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劍
(山西省太行山國有林管理局,山西 和順 032700)
臭椿育苗與造林技術(shù)
楊麗劍
(山西省太行山國有林管理局,山西和順032700)
臭椿適應能力強,用途廣泛,具觀賞價值和生態(tài)價值,是黃土高原干旱山區(qū)抗性極強的造林先鋒樹種和優(yōu)良的綠化樹種之一。介紹了臭椿的形態(tài)特征、生物學特性以及育苗與造林技術(shù)。
臭椿;闊葉樹種
臭椿是山西省主要的鄉(xiāng)土闊葉落葉、用材樹種之一。它適應能力強,是黃土高原干旱山區(qū)抗性極強的造林先鋒樹種和優(yōu)良的綠化樹種。臭椿用途廣泛,同時具觀賞價值和生態(tài)價值,是山西適地適樹的鄉(xiāng)土樹種。本文對臭椿育苗與造林技術(shù)進行詳細論述,以期為更好地開發(fā)和利用提供科學依據(jù)。
臭椿為落葉闊葉喬木,高生長可達30m左右。具有光滑的樹皮,幼樹皮不裂,淺灰色;老樹有淺縱裂紋深灰色。無頂芽。復葉羽狀奇數(shù),小枝較粗壯,幼葉20枚左右,長達5.0cm~15cm?;楫愔觌s性,頂部成圓錐花序。翅果呈條狀橢圓形,在其中部有1粒種子?;ㄆ?月-7月,果實成熟期9月-10月。
臭椿喜光并喜生長在石灰?guī)r質(zhì)的土壤中,耐干旱瘠薄,耐寒冷。除了黏土土境,其他各種土壤都能正常生長。不耐水漬。屬于深根性樹種,主根特別明顯,可達1.0m深;側(cè)根也比較發(fā)達,因而有一個龐大根系。病蟲害比較少。抵抗煙塵以及SO2能力極強。
3.1采種
在發(fā)育健壯且優(yōu)良的母樹上采種,通常9月-10月將成熟的翅果連小枝一起剪下來,晾曬干貯存,一般要求種子純度在75%~85%之間。千粒重30g~32g,每公斤3.0萬~3.50萬粒,種子兩年內(nèi)發(fā)芽率最高可達80%~85%。
3.2整地
臭椿圃地應選在肥沃、背風、平坦、向陽及排灌水方便的沙壤土上,否則生長不良。整地時用硫酸亞鐵(每公頃20kg左右)進行土壤消毒,耙平后做好畦埂,作成6.0m×6.0m的低床,步道寬30cm、高18cm,床面要水平。播前給圃地澆足底水,同時施入有機肥適量。
3.3育苗
種子在氣溫9℃~15℃時即可發(fā)芽,春、夏、秋三季都可以播種,通常以春播為主。播種應選85%~90%純度、發(fā)芽率在70%以上、帶翅、千粒重28g以上的種子。首先將干藏種子用40℃溫水浸種24h,再用2.0%的K2MO4溶液浸種30min,撈出放在向陽溫暖處混沙并用草簾覆蓋進行催芽,溫度20℃~25℃,每天沖洗2次,春季約10d左右,種子裂嘴露白30%即播種。開溝條播,行距25cm~30cm,深3.0cm,播種量每公頃6.0kg,覆土2.0cm,鎮(zhèn)壓后噴適量水,蓋上稻草保持地面濕潤,發(fā)芽率可達85%。臭椿幼苗對晚霜敏感,播種應在3月上旬至4月初,不宜過早。播種后4.0d~6.0d出苗,15d出齊。當幼苗長到3.0cm~4.0cm時澆1次透水;苗高30cm時追施尿素1次,下雨或澆水后及時松土。由于臭棒具有主根發(fā)達的特點,當苗高達25cm左右要進行截根,然后澆1次透水;適量灌水后進行間苗,注意間苗后要及時澆水。間苗在苗高4.0cm時進行,株距6.0cm;苗高10cm時定苗,株距10cm。第一次間苗(6月-7月)后要施氮肥2次~3次,肥量每公頃120kg~150kg,土壤鉀含量少的地區(qū)可同時追施鉀肥。產(chǎn)苗量每公頃1.20萬株。
3.4造林
造林地應選擇土層厚度15cm~30cm以上的坡地、溝地,除低濕和重鹽堿地,通常要求低于1.0m的地下水位。為保持水土,通常將地整成魚鱗坑(里溝外臺)、穴狀等等形式,為保證成活,溝里的土層厚度要達到30cm。在春、秋兩季苗高達0.80m~1.0m時進行移植造林,重點要掌握“適時”和“深栽”。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不宜再遲),當苗木上部壯芽膨脹變成球狀即可帶樹干進行栽植,此時成活率最高。
多風的干旱地區(qū),春季應在3月中上旬土壤剛解凍時進行截干造林,截干高度可在根頸5.0cm~10cm以上處,必須注意要深埋、砸實、少露頭。臭椿的造林密度不宜過大,應靈活掌握不同林種、立地條件和營林的目的,株行距可用2.0m×2.0m、2.0m× 3.0m、3.0m×3.0m和4.0m×4.0m的密度造林。栽植后培土保墑,對新芽萌發(fā)有利。
3.5撫育
造林后每年春天進行1次平茬,連續(xù)2年。第三年于4月-5月抹芽,選留1個健壯的萌芽條來培育無節(jié)優(yōu)質(zhì)材,這時樹高可達2.0m。以后每年進行摘芽撫育,高度達到要求時,則停止摘芽,促使徑生長而高生長逐漸減弱,讓側(cè)枝加快生長以形成樹冠。在風口處,樹干易被折斷,此時主干不要過高。為使優(yōu)良植株加速生長,保留1個健壯主干即可。立地條件好、幼苗生長快時,間苗時間要早,強度也要加大。
4.1蟲害
4.1.1臭椿皮蛾
臭椿抗病蟲害能力較強,苗期常見的是食葉害蟲臭椿皮蛾,主要危害苗木。防治幼齡期害蟲噴50%敵敵畏乳油(0.067%~0.10%)溶液,也可噴40%樂果乳油,或者0.10%~0.125%馬拉硫磷乳油防治。
4.1.2斑衣蠟蟬
斑衣蠟蟬專門危害枝干,使枝干顏色變黑,導致樹皮干枯最后整株死亡??刹扇《居玫豆纬褖K;用90%敵百蟲1000倍液或者樂果2000倍液噴殺。
4.1.3癭螨
危害對象為幼芽,可使新葉皺縮短小變硬,甚至頂梢停止生長,影響到樹體的正常發(fā)育和觀賞。春季苗木發(fā)芽前,噴5°Be石硫合劑,以便殺死越冬蟲體;也可噴20%三氯殺螨醇乳油1000倍液,或者1.80%蟲螨立克乳油2000倍液~3000倍液。
4.1.4樗蠶蛾
樗蠶蛾的幼蟲為綠色,成蟲呈灰白色,以侵害臭椿樹葉、危害樹木來生長。防治主要靠人工捕捉,也可用人力去摘除成蟲的卵或幼蟲繭,還可直接捕殺;通過燈光誘殺成蟲,掌握好成蟲羽化期,采用黑光燈誘殺,可收到好的效果;噴灑90%敵百蟲1500倍液~2000倍液,或在幼蟲危害初期用20%敵敵畏重煙劑每畝0.50kg~0.70kg,此法防治效果最好在幼蟲;還可用利用樗蠶幼蟲天敵——絨繭蜂、稻包蟲黑瘤姬蜂、喜馬拉雅聚瘤姬蜂和樗蠶黑點瘤姬蜂進行防治。
4.1.5盲蝽
盲蝽在8月-9月以危害葉片為主,它使葉片頂尖部卷曲,嚴重影響了植株的正常生長,可噴40.70%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或25%愛卡士乳油1000倍液進行防止。
4.1.6臭椿溝眶象
以危害臭椿樹干為主,為鞘翅目象甲科昆蟲,具有傳播快、隱蔽性強、防治難度大等多種特點,而且對臭椿具有毀滅性的危害,通常采用砍除被害枯樹、人工捕捉消滅、給蟲孔內(nèi)注藥、用藥劑灌其根部以及對樹體噴藥等各項措施進行防治。
4.2病害
4.2.1立枯病
立枯病為臭椿常見病,危害的是當年生播種苗及組培苗莖下部,致被害部壞死,整個植株死亡。防治方法:施足基肥,每畝施腐熟的雞糞2 000kg,或廄肥5 000kg,促使苗木提高抵抗力健康快速生長;用72.20%普力克水劑稀釋600倍~1000倍液噴莖基部,或者澆灌其苗床,陰雨季節(jié)用藥要勤。
4.2.2白粉病
危害對象為葉片,致使病葉表面綠色漸退呈黃白色斑駁狀,病葉背面出現(xiàn)白色粉層斑塊,秋天逐漸形成顆粒狀圓點,葉片顏色變成黃白或黃褐色,后期褪變成黑褐色,這就是病菌的閉囊殼。此菌大多生于葉背面,少數(shù)在葉正面,可以導致苗木葉片早落。
S792.32
C
1005-4707(2016)05-024-02
10.3969/j.issn.1005-4707.2016.10.011
楊麗劍(1973-),女,2001年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畢業(yè),現(xiàn)任山西省太行山國有林管理局助理工程師。
2016-09-10;
2016-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