘇珊·麥吉·貝利. 教育男生和女生:對性別平等教育的啟示[J]. 周鴻雁,譯.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0 (6): 34-38.

    [8]趙偉. 在理工科院校開設女性教育的思考[J]. 河西學院學報,2015, 31(1): 121-124.

    [9]楊雪燕,李艷芳,羅丞,鈔秋玲. 男孩危機?——大學生自殘行為的性別差異及性別角色沖突的影響[J]. 青年研究,2015,(3): 39-47.

    [10]李文道,趙霞. 男孩危機——一個眾多研究數據支撐起的事實[J]. 中國青年研究,2010,(11): 10-16.

    [11]柳士彬,何愛霞. 成人女性性別課程開發(fā)初探——女性主義課程論的視角[J]. 教育研究,2012,(3): 87-91.

    [12]黃忠敬. 女性主義與課程中的性別問題[J]. 教育科學,2003, 19 (3): 26-29.

    [13]Connelly, M.,Clandinin, J.TeachersasCurriculumPlanners:NarrativesofExperience[M].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1988.31.

    [14]單藝斌. 對適合女性發(fā)展的女性/性別課程體系的探索——以大連大學女子學院課程設置為例[J]. 婦女研究論叢,2003, 50(1): 28-31.

    [15]王宏維. 對高校女性學/社會性別研究課程及其教學的五點看法[J].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 34(1): 41-43.

    [16]黃穎. 在理工科院校開設女性學課程的意義及嘗試[J]. 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6,23 (21): 22-24.

    [17]肖巍. 哈佛大學性別課程討論的130個問題及其啟示[J]. 婦女研究論叢,2005, (6): 70-74.

    [18]梁紅,鄭丹丹,丘斯邁. 如何設置好的性別課程——華中科技大學面向理工科學生開設性別課程的實踐與思考[J]. 理工高教研究,2009, 28 (5): 99-101.

    [19]徐少紅. 大學實施女性教育探討[J]. 高教論壇,2010, (1): 126-129.

    (責任編輯王靈)

    收稿日期:2016-06-20

    基金項目:北京理工大學?;A基金項目“女性社會工作實務與教育研究”(項目編號:20132242006)

    作者簡介:鄭佳然(1984— ),女,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講師,博士,主要從事性別社會學、性別教育、性別與社會工作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838(2016)05-0058-06

    The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Conducting Gender-related Cours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ed Universities: A Case Study of BIT

    ZHENG Jia-ran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100081, China)

    Abstract:The deficiency of gender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s not good for students’ personal development. Especially for the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more male students, appropriate gender education could not only help male students understand females better but also encourage young women to make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ich may exert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n equal and harmonious society.

    Key words: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ender education; gender equality; course construction

    ·性別教育專題研究·

    猜你喜歡
    課程建設
    優(yōu)化措施,提高能力
    考試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29:05
    “需求導向”視域中地方高校音樂專業(yè)的聲樂教學構建
    戲劇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28:12
    發(fā)酵設備與實訓精品課程建設研究
    基于工程教育認證的《軟件工程》課程教學質量建設研究 
    軟件導刊(2016年9期)2016-11-07 22:31:23
    高職機械類專業(yè)“CAD圖形設計”課程建設
    中國市場(2016年36期)2016-10-19 05:00:13
    MOOC時代創(chuàng)新區(qū)域教師培訓課程建設研究
    《海圖學》課程的建設與實踐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25:28
    “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17:51
    基于卓越計劃的金屬結構材料課程實踐化改革與建設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49:28
    資源、生態(tài)與環(huán)境學科群體系下普通地質學課程建設思考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36:39
    乌兰县| 明水县| 布尔津县| 汉源县| 赤水市| 沁源县| 苏州市| 永兴县| 溆浦县| 兴义市| 宜丰县| 株洲市| 滨州市| 北安市| 五常市| 库伦旗| 临洮县| 分宜县| 榆社县| 柯坪县| 临湘市| 米林县| 锡林浩特市| 宁强县| 克东县| 平乐县| 开江县| 高台县| 沈阳市| 城步| 穆棱市| 股票| 嘉祥县| 常宁市| 鹿邑县| 余江县| 金寨县| 惠来县| 南丰县| 瑞安市| 江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