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春菊 胡延新
摘 要 訓練,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本文以一課書作為載體,設計了三個緊密相連的環(huán)節(jié)并分別探討了各環(huán)節(jié)訓練式教學的開展步驟及方法,從而在現(xiàn)實性上為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環(huán)環(huán)相扣 訓練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課堂教學是一個綜合概念,有多種涵義,它可以是一個教學過程,也可以是一個教學單位、教學環(huán)節(jié)甚至一個教學步驟。在這里,我們著眼于作為教學單位的課堂教學,并且把相對完整的一課書作為一個教學單位,研究探討前后各環(huán)節(jié)如何環(huán)環(huán)相扣開展訓練式教學,以期多角度全覆蓋地訓練學習者的語言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
1一課書的來龍去脈
一個教學單位可以劃分為若干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以一課書作為一個教學單位,我們可以劃分成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課前預習——課上講練——課后復習,他們首尾相接,環(huán)環(huán)相扣,循環(huán)往復,無窮無盡。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各有各的內容和任務,彼此相對獨立,各有側重,又相互依存,相互支撐,缺了其中任何一個,都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分別是一課書的前奏和結尾,由學生在課下完成;課上講練則是這個教學單位的主體部分,師生在課堂上共同完成。課下的預習和復習屬于學生自我訓練,老師不直接參與,但卻滲透和體現(xiàn)著老師的要求和指導,是在老師掌控下的訓練,是老師整體訓練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的成效也要拿到課堂上檢驗的,以保證預習和復習的質量。
2環(huán)環(huán)相扣說訓練
初級階段的漢語教學,注重的是語言的模仿能力,訓練形式也比較單一,到了中級階段,更應注重培養(yǎng)和訓練的是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的能力。為了較全面地展示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訓練式課堂教學,至少應該在中級漢語教學階段進行。關于課型,我們選擇綜合了聽說讀寫在內的綜合課作為訓練載體。教材嘛,最好是系統(tǒng)性較強,生詞—課文—練習都具備的,學習者初學漢語就延續(xù)使用的前后關聯(lián)性好的教材。綜上幾點,我們以《對外漢語本科系列教材—漢語教程》第二冊為例,討論在三個環(huán)節(jié)如何實施訓練式教學。
2.1課前預習,披荊斬棘
學習者到了中級階段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再說,中級階段的課文相對較長,而且沒有拼音,生詞較多,每課的生詞達到三四十個,很多詞的用法不像初級階段那么單純了,會讀會寫明白意思卻有可能不會用,語法也越來越復雜。如果單靠課堂上幾十分鐘的時間,是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的。所以,課前預習不僅可能,也必要,還必須。
那么,課前需要預習什么呢?生詞是新課首先面對的障礙,所以,預習應該從生詞入手。生詞到底怎么預習?預習到什么程度?所以,布置了預習內容還不夠,必須提出預習要求。問題又來了,雖然提出了具體要求,但是如果學生不做或者完不成怎么辦?所以,還要讓他們將預習的結果以作業(yè)的方式提交并且告訴他們上課時如何檢驗其預習成效,這樣做,才能最大程度保證預習環(huán)節(jié)的順利開展。
下面我們以《漢語教程》第二冊為例,介紹一下課前預習應該如何進行。在預習什么及怎么預習的問題上,我們的做法是:讓學生用新課的生詞做句子。比如,漢語教程第二冊第2課的課前預習,要求用該課所有生詞每個做一個句子,也可以幾個詞用在一個句子里。學生熱情非常高,每個句子都是自己想出來的,根本不用課文中的。有學生住在長清,就根據(jù)長清的氣候特點做出了這樣的句子:A長清常常刮大風(生詞是刮風)。B長清冬天不常下雪(生詞是下雪)。用生詞做句子就是怎么預習在行動上的體現(xiàn)。
如何保證我們提出的預習任務、預習要求能夠被保質保量地完成?那就是將預習任務成果化,預習要求有檢查。具體說來,就是把做的句子寫在本子上,下次上課的時候交給教師,上課以后第一件事兒,檢查生詞是不是都記住了,一般的做法是,用PPT展示新課的每一個生詞,讓學生讀,會讀的就算是記住了,不會讀的就是沒記住,但是,沒記住卻不能輕易放過,可以選擇老師或者某位同學告訴他(她),并接受提供幫助者的懲罰。這樣的做法讓學生覺得非常有趣,他們都不希望成為求助者反倒盼著別人出丑從而可以搞些惡作劇開開心。于是,大家都努力地記生詞,檢查時基本上都可以記住全部生詞。有時候沒人出錯反而成了遺憾。
當然,預習除了生詞之外,還應該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提前看一下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找出不懂的詞句,另外,瀏覽一下新課的語法以及課后注釋等都是很有必要的。
課前預習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在于:(1)披荊斬棘,為新課的學習掃清障礙。(2)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覺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3)用生詞做句子的預習方法起到了以新代舊、以新促更新的作用。(4)緩解了課堂壓力。
2.2課上講練,事半功倍
課上講練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課文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是語法和詞語的語用場,因此,課上講練環(huán)節(jié)應以課文為載體,以課后練習為輔助,集中講練一課書的要點、重點、難點,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和交際能力。
習得一種言語現(xiàn)象都要經過感知、理解、模仿、記憶、鞏固和應用這樣幾個階段。學生通過課前預習,知道了生詞怎么讀,每個生詞的意思怎么樣,了解了課文的基本內容,這就是初步感知和理解階段。接下來的課上講練環(huán)節(jié),進入的就是進一步感知、全面理解、模仿、記憶及基本鞏固階段。
學生在預習階段對課文已經有了一定的感知,這遠遠不夠,在課堂上還要進一步感知,所以課堂上第一步應該是讓學生試讀課文。學生學到漢語教程第二冊,語音對他們來說問題不是很大,所以,試讀很少有讀得南腔北調的。
第二步:聽錄音跟讀課文,至少三遍。這樣做的目的是感知標準的語音材料并模仿,為記憶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感知的多了,對理解課文也是很有幫助的。
第三步:請學生就課文質疑,教師答疑解惑。這一部分,學生的質疑,老師不可能全部都能想得到,所以對老師的要求非常高,僅僅靠本課的備課遠遠不夠,需要足量的積累和系統(tǒng)全面的專業(yè)素養(yǎng)才能游刃有余地應對學生五花八門的問題。
第四步:教師就課文提問題,檢查學生是否都懂了。師生問答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全面理解課文,所以在設計上應力求簡潔明了有針對性,盡量使用課文中的句式,一方面熟悉了課文,另一方面,提問不至于讓學生聽不懂,還有,為下面引出本課語法點稍作鋪墊,因為師生對話的內容本身就應該是語法點現(xiàn)成的語料。
第五步:通過跟讀、同讀、分角色朗讀、逐句背說、分角色背說、表演、聊天等各種方式,反復模仿,達到全部學生熟讀、大部分學生背說的要求。為了保持住這種對課文的記憶,我們還會采取滾雪球式的課文背說。只有通過反復地朗讀、背說課文,記住了大量有用的句子,才能達到熟練地用漢語交際的目的。
第六步:歸納演示語法點。比如,學了第三課以后,三個發(fā)音相同的結構助詞就都學了,要進行比較總結,我們可以通過表格將其基本結構用公式演示出來并分別配以例句,學生就很容易記住這三者的區(qū)別,尤其是兩個“地”“得”,前后成份正好相反,我們還可以中英混用法幫他們記憶,比如“do 得how”“how地do”。
通過以上幾步,學生不僅記住了課文,而且也弄懂了、學會了語言材料的含義、語言規(guī)則和用法,從而實現(xiàn)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關于課后練習的處理,一般的做法是講練課文以后集中進行,可以每項都做,也可以視情況挑著做;還有一種處理辦法是講練課文時根據(jù)需要穿插進行。當然,也可以在原有練習的基礎上,通過適當調整練習方式等手段,提高練習的利用率。在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
2.3課后復習,熟能生巧
課后復習是一課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不可或缺。課前預習和課上講練完成了感知、理解、模仿、記憶和基本鞏固及初步應用,如果沒有課后的及時復習,就會消弱之前的學習效果。再說,前兩個環(huán)節(jié)都是在老師的指導和帶領下進行的,學生是有所依靠的,而真正的語言交際應該是自己獨自面對的,復習可以幫助學生從有所依靠的虛擬交際逐漸過渡到真情實境的獨當一面。
課后復習除了學生根據(jù)自己不同的情況進行查缺補漏,強化鞏固外,教師還應提出普遍性的復習要求,使學生的記憶進一步加強,達到熟化和固化以至正確應用。同時,某些在課堂上沒有時間完成的項目也可以作為課后復習內容提出來,以彌補課上的不足。普遍性的復習要求是:熟讀課文并錄音;抄寫課文;根據(jù)課文內容和自己的實際寫一段文字。幾乎每課書都可以進行這樣的練筆,比如,學完了第二課《我們那兒的冬天跟北京一樣冷》以后,要求學生寫一寫自己家鄉(xiāng)所在的城市和現(xiàn)在學習所在的城市時間、氣候方面的異同,相信他們一定都有自己的話說。
如果這三個復習內容都能保質保量地完成,我們預期達到的熟能生巧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了。當然,復習的結果也要跟課前預習一樣經過教師檢查,以便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反饋和糾正。
至此,以一課書為單位的相對完整的課堂教學大功告成,首尾相連的三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實現(xiàn)了整個教學過程滾動式發(fā)展。
3結語
訓練式課堂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和“以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為重點”的對外漢語教學原則。課堂不再是老師唱“獨角戲”的場所,只是“老師講學生聽”,而是變成一種交際場所,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交際能力是課堂教學的核心任務。進行訓練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會用,此外,教師在進行技能訓練的同時,還應該有意識地培養(yǎng)和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即會學。從本質上講,以上訓練的方法就是學習的方法。只要老師嚴格要求,學生訓練有素,長期堅持形成習慣,對外漢語的課堂教學就會變得“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參考文獻
[1] 崔永華.語言課的課堂教學意識略說[J].世界漢語教學,1990(3).
[2] 呂必松.對外漢語教學研究[M].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3.
[3] 李泉.對外漢語教學理論思考[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