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康容(湛江中醫(yī)學校,廣東 湛江 524094)
?
淺談微課入門制作對課堂有效性的提高
梁康容
(湛江中醫(yī)學校,廣東 湛江 524094)
[摘要]學習微課程的制作對當下的教育教學起著重要作用。通過制作一節(jié)微課,教師能更加全面把握知識點,能夠使教學設計的問題新穎別致,吸引學生注意力并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因此,提高教師自身的微課制作能力能為課堂的有效性提供正能量。
[關鍵詞]微課制作課堂有效性
微課是新時代的教學產(chǎn)物。在科技快速發(fā)展的當下,網(wǎng)絡信息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這就使得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必然要受到新事物——微課的強勢沖擊。微課亦稱為“微課程”,是從“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中涌現(xiàn)出來的新概念。剛開始接觸微課是從上年湛江中醫(yī)學校(以下簡稱“學?!保┡e行的教研教學會議開始的。學校領導班子研究決定,為提高中職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和效果,特安排學校信息技術教師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通過多次的培訓,筆者感受到微課不僅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而且也是一種能逐步促使教師成長的新模式。微課程力求在10 min里說清楚一個知識點,知識點不宜過多過雜。因為人的注意力如果超過十分鐘,容易出現(xiàn)精神倦怠,所以一個好的微課程一旦其“短、精、簡”的精髓不再,那微課也就失去了其本身意義。為使同行更清晰了解微課,筆者將微課的初步入門了解綜述如下。
1.1 微課的概念和內(nèi)容
微課程是指時間在10 min以內(nèi),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nèi)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其次,微課程力求在10 min里說清楚一個知識點,知識點不宜過多過雜。在學校信息教師所展示的微課中,每一個微課程都短小精悍,知識點明確清晰且創(chuàng)意十足,讓人看一遍就能記住視頻中的知識點,非常有意思。
微課的元素包括微教案、微講稿、微課件、微作業(yè)和微反思。微課程本身是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
1.2 什么不是微課
輔助教師講課的多媒體課件、課堂教學實錄的視頻切片以50 min至1 h為單位的傳統(tǒng)國家網(wǎng)絡精品課程。
微課程不等于課堂實況錄像的一小段切片,微課程不等于完整課堂的局部片段。
2.1 選題
微課重在解決疑難,突出的應該是個性問題,是教學的某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學中的難點突破,課后的習題講解。微的作用是解惑,而不應該是授業(yè)。下面將筆者親手制作的微課例子作為講解內(nèi)容。通過培訓,筆者選擇的微課程題目是“戴無菌手套的新方法——三角形法”。這是與筆者專業(yè)對口的護理實踐課程中的其中一個——無菌技術。無菌技術包括無菌包的使用、無菌持物鉗的使用、無菌容器的使用、無菌溶液的使用、鋪無菌盤和戴脫無菌手套六方面內(nèi)容。為突出“微”的特點,筆者特意選擇其中一小部分戴脫無菌手套。這個也是學生特別容易出錯的環(huán)節(jié)內(nèi)容。
2.1.1 規(guī)劃微課內(nèi)容確定主題后,就要開始收集資料。筆者的選題里突出了“新”字樣。這就要區(qū)別于傳統(tǒng)待無菌手套的方法。
2.1.2 分析學生、重難點和易錯點中職護理學生的特點就是理論知識相對薄弱,但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興趣。結合學生特點,筆者認為這一選題就可以取得開始的成果。傳統(tǒng)戴無菌手套方法最難克服的問題就是:戴第2只手套時,手套外面(無菌面)內(nèi)卷造成無菌手套污染。那筆者要針對這個問題細講,讓學生了解傳統(tǒng)方法后接受新方法——“三角形法”。
2.2 設計與制作
2.2.1 設計內(nèi)容結構、表述方式首先要分析戴無菌手套時內(nèi)卷的原因,有兩點:①橡膠手套與皮膚接觸面大,使摩擦力和阻力增大,導致手套內(nèi)卷。②戴手套時,進手套的手若活動不夠平直,亦會增加手套內(nèi)卷的機會。接下來,要針對以上原因進行以下改進。戴無菌手套時(尤其是第二只手套),盡量避免手套與手部皮膚接觸,尤其是進完五指后,使手套不與手的背部、腕部和手臂接觸。為了達到這一要求,便引出了三角形法。
2.2.2 制作微課、后期加工、字幕、版權下一步是制作一個PPT課件。課件起到的是一個引領的作用,要體現(xiàn)出一定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展現(xiàn)出新時代教師的科技水平,也不能太花了。筆者將戴無菌手套三角形法以沒戴手套時的步驟圖和正在戴入是的細節(jié)圖以放大的形式拍下,放入PPT里,十分明了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最后再錄制一段運用三角形法戴入無菌手的視頻,過程中運用顏色線標識,屏幕側邊列出關鍵詞,用符號圖形標注等提示學生重要信息,最后利用“喀秋莎”進行編輯加工整合。
2.3 評價教學效果
觀看完5 min的微課后,對學生進行提問,了解學生掌握的程度,并每人派發(fā)一雙無菌手套,讓他們運用新方法戴入。效果確實要比傳統(tǒng)教學更好。
作為教師,我們要明確微課是服務于教學和學生,不能主次顛倒。盡量控制在10 min內(nèi),強調(diào)重點和難點,把一個知識點講透。對于關鍵技能(如關于如何戴無菌手套)的教學,更要清楚地說明應該如何做,不應該如何做。過程中,不要輕易跳過教學步驟。這與學生本身的特點很關鍵。這就要求在制作微課前要全面分析學生了解學生。微課只是教學組織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要與其他教學活動環(huán)境配合,尤其像制作操作動作視頻的時候最好在程中適當位置設置暫?;蛘吆罄m(xù)活動的提示,便于學生瀏覽微課程時能給予時間其反應并且轉入相關的學習活動。這樣效果更為理想。最后,可用字幕方式補充微課程不容易說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須呈現(xiàn)關鍵詞語,不必像電視劇一樣將所有的臺詞都打出字幕。這會增加學生的閱讀認知負荷。
微課是一種以微視頻為主的多種教學資源構成。它的利用必將帶來課堂的革命。這是毋須質(zhì)疑的。在教學應用實踐過程中不斷“生長”而成的一種微型網(wǎng)絡學習課程。它是在信息時代隨著新技術和新媒體的迅速發(fā)展以及廣大用戶對學習方式多樣化(如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按需學習、合作學習、移動學習、遠程學習、泛在學習等)的迫切需求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它的出現(xiàn)順應了時代發(fā)展潮流。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筆者將多制作相關的有效微課,引導學生在今后學習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激發(fā)其學習興趣以致提高課堂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李成武.教師信息技術培訓之微課制作初探[J].新課程:下旬,2014,(10):10-11.
[2]張坤.淺議微課制作步驟與方法[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12):20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