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唐刺史考全編》增訂(二)

    2016-03-15 23:59:51
    關(guān)鍵詞:唐代刺史

    曾 澗

    (重慶西部人力資源有限公司,重慶 400054)

    《唐刺史考全編》增訂(二)

    曾澗

    (重慶西部人力資源有限公司,重慶400054)

    摘要:《唐刺史考全編》是2000年出版的具有重大學(xué)術(shù)價值的唐代文史研究著作。但由于該書出版年代較早,不少新出墓志資料未能加以利用。2014年,陜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的《西安碑林博物館新藏墓志續(xù)編》,收錄了唐代墓志兩百余方,不少墓志均為首次刊布,其中保存有大量唐代刺史相關(guān)史料,擇其要者,參以傳世文獻(xiàn),可對《唐刺史考全編》加以增訂。

    關(guān)鍵詞:《唐刺史考全編》;唐代;刺史;增訂

    郁賢皓先生《唐刺史考全編》[1](以下簡稱“《全編》”)自出版以來,專家學(xué)者利用新出石刻資料多有補(bǔ)正。筆者亦撰有《〈唐刺史考全編〉增訂》一文①,增拾他家補(bǔ)正之未及者。近讀《西安碑林博物館新藏墓志續(xù)編》,于此續(xù)有所得,現(xiàn)擇其要者,依原書編次體例,略作增補(bǔ)。其中,《全編》已有考證,僅作補(bǔ)正者,在刺史姓名前用“◎”標(biāo)志;《全編》誤增條目,據(jù)考證應(yīng)刪除者,在刺史姓名前用“●”標(biāo)志。不當(dāng)之處,仍祈方家指證!

    1.卷一京兆府(雍州)上賀拔玄一(賀拔玄壹)高宗時

    《賀拔希周墓志》(大歷四年):“祖雍州長史諱玄一。”[2]368唐高宗貞觀二十三年(648)七月三日,改雍州別駕為長史,以長史領(lǐng)州事。是知其為雍州長史當(dāng)在高宗后。《姓篡》卷九:賀拔一云,給事中,岑仲勉先生校云:“考《元龜》一六一,貞觀二十年正月有太子中舍人賀拔玄壹,‘云’蓋‘玄’之訛?!盵3]1315按:賀拔一云,即賀拔一玄,蓋賀拔玄一之乙倒。賀拔玄壹,當(dāng)即賀拔玄一。

    2.卷一京兆府(雍州)上蕭德昭高宗時

    《蕭璿墓志》(開元五年):“父德昭,皇朝中書舍人、兵部禮部侍郎、雍州長史、右金吾將軍、蘭陵縣開國子?!盵2]245德昭,貞觀中為漢王府參軍,見《蓋蕃墓志》[3]258。咸亨年間為右庶子,見《舊唐書·孝敬皇帝弘傳》。儀鳳元年為兵部侍郎,見《元龜》卷六一二。其為雍州長史,當(dāng)在高宗時。

    3.卷三華州(太州、華陰郡)賀若孝義武德、貞觀時

    《賀若景忱墓志》:墓主龍朔二年(662)卒,春秋卌?!案感⒘x,皇朝尚書左丞、青齊虞兗同華岐七州刺史、襄邑縣開國公?!盵2]128《姓篡》卷九賀蘭(若)氏:“孝義,唐尚書左丞?!毙⒘x,武德三年(620)為晉州長史,見清胡聘之《山右石刻叢編》卷六《大唐龍角山慶唐觀紀(jì)圣之銘》[5]15038?!度帯非?、齊、虞、兗、同、華、岐七州均未著錄,應(yīng)據(jù)志補(bǔ)列,其仕履,當(dāng)在貞觀前。

    4.卷三華州(太州、華陰郡)蕭璿睿宗時

    《蕭璿墓志》:“神龍首歲,皇歷中興……帝嘉乃誠,擢授寧州刺史?!萝嚥蓟?,褰帷導(dǎo)俗,懷惠畏威,革訛去弊,此公之理洺州也?!喥鋾r賦,殊其日力,俗免凋缺,人用康寧,此公之臨華州也?!谑羌庸y青光祿大夫,授廣州都督……考終舉善,結(jié)課居多?!怯冒莨?,兼知東都留守?!╃茌傒灐欧Q難理……是用命公為京兆尹?!瓕ひ源篑{移蹕……是用轉(zhuǎn)君為河南尹。……享年六十有六,以開元五年五月四日薨于河南府之官舍?!盵2]245-246《全編》京兆、東都、廣州著列蕭璿,其寧州、洺州、華州、河南尹均闕載,應(yīng)據(jù)志補(bǔ)列。《元龜》卷一一三:開元四年(716)十二月,“帝將幸東都,以京兆尹蕭璿充置使”[6]。玄宗開元五年正月辛亥,幸東都。二月甲戌,至東都。則其轉(zhuǎn)河南尹當(dāng)在開元五年初。其刺寧、洺、華三州,當(dāng)在中宗、睿宗時。

    5.卷四同州(馮翊郡)賀若孝義武德、貞觀時

    依據(jù)見3。

    6.卷五岐州(扶風(fēng)郡、鳳翔郡)賀若孝義武德、貞觀時

    依據(jù)見3。

    7.卷七鄜州(洛交郡)◎李彥佐大中八年—十二年(854—858)

    依據(jù)詳后9?!度帯妨杏诖笾辛?,疑誤。

    8.卷九丹州(咸寧郡)閻永吉高宗時

    《趙自慎墓志》(開耀二年三月廿八日):“夫人河南閻氏,隋通議大夫敏之孫,皇扶丹二州刺史永吉之女也,去總章元年九月廿一日終于私第,春秋卅有六?!盵2]178

    9.卷九丹州(咸寧郡)高擇大中九年(855)

    《高潞權(quán)葬墓記》:“曾祖拪鸞,皇瀛州刺史,贈司空。祖霞寔,皇夏州節(jié)度使,贈太傅。父擇,前丹州刺史。公即太守之長子也。才過弱冠,氣量皆成,以太守罷郡,侍歸于鄜畤。因太守與李節(jié)使深分,遂就軍門,□為右職?!源笾惺臧嗽仑テ呷諝{于鄜州官舍,享年廿四?!云淠晔辉仑テ呷振褂诰┱赘f年縣少陵原洪原鄉(xiāng)曹□村大塋之西,袝太守仲弟皇綏州刺史摸之塋內(nèi),禮從其權(quán)也?!盵2]615志稱“才過弱冠”,則當(dāng)為大中九年,時墓主年廿一,是年高擇罷郡歸鄜。其曾祖高拪刺瀛、祖高霞寔刺夏,于史無征,其時待考。

    又,墓志云:“以太守罷郡,侍歸于鄜畤。因太守與李節(jié)使深分,遂就軍門,□為右職”,此“李節(jié)使”顯為鄜坊節(jié)度,疑即李彥佐。按李彥佐為鄜坊節(jié)度,雖確在大中年間,然起訖何年,並無的證。諸家所據(jù)均為沈珣《授李彥佐鄜坊節(jié)度使制》“守雕陰重藩,羌渾小擾”之語。吳廷燮《唐方鎮(zhèn)年表》列在大中二年至四年,岑仲勉先生《唐方鎮(zhèn)年表正補(bǔ)》已正之。但岑氏據(jù)《通鑒》大中六年四月,“黨項復(fù)擾邊”之記載,疑其大中六年刺鄜[7]1482,《全編》從之,似仍未洽??肌锻ㄨb》大中四年九月:“黨項為邊患,發(fā)諸道兵討之,連年無功,戍饋不已。”[8]8043知黨項擾邊,非大中六年獨有,“連年”有之;況制稱“小擾”,事必經(jīng)常,史非必書,若無旁證,實難遽斷。復(fù)檢《通鑒》大中九年“三月,詔邠寧節(jié)度使畢諴還邠州。先是,以河湟初附,黨項未平,移邠寧軍于寧州。至是,南山、平夏、黨項皆安,威鹽武三州軍食足,故令還理所?!盵8]8056是彥佐之始為鄜坊,不能遲至大中九年三月。大中七年彥佐任朔方節(jié)度;次年,劉潼已繼為之[7]152,則彥佐刺鄜,又必在大中八年后。合而觀之,彥佐為鄜坊節(jié)度,即在大中八年。次年,高擇罷郡,尚在任上。墓志記高潞大中十二年八月卒于鄜州官舍,似其時彥佐尚在任?!短品芥?zhèn)年表》、《全編》大中八年至十二年空闕,似可據(jù)此補(bǔ)列。

    10.卷一一寧州(彭原郡)蕭璿中宗時

    依據(jù)見4。

    11.卷一七綏州(上郡)高摸大中十二年(858)前

    依據(jù)見9。

    12.卷二一銀州(銀川郡)高霞寔其時待考

    依據(jù)見9。

    13.卷四二瓜州(晉昌郡)馬文舉高宗時

    《馬太師墓志》(景龍三年):“父文舉,皇朝瓜沙二州刺史、松州都督、右驍衛(wèi)將軍、上柱國、絳郡開國公?!盵2]225《馬元錫墓志》(天寶□載):“王父文舉,唐右驍衛(wèi)大將軍、使持節(jié)廿七州諸軍事、松州刺史、絳郡開國公?!盵9]《姓纂》卷七諸郡馬氏:“唐左驍衛(wèi)將軍馬文舉,長安人”,‘左’當(dāng)為‘右’誤。文舉,太宗征高麗,為果毅都尉,以功拜中郎將,見《通鑒》卷一九七,則其刺瓜、沙、松三州,當(dāng)在高宗時。

    14.卷四三沙州(瓜州、燉煌郡)馬文舉高宗時

    依據(jù)見13。

    15.卷四九河南府(洛州)上獨孤瑛永徽三年(652)

    《楊守澹妻獨孤法王墓志》(永徽三年十月廿五日):“曾祖善,周柱國、開府儀同三司、使持節(jié)冀定等二州諸軍事、萊國公。祖祥,隋梁州刺史。父瑛,宗正少卿,鼎觀饒汴定洛六州諸軍事、六州刺史,冠軍公。”[2]91墓主貞觀廿三年(649)卒,年廿九?!稐钍劐D怪尽?龍朔三年):“夫人河南獨孤氏,洛定二州刺史、冠軍公瑛之第二女也?!盵2]132《元和姓纂》卷一○:獨孤善,“隨河內(nèi)公。孫暎,司勛郎中、洛州長史?!盵3]1458“?!碑?dāng)為“瑛”誤。高宗顯慶二年(657)始置洛州牧,改刺史為長史,理州事?!奥逯蓍L史”當(dāng)從墓志作“洛州刺史”。其任鼎、觀、饒、汴、定、洛六州刺史,均在永徽三年十月前。

    16.卷四九河南府(洛州)上蕭璿開元五年(717)

    依據(jù)見4。

    17.卷五三鄭州(滎陽郡)封言道高宗、則天時

    《李松墓志》(開元廿四年):“公外祖父,故駙馬都尉封言道,鎮(zhèn)靜雄藩,則守并揚二大都督府長史。剖苻共理,則歷汴魏懷鄭等卅五州?!盵2]286《封言道墓志》(圣歷二年):“儀鳳二年,遷瀛洲刺史,尋遷青州刺史?!淠辏瑱z校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永隆二年,加銀青光祿大夫、行并州大都督府長史。……凡歷二十三州。”[10]66-73按《全編》著錄封言道刺汝汴宋淄四州,客洪剛先生增補(bǔ)懷州等十七州[11]75-83,今補(bǔ)揚、魏、鄭三州,計已可考知者二十四州?!斗庋缘滥怪尽贩Q其“歷二十三州”,“三”、“五”形近,“二十三州”,或為“二十五州”之訛?!独钏赡怪尽分柏ξ逯荨?,當(dāng)作“廿五州”。其儀鳳二年(677)至永隆二年(681)為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剖符魏、鄭,當(dāng)在高宗、武后時。

    18.卷五四汝州(伊州、臨汝郡)◎韋霸大歷元年(766)

    《韋介墓志》:“公諱介,汝州刺史霸之第二子也?!髿v中丙午歲,汝州追建先塋,啟舊殯而歸袝于此?!盵2]359大歷丙午即大歷元年?!度帯芬伞按诔酢保反_。

    19.卷五五汴州(陳留郡)獨孤瑛貞觀時

    依據(jù)同15。

    20.卷五六宋州(睢陽郡)謝統(tǒng)師武德四年(621)

    《謝統(tǒng)師墓志》:“(武德)四年,授亳州總管,兼攝宋州刺史?!迥?,除穎州刺史?!懹^元年,授湘源郡公、歸州刺史。”[2]64貞觀十九年(645)二月八日卒,年七十四。

    21.卷五六宋州(睢陽郡)田肇大和初

    《令狐覽墓志》(會昌三年):“宋州刺史田肇舉茂材,辟為團(tuán)練副使,遷宋州司馬,加朝散大夫,旋領(lǐng)汝州別駕。大和九年春,除替歸城。”[2]568田肇,會昌中卒,見《新唐書·田群傳》[12]4786。李德?!墩撎锶籂睢罚骸俺紨?shù)日來竊聞外議云:‘田肇緣田群抵法,不食而終?!x動人倫,無不傷嘆?!盵13]3195其刺宋,當(dāng)在大和初年。

    22.卷六二潁州(信州、汝陰郡)謝統(tǒng)師武德五年—貞觀元年(622—627)

    依據(jù)見20。唐無“穎州”,蓋“潁州”之訛。

    23.卷六三亳州(譙郡)謝統(tǒng)師武德四年—五年(621—622)

    依據(jù)見20。

    24.卷六三亳州(譙郡)◎于哲貞觀十年(636)

    《于哲墓志》:“(貞觀)十年,加員外散騎常侍、使持節(jié)亳州諸軍事亳州刺史?!盵2]77永徽元年(650)卒,春秋七十三?!度帯芬伞柏懹^中”,欠確。

    25.卷六九兗州(魯郡)賀若孝義武德、貞觀時

    依據(jù)見3。

    26.卷七一密州(高密郡)郭鏐懿宗時

    《郭鏐墓志》:“洎春宮筮仕,禁衛(wèi)提綱……恩授通州刺史。政簡事蒞,其道愈光。累拜密州刺史、彭州刺史、礠州刺史、興州刺史。自通迨于興,五分天子憂寄?!皻q滿于興,公乃揖雙旌言歸魏闕下。漸以步屣不快,耳目生癘,頤毓自便,時權(quán)不窺,晏然幾榻,三周星錄?!?876)十月廿三日終于長壽里之私第,享年八十?!盵2]664-665。志中之“春宮”,當(dāng)指唐宣宗長子李漼,大中十三年(859)八月七日立為皇太子,十三日,柩前即帝位,是為唐懿宗。“三周星錄”即三年,則郭鏐離興州,當(dāng)在咸通十四年(873)七月唐僖宗繼位后不久。其“五分天子憂寄”,均在懿宗時。

    27.卷七三齊州(臨淄郡、濟(jì)南郡)賀若孝義武德、貞觀時

    依據(jù)見3。

    28.卷七六青州(北???賀若孝義武德、貞觀時

    依據(jù)見3。

    29.卷八一晉州(平陽郡)◎白知慎開元十七年(729)

    《晉州刺史白府君妻陳氏墓志》[2]320,墓主天寶六載(747)卒,年六十五。志文不載“晉州刺史白府君”名諱,但其仕宦顯在玄宗時。檢《全編》,開元十三年下有晉州刺史白知慎,時代、姓氏均合,疑此“白府君”即白知慎。然《全編》引《舊唐書·李元纮傳》,開元十三年戶部侍郎白知慎坐度支失所,出為刺史,列其開元十三年刺晉,似可商榷。按傳僅言“出為刺史”,非必刺晉。考清胡聘之《山右石刻叢編》卷六《慶唐觀紀(jì)圣銘碑陰》題名:“敕檢校慶唐觀使銀青光祿大夫使持節(jié)晉州諸軍事晉州刺史上柱國晉陽縣開國男臣白知慎”,“開元十七年太歲己巳九月己丑朔三日辛卯建”。[5]15039-15042證知知慎開元十七年九月在任。知慎,開元前期為河南少尹,見蘇颋《授白知慎河南少尹制》[13]1127;開元七年為左庶子,見張說《贈太尉益州大都督王公神道碑》[13]1027。

    30.卷九八魏州(冀州、魏郡)封言道高宗、武后時

    依據(jù)見17。

    31.卷一○○相州(鄴郡)宇文敞中宗前

    《宇文曜墓志》:“皇同州長史琁之曾孫,相州刺史敞之孫,前華州錄事參軍英之子?!盵2]295墓主開元廿六年(738)卒,年卅五,則其祖宇文敞任相州刺史,當(dāng)在中宗前。宇文敞為戶部郎中,見《姓纂》卷六及《唐尚書省郎官石柱題名考》卷一?!督鹗洝肪矶澹骸啊逗笾苡钗呐e碑》,盧思道撰,神龍中其曾孫敞追建?!?/p>

    32.卷一○一衛(wèi)州(汲郡)高士寧貞觀前

    《元君妻高氏墓志》:“父士寧,使持節(jié)衛(wèi)州諸軍事、衛(wèi)州刺史,封義興郡開國公。”[2]137夫人乾封二年(667)卒,年六十二。按高士寧為申國公高士廉之兄,見《新唐書》卷七十一下[12]2390。新書闕職銜,可據(jù)志補(bǔ)。其職事衛(wèi)州,當(dāng)在貞觀前。

    33.卷一○三邢州(鉅鹿郡)杜知謹(jǐn)長安元年——四年(701——704)

    《杜知謹(jǐn)墓志》:“年卅有二,以門資為郎,授利州司戶參軍。歷三考……除乾封縣尉。滿歲轉(zhuǎn)長安縣丞?!赃w司府寺丞、朝散大夫,尋判天官員外郎。二年,即真拜夏官郎中?!辏啦h令,居無何檢校尚方少監(jiān),又檢校營繕少匠?!谒巨r(nóng)少卿兼知地官侍郎、尚方少監(jiān)?!菔钩止?jié)邢州諸軍事、邢州刺史?!呵锪?,長安四年歲次甲辰四月景辰朔廿五日庚辰無祿于州之官舍。”[2]220-221墓主三十有二入仕,即儀鳳元年(676);志云“廿五年,奄有方面”,即長安元年為邢州刺史?!度帯沸现菥砹卸胖t于“武后時”,所據(jù)《姓纂》卷六:“知謙,天官員外,邢州刺史”。又引《新表》、《唐尚書省郎官石柱題名考》卷四同。今按:杜知謙為杜知謹(jǐn)?shù)?,其墓志現(xiàn)已刊布?!抖胖t墓志》云:“年十七,起家為太子千牛,……久之轉(zhuǎn)商州司倉,……尋轉(zhuǎn)洛州密縣丞,……秩滿,授洛州來庭縣丞,……以圣歷三年(700)正月四日寢疾終于洛州合宮縣淳化里之私第,春秋卌五。”[2]210其仕履歷歷可見,未曾任天官員外和邢州刺史。由此確證,《姓篡》、《全編》等並誤。蓋兩人本是兄弟,時代相同,名字相近,極易混淆,近而致誤。

    34.卷一○三邢州(鉅鹿郡)●杜知謙

    《全編》誤收,應(yīng)刪除,此說詳見33。

    35.卷一○四洺州(廣平郡)蕭璿中宗、睿宗時

    依據(jù)見4。

    36.卷一○八深州(饒陽郡)◎崔恪開元十二年(724)前

    《佛堂銘并序》:“光宅坊七寶臺西□院□堂,□□清河烈公崔公舊宅之寢宇也?!M玄藉,……次子恪,銀青光祿大夫、深州刺史、清河康公。俱以孝友忠亮,光□□國,降年不永?!_元十二年歲次甲子十月丁亥朔十三日己亥?!盵2]266知其卒開元十二年十月前?!度帯妨小伴_元中”,欠確。崔恪,圣歷二年任懷州司法,見《崔玄籍墓志》[4]453。《元龜》卷一五二:“先天三年正月,以郯王府長史崔恪與昆弟不睦……解見任?!盵14]

    37.卷一一二定州(博陵郡)獨孤瑛貞觀末或永徽初

    依據(jù)見15。

    38.卷一一四瀛州(河間郡)高拪鸞其時待考

    依據(jù)見9。

    39.卷一二三揚州(兗州、邗州、廣陵郡)封言道儀鳳二年—永隆二年(677—681)

    依據(jù)見17。

    40.卷一二五滁州(永陽郡)陳鮪乾符四年(877)

    《郭鏐夫人韋玨墓志》(乾符四年四月二日):“有男二人:長曰珽,太子司議郎,娶滁州刺史潁川陳鮪女。”[2]667

    41.卷一三六沔州(漢陽郡)楊偁大歷十四年(779)

    《楊偁墓志》:“楊崖州之作相也,察其器用,眷以宗盟,遽拜沔州刺史?!H明州司馬?!ㄖ兴哪暌辉滤罚t除均州刺史,且有后命,竟以疾不之官。越三月十日,卒于上都道政里之私第,享年卌七?!盵2]390-391“楊崖州”為楊炎,大歷十四年八月由道州司馬入相,建中二年(781)七月罷為左仆射,十月貶崖州司馬。偁拜均州刺史,當(dāng)即大歷十四年。

    42.卷一四八歙州(新安郡)盧廣微高宗、則天時

    《裴晃妻盧氏墓志》(天寶三載):“曾祖郎閏,皇青州刺史。祖□微,皇歙州刺史?!盵2]307《新唐書》卷七三上:青州刺史盧朗潤,子“廣微,婺州刺史。”[12]2896證知“盧□微”即盧廣微。其刺歙,當(dāng)在高宗、則天時。

    43.卷一五九饒州(鄱陽郡)獨孤瑛貞觀時

    依據(jù)同15。

    44.卷一六○撫州(臨川郡)劉藏高宗、則天時

    《劉默墓志》:“祖德裕,唐右武衛(wèi)將軍、上柱國、顯武縣男。父藏,唐將作少匠,司農(nóng)、太仆、光祿卿,復(fù)州、撫州刺史,上柱國、義城縣子。”[2]206墓主圣歷二年(699)卒,年四十七,則生于高宗永徽四年(653)。按劉藏之父德裕,貞觀元年十二月謀反伏誅,見《舊唐書·太宗紀(jì)上》,則藏之刺復(fù)、撫,疑在高宗、則天時。

    45.卷一七一永州(零陵郡)◎李有裕大和四年—七年(830—833)

    《全編》據(jù)《舊唐書·文宗紀(jì)下》,列李有裕大和四年為永州刺史。按《唐故譙郡曹氏墓志銘并序》,“冀王傅李有裕撰”,序云:“(予)大和三年,移鎮(zhèn)滄德,遲疾罷免……移官零陵,流落四年。……予蒙恩受冀王傅歸于朝。曹(氏)……至于京邑,物藥不救,至大和七年七月一日歿于永寧里私第?!盵2]530知有裕刺永,長達(dá)四年。《寶刻叢編》卷八引《集古錄目》:“《唐贈兵部尚書李有裕碑》:唐中書舍人李景讓撰,工部侍郎知制誥柳公權(quán)書。有裕,字綽夫,幽州北平人,官至衛(wèi)尉卿。碑以開成四年立?!盵15]246

    46.卷一七二邵州(南梁州、邵陽郡)柳敬則儀鳳中

    《柳敬則墓志》:“儀鳳□□,詔除邵州諸軍事、守邵州刺□。……粵以年月日終于邵州之官舍,春秋六十?!盵2]678

    47.卷一九二隋州(漢東郡)李毗大中后期

    《李毗墓志》:“韋丞相琮知名,以集賢校理拜之。改藍(lán)田尉,即升朝為監(jiān)察御史?!≌芍畣省瓎书牐瑥?fù)拜察視?!崔D(zhuǎn)殿中侍御史,拜起居舍人。……又遷駕、庫二員外,出守漢東?!葷M遷都官正郎?!盵2]624檢《新唐書》卷六三《宰相表下》:大中元年(847)三月韋琮拜相,二年十一月,罷為太子賓客。崔嘏《授李毗集賢校理等制》:“秘書正字集賢校理李毗……可藍(lán)田縣尉充集賢校理”[13]3314。崔嘏,大中二年正月,由中書舍人貶端州刺史,見《通鑒》卷二四八,則李毗任藍(lán)田尉,即在大中元年;其出守漢東,當(dāng)在大中后期。

    48.卷一九四復(fù)州(競陵郡)劉藏高宗、則天時

    依據(jù)見44。

    49.卷一九六均州(武當(dāng)郡)楊偁建中四年(783)未之任

    依據(jù)見41。

    50.卷一九九歸州(巴東郡)謝統(tǒng)師貞觀元年(627)

    依據(jù)見20。

    51.卷二○一萬州(浦州、南浦郡)史好直貞元十年(794)

    《史好直墓志》:“貞元十年,禮部尚書李公盛德第一,乃與太子賓客杜公、大理卿崔公、京兆尹李公、鹽鐵使地官張公,表公景行。上聞,翊日拜萬州刺史,從公選也。”[2]437-438貞元十七年(801)八月廿一日卒,春秋七十四。

    52.卷二○七興州(順政郡)郭鏐咸通十四年(873)

    依據(jù)見26。又見《郭鏐夫人韋玨墓志》[2]667。

    53.卷二○八利州(益昌郡)萬俟某顯慶三年(658)前

    《大唐故利州刺史鐘山縣開國公萬俟府君妻獨孤氏(大惠)墓志》:“利州使君,人惟時秀,胄乃華宗,眷言嘉耦,傍求英媛。夫人年廿,歸于萬俟氏。”[2]108夫人顯慶二年(657)卒,春秋六十四,顯慶三年三月合祔。

    54.卷二一○通州(通川郡)◎長孫元適約代宗時

    《長孫璀墓志》:“高祖無忌,……考元適,通州刺史、贈兵部侍郎?!盵2]409吳炯炯等引此志及《郭公夫人長孫氏墓志》:“大父諱元適,皇任通州刺史”,推測“長孫元適任通州刺史約在開元時”[16]。按長孫璀貞元九年(793)卒,年五十九,則生于開元二十三年(735)。甘肅炳靈寺現(xiàn)存石窟摩崖碑刻有《靈巖寺記》,其題名有:“一品孫長孫元適”,“時開元十九春三月龍集辛未六□□”[17]128-134。蓋隨御史大夫崔琳入蕃報聘,西行至炳靈寺而題。長孫元適曾祖長孫無忌為大唐開國正一品大臣,題名稱“一品孫”,顯然其時尚待門蔭入仕。故謂長孫元適開元時任通州刺史不足取。疑其刺通在代宗時。

    55.卷二一○通州(通川郡)郭鏐咸通初

    依據(jù)見26。

    56.卷二二四彭州(濛陽郡)蕭晉肅宗或代宗時

    《蕭遇墓志》(貞元十三年):絳州刺史蕭仲豫“生太府少卿、彭州刺史、贈秘書監(jiān)、彭城縣開國男曰晉?!盵2]426《蕭氏亡女墓志》(元和十□年):“大王父諱晉,官止太府少卿、□濛陽郡太守,贈秘書監(jiān)?!盵2]488考《寶刻叢編》卷七引《京兆金石錄》:“《唐贈秘書監(jiān)蕭晉妻陸氏墓志》,唐李胄撰,興元元年。”[15]11知蕭晉卒興元元年前。賈至有《授蕭晉太府少卿等制》[13]1650,制作于天寶末至至德二載任中書舍人時。其刺彭,當(dāng)在肅宗、代宗時。

    57.卷二二四彭州(濛陽郡)郭鏐咸通中

    依據(jù)見26。

    58.卷二二六眉州(通義郡)裴鎰會昌四年(844)

    《辛玫墓志》:“其室河?xùn)|裴氏,今眉州刺史裴鎰之息女。”[2]572碑立于會昌四年十二月十八日。

    59.卷二三五簡州(陽安郡)●唐遜

    《全編》引《新表》:“遜字志順,簡州刺史”,列“約開元中”。按唐遜墓志現(xiàn)已出土,志題《唐故虞部員外郎朝散大夫簡州長史唐君墓志銘并序》,龍朔三年(663)卒。[2]198-199知唐遜僅為簡州長史,《新表》誤,應(yīng)刪卻。

    60.卷二四七松州(交川郡)馬文舉高宗時

    依據(jù)見13。

    61.卷二四九扶州(同昌郡)閻永吉高宗時

    依據(jù)見8。

    附編開元二十九年前后廢置之州郡

    62.四五虞州賀若孝義武德、貞觀時

    依據(jù)見3。

    63.五六磁州(惠州)郭鏐咸通中

    依據(jù)見26。

    64.五九觀州獨孤瑛約武德時

    依據(jù)同15。

    65.七○信州◎蕭遇德宗前期

    《全編》列入待考??肌妒捰瞿怪尽罚骸鞍葜骺蛦T外郎,轉(zhuǎn)屯田郎中,出為信州刺史,入授司封郎中、國子司業(yè)、太仆少卿。以貞元十三年(797)三月十六日終于興化里之私第,享年七十一。”[2]426按蕭遇大歷八年為太原府司錄參軍,見《蕭遇故夫人盧氏墓志》。[2]377其為信州刺史,當(dāng)在德宗前期。

    66.七八淅州蕭齡之武德九年—貞觀元年(626—627)

    《蕭璿墓志》:“祖齡之,皇朝散騎常侍、司農(nóng)卿、邵浙華三州刺史、黔廣二府都督、方陽縣開國男?!盵2]245浙州,儀鳳二年置羈縻州,屬劍南道瀘州都督府,見《新唐書》卷四三下[12]1142。志文之“浙”,顯為“淅”之訛刻。《蕭齡之墓志》(顯慶二年):“武德九年,轉(zhuǎn)淅州刺史。貞觀元年,詔為山南道觀風(fēng)俗大使?!盵18]《全編》已收華州、廣州,楊曉等補(bǔ)邵州、黔州[19]173-176,今補(bǔ)淅州。

    67.河南道·鼎州(《全編》失收,今新增)獨孤瑛貞觀八年(634)前

    依據(jù)見16。《全編》著列兩鼎州,一為則天天授二年置,一為唐末天祐三年置,均與墓志不合。檢《舊唐書·地理志一》河南道“虢州”:隋末置弘農(nóng)郡,義寧元年,改為鳳林郡,仍于盧氏置虢郡。武德元年,改為虢州,改鳳林為鼎州。貞觀八年,廢鼎州,移虢州于今治。[20]瑛之刺鼎,當(dāng)即此。

    注釋:

    ① 曾澗.《唐刺史考全編》增訂[J].卷宗,2015(3).

    參考文獻(xiàn):

    [1]郁賢皓.唐刺史考全編[M].合肥:安徽大學(xué)出版社,2000.

    [2]趙力光.西安碑林博物館新藏墓志續(xù)編[G].西安:陜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4.

    [3]林寶.元和姓纂[M].北京:中華書局,1994.

    [4]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省洛陽地區(qū)文管處.千唐志齋藏志[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5]石刻史料新編·第一輯第二十冊[M].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2.

    [6]王欽若.冊府元龜[M].周勛初,校訂.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1237.

    [7]吳廷燮.唐方鎮(zhèn)年表[M].北京:中華書局,1980.

    [8]司馬光.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1956.

    [9]吳綱.全唐文補(bǔ)遺·第七輯[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0:50.

    [10]岳連建,柯卓英.唐淮南大長公主駙馬封言道墓志考釋[J].考古與文物,2004(4).

    [11]客洪剛.《唐刺史考全編》拾補(bǔ)[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4(1).

    [12]歐陽修.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13]董誥.全唐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4]王欽若.宋本冊府元龜[M].北京:中華書局,1989:282.

    [15]陳思.寶刻叢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5.

    [16]吳炯炯,田衛(wèi)衛(wèi).大唐西市博物館藏墓志所見唐刺史資料輯考[C]//呂建中,胡戟.大唐西市博物館藏墓志研究續(xù)一.陜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總社有限公司,2013:198.

    [17]王萬青.炳靈寺石窟摩崖碑刻題記考釋[M].敦煌學(xué)輯刊,1989(1).

    [18]杜文玉主編.唐史論叢·第十一輯.西安:三秦出版社,2009:384.

    [19]楊曉,吳炯炯.《唐刺史考全編》補(bǔ)正(二)[M].甘肅社會科學(xué),2011(1).

    [20]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1429.

    責(zé)任編輯:張彩云

    收稿日期:2016-01-06

    作者簡介:曾澗(1963-),男,重慶人,重慶西部人力資源有限公司職員,研究方向為唐代職官與文獻(xiàn)。

    中圖分類號:K242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275(2016)01-0131-05

    猜你喜歡
    唐代刺史
    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新傳奇(2023年1期)2023-02-08 07:55:06
    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The Establishment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BaShu in the Tang Dynasty
    遼代銅鏡中龍紋樣式初探
    我國唐代文學(xué)中桃花意象淺談
    唐代女性服飾考略
    唐代銅鏡中的設(shè)計美學(xué)初探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8:37:36
    唐代前期的文學(xué)理論初探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6:49:26
    潜江市| 松溪县| 财经| 武清区| 沭阳县| 九寨沟县| 连城县| 凯里市| 嘉定区| 浙江省| 南开区| 图木舒克市| 会同县| 金沙县| 麟游县| 广汉市| 加查县| 常德市| 商都县| 二连浩特市| 柳江县| 平湖市| 普兰店市| 叙永县| 宁波市| 五河县| 保靖县| 和林格尔县| 大宁县| 临沂市| 咸丰县| 都江堰市| 鹤壁市| 兴业县| 巴林右旗| 武安市| 正宁县| 会东县| 惠州市| 新安县| 扶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