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晴
摘 要: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講文明,懂禮儀是弘揚我國民族文化,彰顯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幼兒的文明禮儀學習,實質上就是幼兒在社會化的進程中,學習與人交往的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素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行為可以終身受益。文明禮儀的教育不僅是幼兒健康發(fā)展的需要,而且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需要,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需要。
關鍵詞: 幼兒 禮儀教育 實施策略
文明禮儀是德育修養(yǎng)的外在體現(xiàn),是交往活動的必要準則。“不學禮,無以立”。在提倡幼兒體、智、德、美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今天,文明禮儀漸漸成了當下時代的主流話題。文明禮儀的實質就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表現(xiàn)出的文明的態(tài)度和行為。從小培養(yǎng)幼兒基本的文明禮儀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助于幼兒形成健全人格。
一、話文明,學八禮的有效途徑
文明禮儀的內容豐富,應該怎樣培養(yǎng)建立禮儀新概念呢?在《3~6歲兒童發(fā)展指南》的指導下,我們必須以幼兒發(fā)展為本,從身邊的小事抓起,激發(fā)幼兒的文明意識,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的文明行為,具體有以下一些措施。
1.樹立榜樣,以點帶面,發(fā)揮自身表率作用。
愛模仿是幼兒的天性。在幼兒園中,幼兒喜歡模仿教師的行為舉止。他們滿懷對教師的崇拜心理,促使他們對教師的各種行為都嘗試模仿和學習。所以教師應當注重給幼兒傳遞文明的信息,言傳身教地影響幼兒,要求幼兒做文明人,自己必須先了解文明禮儀的內容并以身作則,樹立文明榜樣,嚴于律己,才能帶動幼兒模仿學習言談、行走、待人之禮,讓文明的意識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扎根,并逐漸轉化為他們自我的行為。如每周的升旗儀式,教師首先要尊重國旗,做幼兒的表率,才能激發(fā)幼兒的愛國情感,促進幼兒養(yǎng)成儀式之禮。
2.在玩中學,在玩中做,開展文明教育活動。
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是多方法、多渠道的,只有抓住幼兒的身心特點,讓幼兒在樂中學、玩中學,循循善誘地加以引導,整合經(jīng)驗和行為,才能使他們學會以禮待人,文明禮貌。
(1)組織教育活動
幼兒的年齡特征決定了幼兒的文明禮儀的學習應結合教育教學活動。一些文明禮儀內容多,范圍廣,滲透在各個方面。根據(jù)幼兒的發(fā)展水平,我們可以把文明的內容用兒歌、故事、歌曲等方式展現(xiàn),使道德趣味化、具象化、直觀化,幫助幼兒理解和記憶。特別是一些幼兒不理解的社會道德觀念,教師應設計成幼兒容易參與,趣味性濃的活動,讓幼兒從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使幼兒在看中學,在動中習。同時,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如我園開展的“文明禮儀月”的活動,營造文明的氛圍,鼓勵幼兒知禮、學禮。
(2)滲透一日生活
在以幼兒的教育活動為突破口的同時,也應該及時認識到“養(yǎng)成”這一重要因素。培養(yǎng)幼兒積極樂觀、禮貌待人、大方友好等良好的意志品質,做到講文明話、做文明人,充分挖掘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使文明教育更貼近幼兒的實際經(jīng)驗和生活需要。如在進餐時引導幼兒學習餐桌上的文明,吃飯時小心飯米粒不掉在身上、桌上、地上,如果咳嗽就要及時低頭,等等,這些都是餐飲之禮的重要內容,通過教師提醒和自身實踐,促使幼兒在進餐過程中自然習得文明禮儀。
(3)設計游戲活動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的活動。通過游戲實現(xiàn)幼兒文明禮儀的自然習得,是培養(yǎng)幼兒的一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在游戲活動中,幼兒難免會遇到困難或是發(fā)生沖突,這時,教師就應該針對幼兒的心理特點,挖掘活動中有價值的素材,使文明意識和行為得以形成并鞏固。如自主性游戲中,菲菲和多多為了誰排隊排在前面而爭論不休,旁邊的琪琪及時提醒他們“要謙讓”,菲菲和多多頓時對照了自己的行為,積極地調整:“你排前面吧。”“不,我是男寶寶,應該讓著女寶寶,我讓你吧?!眱蓚€小朋友和諧地解決了問題。琪琪一句話的提醒使菲菲和多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從而轉化為積極的行動變化。這樣模仿角色進行交往,萌發(fā)了幼兒自覺遵守行為規(guī)范的意識,主動解決交往沖突,提高社會性。將這些經(jīng)驗遷移到游戲活動以外,幼兒能有效地內化文明禮儀行為習慣。
二、家園一致,互相配合,幫助幼兒養(yǎng)成習慣
家庭是影響幼兒身心發(fā)展的一大方面,只有家庭與幼兒園同步協(xié)作,實現(xiàn)“家園教育一體化”,才能形成緊密的教育合力,更有效地促進幼兒健康全面地發(fā)展。通過面談、電話、座談會等方式宣傳幼兒園對幼兒禮儀教育目標,并及時和家長交流信息,引導家長了解幼兒在園的學習情況和表現(xiàn),促使家長能按照科學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對幼兒繼續(xù)進行文明教育,達到家園教育的一致性,消除幼兒二面性行為表現(xiàn),使幼兒在成長的道路上能真正做到揚長避短,健康快樂。
三、社區(qū)社會,加強實踐,鞏固促進文明行為
幼兒的發(fā)展來源于實踐活動,幼兒的思想品德、禮儀習慣是在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將幼兒在幼兒園、在家中表現(xiàn)出來的禮儀行為遷移到社會生活中,調動社區(qū)資源,對幼兒進行文明禮貌習慣的培養(yǎng)是行之有效的辦法??梢栽谏鐓^(qū)櫥窗中圖文結合宣傳文明行為,設置溫馨提示話語、文明禮儀格言等,如“小草在睡覺,請不要打擾它”的標語,傳達出文明禮儀的知識,使游覽之禮、觀賞之禮的思想和內容深入人心。
幼兒文明禮儀行為的養(yǎng)成需要長期堅持和學習,只有以幼兒園的教育活動為載體,以一日生活為主要途徑,通過榜樣示范、不斷激勵等誘導因素,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開展各項文明禮儀活動,讓幼兒知禮、學禮、懂禮、用禮,自然地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馮桂霞.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的有效策略之我見[J].復科教導刊,2011,(12).
[2]蔡克丹.家園合作培養(yǎng)幼兒文明禮貌習慣的探索[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10).
[3]周龍梅.幼兒文明教育之我見[J].甘肅教育,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